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探源:四极,天边与海边

 RK588 2017-12-11

陷入文字是危险的,尤其是《山海经》。

因为在《山海经》里,通篇平铺直叙,无所谓重点或闲笔,无所谓起承与转合,游走在文字当中,很容易让人失去焦点和坐标,犹如置身雪原,我知道我在这里,就是不知道我在哪里。

于是,见山是山的境界油然而生,见木不见林的麻烦也就在所难免。

比如这句:

《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

古文本无句读,这里的标点是现在通行本的断句。其实然并卵,断不断句都一样,后面那三句根本不知所谓。

于是,有人就重新断句,“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即这座山的名字叫去痓南极果(痓,zhì)

五个字,怎么看都不像中国话,然后,灵机一动,脑洞一开,这不就是乞力马扎罗么?

去痓南极果,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不得不承认,这谐音还真有几分相像。

当然,未必人家就一定不对,只是在我看来,起码这是不符合文本逻辑的。

因为在《山海经》里,有文字,更有结构。

如果陷入文字迷宫,就只有依靠想象把自己拔出来。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人类要么变得伟大有了神性,要么剑走偏锋误入歧途。

特别是明明有结构却视而不见,难免会脱离实际做超越文本的纸上谈兵,南辕北辙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不做结构化阅读,势必会一叶障目。


大荒经分为东南西北四篇,这是最明显的结构,一望可知。

东西二经各有七座日月出入之山,南北二经各有七座特别标注的山(均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开头,其中北经实有八处,南经实有六处,有一处疑似应该北山南调,可得南北各七山,理由详见前文《山海经探源:二十八山》),这是略有隐晦的结构。

在这二十八座山里面,还潜藏着隐秘而精确的结构。

东西南北各有七座山,这些山如何分布当然早已无从知晓,我们假设是均匀排列的,如下图。

东西南北各七山,各方都有一座正好居中。

巧的是,这居中的四座山,正是《山海经》大荒四经的四极。


《大荒东经》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鞠陵于天、东极、离瞀”,这里的东极是不是字面的东极就算不确定,后面还有“处东极以出入风”,这是很明确的说明,可由此推知,这座山的位置在东极。

《大荒南经》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南极果”含义不明,同样先不管他,因为后面有“处南极以出入风”,和上面的东极一样,这么明确的表述,也可由此推知,这座山在南极。

《大荒西经》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据此推知日月山在西极。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

这个最明确,直接体现在山的名字里。

这四座山各自居中,又是四极,非常完美的结构。

被附会成乞力马扎罗那座山文字读不通,如果两相对照就会发现,北方居中那座山叫北极天柜,那么,南方居中那座山貌似更应该叫“去痓南极”。

原文是“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重新断句后,是“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后两句还是读不通,但去痓南极和北极天柜可以很好地对应上。

事实上,考虑到古代地图常见的上南下北,古文书写又是由上至下,那么,我很怀疑这里的南极北极是独立于山名的标注,也就是那两座山其实应该叫去痓山、天柜山。


放到地图上看,这样的标注挺合理的吧。

即便南极北极是山名的一部分,“去痓南极”的可能性应该也要比“去痓南极果”更大一些。

如此一来,所谓乞力马扎罗只能是想多了。这种谐音猜测,与其说是对传世古籍的解读,勿宁说只是把古书文本当个由头的文学创作。


如果北极、南极与山名切割开所言不谬,那就有必要重新考量其含义了。

除了我们熟悉的表示地理方位,南北极也是古代天文学里的星宿名。

《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北辰,即北极星。

要说明的是,北极星并不是某颗固定星星的名字,而是指最靠近北天极的那颗星,就像是一个称号,好比冠军,同一项目在不同时间的比赛会有不同的选手获得。在不同历史时期,北极星会由不同的星星担任,真正恰好就在北天极那个点上的时候其实并不多。

有北极星,自然应该还有南极星。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

清《康熙字典》:老人星曰南极。

南极老人是亮度仅次于天狼星的第二亮星,但对北半球来说,因为靠近南天极,这个南极老人可不像北极星那样容易找到,只有南部地区才有可能看到。

以河南商丘为例(北纬34°左右),只有在公元前2500年以后,老人星才逐渐出现在夜空,开始时紧贴着南方地平线,仍然几乎看不到,如下图(下部中间位置白色圆圈的中心白点即老人星)

