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上火”体质详解

 杜子桐 2017-12-11

易上火是指容易出现“上火”症状,或自觉“上火”。


临床上“易上火”人群来诊时却多半没有上火的表现,以平素“易上火”为主诉。


分析“易上火”的情况,可有以下五种。


1、阳虚阳浮


这一型是最容易上火的。


甚至吃一颗花生就口舌起疱,牙龈肿痛。


但注意,舌头不红,口不干,脉象不数。


反而是虚象很明显。


舌淡嫩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润泽,脉虚大或软弱,大便正常甚至偏稀,精神不振,头昏纳少。


肾阳虚导致不能蒸腾肾阴,从而肾气不足封藏不及,阳欲动而阴不能摄藏,于是阳气上浮。


治疗有个特点。


继续用寒凉,患者服后没有什么反应,既不会痊愈,也不会加重,因为已经虚无可虚。


但是一旦用对了,效果非常快。


郑钦安潜阳封髓丹,大剂量的附片加镇摄之药一上,患者的上火症状便很快痊愈,而且可以管住很长时间不再容易上火。


这一类型还有个特点,吃一颗花生米甚至吃几颗瓜子就容易上火,但若是狠下心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火腿附片或者羊肉之类的,反而神清气爽,不会上火。


所以临床用药,也要注意。


附片虽然入肾经,但剂量太小的话,一把小火破不开沿途的阴寒,只会烧在上焦,反而加重上焦火热症状。


一定要重剂附片,再加砂仁或者肉桂之类破开阴寒,才能到得了下焦。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2、阴虚火旺


阴液不足,水少既不能滋润潜藏阳气(水浅不养龙),起了火又没有水液来灭火,所以很容易上火。


特点是体型干瘦,性格急躁焦虑,舌红少苔脉细数,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大便干。


这一类型,常年不离清凉药物,因为上火真是太容易了。


治疗其实不应该清热,而应该滋阴。


用六味地黄丸或四物汤加减。


饮食上注意少吃辛辣燥热,多吃汤汤水水滋养。


3、阳热有余


火上浇油,当然容易上火。


诊断很容易。


舌脉症状皆是一派火热有余之象。


但是临床不常见。


这种病人体质健壮如牛,阳热有余,药店买点凉药吃吃就好了。


上火来得快,好的也快,一般不会专门到医院看病求治上火的问题。


如果遇到的话,正在上火的,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生大黄6g,黄连3g,黄芩3g),一剂一天,开水冲泡服,一天三次。


也可以用凉膈散,以泻代清。


来诊时没有上火的,予轻剂五味消毒饮疏散有余之热即可。


4、肠积郁热


肠积可以理解为肠道壁上粘黏着太多的肠内容物。


一方面是郁而化热,一方面是影响大便的正常排泄,导致浊阴不能正常下排而上攻头面。


阴实堵道,阳火反弹,浊阴不降,稍进燥热炙煿也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久食肥甘厚腻,饮食荤多素少。


又久坐不动,肠道不清爽。


表现为舌红苔厚浊,食后胃和食道烘热,自诉腹中内火重,口臭气粗,面色秽浊,每次大便都很细,很黏,排便不爽,还特别臭,放屁也特别臭。


与湿热有点像。


但注意,是食热。


以湿热来治也有效果,但肠积不去,仍会反复发作。


名为肠积,但不是说患者大便就积滞不通了。


很多时候,患者会答大便正常,每天一次,大便规律。


注意追问细节,问问大便细不细?黏不黏?臭不臭?


用小柴胡汤合保和丸加减。


5、湿热内蕴


痰湿阻滞,遏阻气机,郁而化热。


舌红苔黄腻,特别要注意,患者虽舌红有热,但舌面滑腻,并不显干,这就是湿热之象!


自觉口腔黏腻,大便黏腻不成形。


若上一型肠积郁热用药过于寒凉、或未行治疗,时间一长,就会发展成湿热。


所以,注意,食积可以发展成湿热,湿热可以伴有食积。


湿热蕴结,就像桑拿房一样。


热气闷在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之中出不去,再进燥热食物,也很容易上火。


不过比起其他四型,应该算是最不容易上火的了。


治疗可以用甘露消毒丹3-5剂,先清湿热。


热势稍减,换用三仁汤疏通气机。


小结


1、阳虚阳浮——潜阳封髓丹

2、阴虚火旺——六味地黄丸

3、阳热有余——五味消毒饮

4、肠积郁热——小柴胡汤合保和丸

5、湿热蕴结——甘露消毒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