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私家园林楹联匾额的艺术特点

 昵称30812926 2017-12-11






美是人们对外在事物的主观反映,是一种感受。当外界事物对人的心灵发生感应,产生共鸣,这种反应便会产生美的感受。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和谐”,就是在于事物使人乐于接受,产生和谐之感,这时它便成为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具体的客观存在,但对于觉出“和谐”的人,美是一种感受,因而美又是人的主观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上升到了审美的阶段。审美是一种活动,具有客体和主体之分。审美的对象,即外界事物或客观存在,属于审美客体。园林由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具体存在的空间实体组成,以物化的形态存在,它是通过人的建造而达成的一种和谐,使人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美的心理享受。显然能够对美产生共鸣的人便是审美的主体。文学其实是一种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因而也就具备帮助人们把对园林的审美感受进行表达的功能。江南私家园林楹联匾额,作为园林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有的艺术美学特点。









具有诗画意境美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辞海》)。意境是中国美学的特色,王国维认为创辞应服从于创意,力倡“内美”,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二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就产生古典园林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意境美。

    古代有位旅行家说过:“身并于云,耳属于泉,日光于林,手缁于碑,足涉于坪,鼻慧于空香,而思虑冲于高深”。江南私家园林风景中的形象美、色彩美、音响美、节奏韵律美,主要给人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当人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面感受其艺术美的同时,人的心灵也同时沉浸在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意境美。

    对联的上下联两两对应统一的特性正好为意境的生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空间。用西方语言学家雅各布森的相关理论来观看对联,他认为对等原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对等在一种简单而又明显的层次上满足了人们对于规律和对称的人生欲望,而且还通过对照给人以松驰和惊讶之感;重要的是对等是突出诗歌信息的手段”。

    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又借助楹联匾额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江南私家园林景观的意境借园林楹联匾额来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艺圃“朝爽”亭对联:“漫步沐朝阳,满园春光堪入画;登临迎爽气,一池秋水总宜诗”是赞美景色的联语,可以引起游人对此地四季美景的联想与向往。留园“五峰仙馆”对联:“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体辜负清风明月;借他乡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曲园“乐知堂”对联:“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拙政园“绣绮亭”对联:“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沧浪亭“明道堂”对联:“百花潭烟水同情,年来画本重摹,香火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万里风流波太险,此处缁尘可灌,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仙”等意境深远而丰富。

当置身于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中,你不仅要靠五官去品味古典园林的娟秀和婉约,更要用心领悟或想象园林中所特有的诗画意境美,感受春夏秋冬、雨雪雾晴中不同的景观美,让自己凭感觉可以感悟物质空间升华到成为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江南私家园林楹联匾额具有深邃的立意、含蓄的意境和高雅的情调,从而拓展并且强化和充实了景观的内在的生命意蕴。









具有文化景观美


江南私家园林楹联匾额,作为艺术语言,又是一种符号、工具和建筑物典雅的装饰品,是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文化景观美。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遍及园林建筑内外,各种造型典雅别致的园林楹联匾额,有的装裱华丽,有的素雅;有的布置在室内,有的在室外的石头或建筑上;有的字体大,有的小;有的是楷体、行体,有的是隶书草书。她们本身就是一种园林景观,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具有历史的、人文的、审美的价值,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


展示自然生活美


    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环境,必须保证游人游览时感到生活上的方便和舒适,保证环境卫生、宜人、无噪音、植物繁茂、交通方便和生活设施齐全等适合人们娱乐安静休息,表现出生活美。

    江南私家园林以模拟自然山水风光,本身具有恬静、闲适的生活美,加上园林楹联匾额的题词,更加深了这一美学特征。

    如“梧竹幽居亭”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沧浪亭“翠玲珑”对联:“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对联中的“清风、明月、水、山、竹、笛、鸣琴”表现出高雅、衡古和闲适的生活美。又如远香堂内有副楹联,将该园的景观特色状写得十分确切:“曲水崇山,胜迹逾狮林虎阜;符花种竹,风流继文画吴诗”,以“曲”状水以“崇”绘山,再用狮子林和虎丘胜迹加以衬托,表现园主的雅趣,其风流不亚于画家文征明、诗人吴伟业。杭州西湖仙乐处酒家内有副楹联:“翘首望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今我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此联将西湖的天下美景与历代三位著名诗人(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结合起来,点明西湖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观、有酒可喝,是一所无时无刻皆可欲“仙”欲“乐”的人间天堂,展示一种惬意的自然生活美。


表达虚静空灵美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是文人弃士从隐的结果,又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道教的融合,所以其中的园林楹联匾额多宣扬虚静空灵之美。如扬州何园有园主何拭自撰的一副楹联:“种邵平瓜,栽陶令菊,补处士梅花,不管它紫妮红嫣,但求四季常新,野老得许多闲趣;放孤山鹤,观瀛上鱼,狎沙边鸥鸟,值此际星移物换,唯愿数椽足托,晚年养来尽余光。”上联引用三位著名古人(秦人邵平、晋人陶潜、宋人林道)的归隐逸事,流露出园主对他们的倾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下联进一步发挥,明确表达自己要像林通一样孤山放鹤,象庄子和惠子一样壕上观鱼、沙边狎鸥,在与世无争中乐度晚年。全联表现的是一种历经宦海沉浮而渴望过一种隐居生活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主人对虚静空灵美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