此后老人星的位置逐年升高,公元前2000年时,河南商丘地区能看到老人星在南方地平线上划出一道浅浅的弧线,如下图。


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北纬34°一线可能看到南极老人星的开始,再往前则一直在地平线以下,根本看不到。

纬度越高看到这颗星的时间越晚,如山东济南地区(北纬36°)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时才达到河南商丘在公元前2500年的状态,那时才紧贴着地平线有可能被看到。

对北京地区来说,直到今天也仍然是看不到的,而且以后也不会。

反过来,越往南自然看到得越早而且越明显。如湖南洪江地区(高庙遗址,北纬27°),从公元前5600年开始就能看到这颗南极老人星了。

《山海经》里的南极和北极有可能是指北极星和南极星吗?

老实说并不能肯定,但时间上的契合或说巧合,似乎也不能算是完全的瞎猜。

是的,天象确实具备这样的条件。北极星自不必说,以商丘为观测地(北纬34°左右,据说有可能是禹都的登封王城岗遗址纬度相同),南极星正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才逐渐可以被观测到,再往前是完全看不到的。

另一个传说是夏都的山西夏县(古称安邑)稍偏北一点(北纬35°),开始看到南极老人星的时间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比登封王城岗遗址晚300年左右。

传说《山海经》来自大禹时代,夏朝起始年代无法确定,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如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公元前2070年,柏杨《中国历史年表》为公元前2205年)。

PS:埃及胡夫金字塔位于北纬30°左右,看到南极星的起始年代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


北极星或者南极星,只是一个判断方向的大致参照。

因为我们在北半球,南极星距离南天极还挺远自不必说(要是更靠近南天极也就不会被北半球的人们看到了),在公元前2500左右,当时的北极星是右枢,也不是正好在北天极那个点上。


模拟观测地在河南商丘,北纬34°

换句话说,人类对方位的认知和判断应该并不是起始于对那些小如米粒的星星的观测,而是来自目力所及最大的星星——太阳。

在立杆测影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比较精确的方向(见《周礼·考工记》、《周髀算经》等),然后再据以观测星空,逐渐就发现了诸天星宿围绕旋转的北天极和北极星,并在南方发现了南极星的存在,从此以后北极星和南极星又可以作为判断方位的参照物。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

南北极星是标识南北方向的参照物,但并不意味着南北极星就是所谓的天极,因为都只是接近而已。

特别是南极星,一如诸天星宿,也在东升西落地旋转,只不过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而且随着纬度的下降,南极星就升起得越来越高,东升西落划出的弧圈越来越大,按理说,古代先民中职司观天的那些人,没理由不会发现这一点。

所以,有理由相信,南北极星是在有了南北方向以后才有的名称,是辨别方向的参照物,而不是反过来,因为有了对南北极星的发现,所以才有了南北方向的认知。

总之,南北极星是果而不是因,是古代的人们在建立时空观以后的一个方便法门。

做这样的辨析,目的是为了说明《山海经》里的南极北极并不是完全在天上,而是有一个天与地相互映射的关系,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山海经》里东西南北四方的二十八座山

也就是说,南极和北极,既是观星辨向的空间概念,也是实实在在的地理概念。

极,是极限,是到了终点。在《山海经》里,这个地理上的极,并非我们现在说的南北极,而是指在南北方向上陆地的终点,极的那边,就是海。

问题在于陆地可不是方如棋盘的规整形状,凹凸起伏的海岸线,哪里才是《山海经》里所说的这个南端和北缘呢?

同理,《山海经》里地理上的东极和西极又在哪呢?

要是能确定四极的话,也许在那个纵横方向的交点上,所谓的夏都也就昭然若揭了。

因为在《山海经》里记下了四极之间的距离,“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中山经》),还记下了人类最早的大地测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四极之间的距离,除了《山海经》,还广见于《管子》《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先秦典籍,而且,非常棒的是,这些文本中所记载的数据完全一致。

虽然暂时还没有敢确定的最终答案,但初步测算的结果是,四极之内,可能就是亚欧大陆(参见前文 《大禹的世界有多大:四海》)。

最后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南北极星所在位置比较稳定,是因为地球自转轴的指向一直比较稳定,虽然也会变,但周期很长,特别是北极星,在一个时期内看起来就像是固定不动一样。

同样的原因,但结果相反,在东西方向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相对固定可资参照的星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