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令进补的原则有哪些?

 为什么73 2017-12-11


2017-12-11 颜德馨基金会 中医药基金会Y德馨堂

所谓“进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指通过中医补法、补药来补养、调理人体内部的诸虚劳损;第二,它也含有“预防为主”的思想,意为即使身体健康,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参照进补原则,适当进补,以达到预防疾病、养生健身的目的。进补在四季皆可进行,但民间习惯于在冬季,特别是在冬至前后进行,故有“冬令进补”之说。那么,这种已流传仁千年的传统是否有其科学道理呢?

首先,冬令进补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整体观念是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一,这种理论主要认为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机体之所以能够保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正是与体内各脏腑组织的协调工作分不开的,整体观念还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和大自然的节气地域密切相关。《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并说“冬三月者为封藏”,充分说明人体同自然界一样,到了冬季就应收藏补充,养精蓄锐,否则,“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第三,由于在冬季人体的热量需求往往较多,因此一般摄食量也较其他季节为多,胃口会相对好一些,消化吸收能力也会强一些,所有这些特点都是“进补”的有利因素,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冬季比其他季节更适宜进补。

另外,一般进补的剂型多以膏滋为主,这是因为膏滋是一种经反复煎熬浓缩而成的药剂,因其浓度高,故每次服用的剂量可以较少,非常方便;而奋滋又大多以蜂蜜、阿胶等收有,口味较好,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但因膏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加上膏滋药一般服用时间较长,如果保存不善,特别是在环境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变质,因此冬季就成为膏滋进补的理想季节。

最后要强调的是,进补作为一种强身健体、防病祛邪的好方法,确实适宜在冬季进行,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那种“进补一定要在冬季”的说法是既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也缺乏科学依据。在必要的时候,任何季节都可进补。

下面是一些冬令进补的原则:

1辨证施补:这是进补最重要的原则,即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补品:,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冬令进补也一样。一定要辨别患者“虚证”的类别—是气虚还是血虚,是阴虚还是阳虚,抑或是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俱虚,方能进行针对性的进补。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如此类推。

2.整体施补: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气血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而机体的健康状况又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地理特征等有一定的关联。因此,进补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不能单纯地“头虚补头,脚虚补脚”,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比如血虚者,除确实应当补血外,还考虑到气能生血,所以同时可以补气。再如冬季气候寒凉,进补时可以偏于温补。

3.补运结合:这里的“运”,是指运行气机,即理气行气。进补有时容易损伤脾胃功能,一方面引起胃腹部的不适,另一方面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食欲下降,这样即使补药再好,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进补时要补运结合,在补药中适当加一些理气和胃之品是有益的,如砂仁、陈皮、木香等)

4“邪去方能安正”:进补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体内有外邪聚集,就不宜进补。这些外邪主要有风寒(热)、湿浊等,体现在人体的征象上可以表现为舌苔厚腻及感冒等。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祛邪,通过祛风散寒、疏风清热、利湿化浊等方法来清除体内的这些“实邪”,然后才能考虑是否应该进补。

总之,冬令进补也是很有讲究的,它并不是简单地到药房去买一些补品回来就可以了,而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以上的指导原则仔细地挑选各种补品,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应当去医院咨询一下大夫,以更好地进补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