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想你误解了正面管教,面对孩子,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达情绪

 轻风雾影 2017-12-11


前几天,小川的小伙伴DD来我家玩。一开始,两人玩的挺好。后来,因为一个玩具,俩人争执起来。DD想马上玩,小川觉得他不会,非要帮助他。


几个来回,DD不耐烦了,硬抢,抬手还要打小川。看到这状况,我把小川拉到一边,用身体把俩人隔开。


DD妈妈也把他拉到一边,想跟他讲道理。谁知,他把没抢到玩具、没打到小川的怒气全发泄在妈妈身上,拳打脚踢、完全失控了。


即使这样,他的妈妈依然保持微笑,耐心地开解他:“冷静、冷静。这是小川的玩具,你想玩的话,要经过他的同意。你不能乱发脾气......”


劝了很久,DD丝毫不买账,还是大哭大闹,他妈妈没办法只好把他领回家了。


事后,我很好奇问她:“你脾气真好,DD这样闹,你还能这么冷静,一点都不生气。”


她苦笑着说:“我当然生气啊,可不是要正面管教孩子吗?当妈的哪能发脾气啊?”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直嘀咕:“亲,你真的误解了正面管教......”


诚然,正面管教是建议,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威胁、吼叫和打骂孩子,应该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孩子;不应该用惩罚的方式强制孩子的“服从”,应鼓励为主、要尊重孩子......


当然,这些都没有错。


但是,别忘了,我们身为父母之前,首先我们是人,不是神,没吃去除七情六欲的“仙丹”。


虽然,有了孩子,我们开始肩负神圣的责任感,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无条件容忍孩子、抑制自己情感和情绪的理由。


我们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从小在父母的严厉管教、甚至棍棒教育下长大,“深受其害”。自己成为父母后,特别担心会走父母的老路,所以会严格控制情绪,要求自己时刻温柔。


只是,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真的就是更好的选择吗?从来没有情绪波动、从不犯错的父母,在孩子眼中,到底是种幸福,还是无形的压力?


我想,孩子更愿意自己的父母是人、而不是“神”。希望我们有感情、有情绪,也会犯错误,但是知错能改.......


如果我们一味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不仅苦了自己,更重要的是无原则的温柔之下,孩子很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不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那么,如何适当地表达情绪、释放自我,同时不伤害孩子,还能修正他错误的行为?


在数次跟孩子发火、内疚后悔的循环之后(不好意思,我也是个妥妥的急脾气😂),开始痛定思痛寻找彻底的解决方案,从理论到实践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总结了这几点经验,供亲们参考。


1. 忘记所谓的“要冷静”,描述不被接纳的行为并大声喊出来。


有时候,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说出不好听的话,或做出不可接纳的事,很容易耗光我们的耐心,“成功”激怒我们。这时候,我们自然不能失去控制,大呼小叫、言语辱骂、拳打脚踢孩子,但也不一定非要保持“冷静”,克制负面情绪,该出口就出口,大声明确地告诉孩子:你说这话、做这样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比如:

“玩具怎么又扔的到处都是!”

“怎么现在还没做作业!”

“我刚收拾好的衣橱,现在又乱成一团!”

“有人又忘记关紧水龙头了!”


2. 有时候,简短的一个词语表达态度更有力


有时候,跟孩子掰饬长篇大论,还比不上一个简短的词语,效果来的直截了当,充分表达我们对他们行为的不满。


“小川,起来!”

“小川,洗手!”

“练琴!”


3. 说出你不喜欢的,还要加上你想要怎么样或期待怎么样


光描述我们不能接受的行为还不够,还必须告诉孩子,我们想要他怎么样或期待他怎么样,为他修正行为指明方向。


“我不喜欢有人霸占所有的零食,应该分享给每个人。”

“我不喜欢有人说不礼貌的话,应该懂得尊重别人。”

“我不喜欢有人说谎话,应该诚实。”


4. 陈述规则,给出选择


还有,不管我们怎么“发脾气”,千万别忘了坚定地跟孩子重申他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他拒绝遵守或者不知道怎么做,就直接提供几个选项供他选择。


吃饭的时候,小川经常上蹿下跳,老不能安静地坐着。


每次,我会先跟他强调吃饭的基本规则:“小川,吃饭的时候要坐好,不要乱动。”


他要是还不听,我就会明确提供几个选择给他:“小川,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老实坐着把饭吃完,再去玩;二是,不吃了,现在就离开餐桌去玩。你选择吧。”


5. 必要的时候,采取行动


极端时候,光说、光叨叨起不到效果,该动手时就得动手。不是说打孩子,而是采取行动,促使孩子修正自己的行为。


延续上面的例子 ,如果小川还是我行我素,乱跑乱动不好好吃饭,我会立马“动手”请他离开餐桌,“既然你不想吃饭,想玩,那现在就去玩吧。”


饿了几次之后,他终于老实一点了。


6. 注意“你”这个词,尽可能用“我”来代替“你”


虽然,我同意可以向孩子表达负面情绪,但我也提醒大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人愤怒的时候,总有冲动攻击别人,总有“战胜”别人的想法,往往脱口而出“你......”类似伤人的话。


“你怎么又这样了!”

“你怎么回事!”

“你老是这样......”


这些充满指责、批评味道的“你你你”,会像针一样扎在孩子身上,他很容易一点就着、原地爆炸。这时,他不会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如何改正,而是集中精力想如何自我防卫、如何反击。


相比之下,使用“我”来表达看法或感受,可以更好地释放情绪,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意思和态度。可以从下面的两种表达中清楚地体会“你”和“我”之间的差别。


“你”——“你怎么又把书、玩具扔的到处都是!”

“我”——“我工作一整天回家,看到满地的书和玩具,心情一下子不好了,什么也不想干了。”


7. 万一脾气最终还是爆发了,尽快想办法挽回


总有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面对孩子还是失去控制,对孩子发脾气,以至于说出后悔的话、或做出后悔的举动。


我们懊恼、自责的同时,更需要做的是,尽快挽回亲子关系,找到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形的解决方法。


一定要找个机会和孩子谈谈之前的事情,平心静气地告诉他,我们当时的感受,为什么态度不友善,并共同协商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形的解决方案。这才是彻底解决我们负面情绪问题的根本。


当被一些父母问及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不发脾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 吉诺特博士说:“你的表现可能会比你的感受更好一点,但不会好太多。”


所以,我们真的不用一味压抑自己对孩子的不满和负面情绪,辛苦装出“和善”面孔,应该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不让负面情绪伤害孩子;在坚持规则的基本原则下,帮助孩子修正行为。


正面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积极处理负面情绪,这才是真正的正面管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