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曾国藩家书》第三:求友读书篇

 识得心 2017-12-11

原文:

 

  “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别人,恐徒标榜虚名。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

    常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之伦,意气相投者也。然朋友非坐而得也,尚须勉力求之。盖朋友互求而得之,相聚而识之,同道而益亲之,失路而共勉之。且朋友者,非一人而已,朋友之朋友,皆朋友也。故乐朋友者,四海之内,无非朋也;所行之处,无非友也。久之而不可数已。

  然朋友之情有深浅,其相习者久,则其情也深;其相知者多,则其谊也长。其举义高者,谓之高山流水;其取乐低者,谓之狐朋狗友。故友有亲疏之分,又有良莠之别。子之言曰,“无友不如己者”;子之言又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然则何以知吾友之如我不如我乎?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吾友既有高于我者,可为我师;亦有不如我者,可为我戒。故夫子之言又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盖得乎其中也。

    故友不可以分贵贱,别短长。但互敬互爱,同勉正道者,皆朋友也。吾因吾友之不同,而取其可取者,爱其可爱者,戒其可戒者,改其不善者,同路而共勉之,不亦乐乎。

    然则朋友之道,总须主动才是。

 

    “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

    有识之论也。俗之言曰“过犹不及”,盖近乎中庸也。凡事不可过,过则害矣。故君子不行险,不侥幸,畏天命而守其时,蹈中庸而忘其忧。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读书者,所以明理也。然读书未必有成,无成则理不明矣。此言读书之法,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志者,吾所求也;识者,吾所知也;恒者,吾所行也。无求则漫,漫则怠,怠则无成;无知则盲,盲则困,困则无功;无行则滞,滞则弃,弃则败。故读书不可不谨守其法,必有志、有识、有恒而后可。

    然则志也、识也、恒也,皆出之读书之外也。吾非读书而后有志、有识、有恒也,吾乃有志、有识、有恒而后读书也。故古之大丈夫,其行事建功,未必读书,然终有成者,皆其平生之志、之识、之恒所助也。但能通达此理,则读书、修身、治人、行事、立业、建功、平天下,皆无不成也。所谓“人但有恒,事物不成”是也。故读书之善否,乃在乎读书之外,所谓“工夫在诗外”者也。

    然则读书之力,亦不可小视。读书可以熏陶情性,助人立志、长识、守恒;非特使人立志、长识而守恒也,又将使人耳目聪明而心思畅达。故其读书而终有成者,大抵皆非凡之人也。此所以“学而优则仕”之所在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