分享

又见帕尔曼

 typlr2d 2017-12-11

当今乐坛并不乏技巧全面、曲目宽泛的小提琴名家,然他们中论及个性、气质,特别是那只闻其声如见其人似的标志性发音,却又鲜见能像伊扎克·帕尔曼般与老一辈大师相媲美者。当他20岁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西贝柳斯协奏曲后《纽约时报》评论道:“这位年轻人有着一种特殊的能力,他能把音乐提高到超凡脱俗的境地”,此后半个世纪,他始终朝向这个目标前行,最终稳坐自己时代琴坛的头把交椅。11月11日,这位当之无愧的大人物将再度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以舒伯特、理查·施特劳斯、德彪西等人的多部佳作在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与乐迷们重逢。


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儿时帕尔曼


在帕尔曼成长的年代,昔日小提琴演奏中对于色彩、情感及个性魅力的注重与追求,正渐渐为一种严谨、客观、不过多流露个人感情的现代风格所替代。尤其是随着音乐赛事的盛行,更让大多年轻人在演奏中纷纷收敛起自己的个性,力求以理智的方式描绘出更精确的蓝图。不过帕尔曼显然意识到小提琴终究还是一件以“情”动人、擅于歌唱的乐器,并始终在他的演奏中寻求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以此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一风格,首先反应在帕尔曼让人一听即知的发音上。在他看来,过往的小提琴大师们最让人着迷之处正在于“每个人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声音”,而他也从一开始就对此孜孜以求。得益于学生时代加拉米安、迪蕾等名师传授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帕尔曼很早便掌握了发音的技巧,且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歌唱家似的灵活变换揉弦的速度和密度。加之他生就一双柔顺应变的大手,手指粗壮结实,丰厚的指肉让他的揉弦总是充满美妙动人的魅力。这在传递出他内心丰富情感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辨识度极高的甜美甘醇、扣人心弦的琴声。


帕尔曼近照


这一风格,在帕尔曼对于曲目的选择上同样得以彰显。虽说他向以演奏曲目广博著称,但那些最能反应小提琴优美如歌特质的作品才是他的最爱,也更符合他热情的演奏气质。他艺术成就中最为人所称道的部分就是对诸多浪漫主义协奏曲、奏鸣曲极具说服力的诠释,特别是那些出自“小提琴家—作曲家”笔下的作品,更让他得心应手,不仅技巧精湛,琴声中的表现力也被发挥至极。早自上世纪70年代他便系统录制克莱斯勒创作与改编的小品,从而成为同辈小提琴家中专注于此的第一人。也许在他的意识中,这些要求演奏者在五分钟内倾注全部技艺的小品,才是最适合在小提琴上传递的“语言”。


爱尔兰民谣——克莱斯勒《伦敦德里小调》


帕尔曼录制的小品专辑


克莱斯勒《中国花鼓》


聆听帕尔曼的演奏,无论帕格尼尼协奏曲中那意大利韵味十足的甜美歌唱,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协奏曲》中洋溢的饱满热情,还是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的明亮悦耳,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协奏曲》的奔放泼辣,柴可夫斯基和科恩戈尔德《D大调协奏曲》的用情至深,他弓弦下的这一切是如此令人神往。当他在演奏巴赫《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时,依旧立足于浪漫主义风格,运用了不同程度的揉弦,只因他认为:“在演奏早期音乐时,使用有控制、有变化的揉弦,照样可以纯真优美”。他演奏的小品时而潇洒自如,时而情真意切,让这些珠玉之作焕发出熠熠光彩,同行中罕有能与之比肩者。


科恩戈尔德《D大调协奏曲》 第二乐章


但凡欣赏过帕尔曼前两次于东艺的独奏会,或是他在莫斯科、东京等地独奏会录像的乐迷,一定都对演出临近尾声时他从钢琴家带上的厚厚一叠乐谱中即兴抽出一首又一首返场曲的场景记忆犹新。生性幽默的他时而露出得意的笑容,时而却只能无奈的耸耸肩,不过无论如何,这些或抒情、或炫技的小品都能被他以迷人琴音化作一道道可口“甜点”,让大家带着极大的满足走出音乐厅。对于这道独奏会中的独特风景,他曾打趣道:音乐会上会安排多少返场曲,取决于当天食物美味的程度。那么想来中国的美食一定会叫他大饱口福,而他自然也不会让我们失望吧。


巴齐尼《精灵之舞》



欢迎扫描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