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能错过宾得恒定光圈16

 et200 2017-12-12
2007-9-20 16:57    天极Yesky

1、概述

     smc PENTAX DA 16-45mm F4 ED AL这颗镜头发表于2003年9月,2003年12月上市,采用无光圈环设计,有全时手动对焦系统的功能,镜头结构为10组13片,第3、第11片镜片采用AL镜片(非球面镜片),而第6片镜片则采用ED镜片(低色散镜片),16-45mm的焦段换算后为24-67.5mm,最近对焦距离为28公分,最大摄影倍率为0.26倍,体积为72×92mm,口径为67mm,重量为365克。

     D-SLR设计的smc Pentax DA Zoom16-45mm F4 ED AL变焦镜头是一支与*istD/DS同样轻巧设计,且为定光圈、高画质的优秀镜头。拥有非常好的锐度和反差,继承了Pentax的优良抗眩光性能,在两端稍有变形,但对变形的控制水平也应位列优秀行列。

两片AL,一片ED,用料够足

 宾得16-45 主要参数
镜头结构
10组13片
视角
视角(APS-C):83度  - 35度
最小光圈

22

最近对焦距离

0.28m

最大光圈

4

滤光镜尺寸
67mm
直径x长度

 72mm×92mm

重量(大约)
约365g

     宾得这次将16-45/4连同K10D一同送至本评测室,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剖析。

2、宾得镜头系统及特点

Pentax简史

1919年11月,旭•光学合资公司在日本诞生,主要生产眼镜和镜头,还曾为日本小西六写真公司(Konica前身)生产镜头。
1938年,旭•光学工业股份公司成立,生产光学测量仪器、望远镜和放映机镜头。
1951年,松本三郎就任社长,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开始迈入相机设计制造领域。起初以德国相机为蓝本(好像当初日本多数相机都是以德国相机为蓝本),成功研制出日本第一台35mm单反机AsahiflexⅠ型,并于1952年投产上市。
1954年,公司首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复位反光镜的单反机-Asahiflex Ⅱ。
1955年,旭•光学商事股份公司成立。
1957年,生产出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机,为摄影师们创造出了取景器的新概念。此后,以“Asahi Pentax”命名的商标正式启用,后来演变成今天的“Pentax”,在香港译成“宾得”。其又来是英文的“Pen-ta-prism”五棱镜一词。
1964年,设计师在五棱镜上加入两个CDS侧光元件,实现了均衡的侧光,于是Asahi Pentax SP型相机问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TTL内侧光的单反机。
1969年,公司推出电子控制快门的中画幅相机Asahi Pentax 67,把宾得的中画幅相机带入电子化行列。
1975年,宾得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的ES单反机。这项技术的开创,意味着单反机技术进入了自动化时代。同年生产出SMC TAKUMAR超级多层镀膜镜头,这一专利技术有效抑制了眩光,7层镀膜将每组镜片的反光损耗降低至0.2%以下。SMC是“Super-Multi-Coating”的缩写。
1980年,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机械复合式快门单反机LX型机。
1981年,全球第一台自动对焦的单反机宾得ME-F面市,此机配备了自动对焦组件与调焦指示系统,特制出专用的SMC AF35~70mm F2.8镜头,自动、手动均可,并设有指示信号。为自动对焦单反相机的发展卖出了关键一步,向世人证明了自动对焦技术飞跃时代的来临。
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对焦的全自动相机宾得ZOOM 70上市。
1987年,世界上第一台内置TTL自动闪光灯的单反机SFX推向市场。
1991年,宾得Z系列的第一个型号Z-10单反机上市。
1996年,以MZ-5为首的MZ系列单反机上市。
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中画幅自动对焦单反机宾得645N面市。

点击放大此图片

PENTAX镜头开发计划表(可点击放大)

宾得FA镜头的电动变焦和自动变焦功能

  宾得公司借鉴ZOOM 70袖珍相机在市场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决定将电动变焦技术引用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135 AF单反相机及配套镜头中,即宾得Z系列相机和FA镜头。宾得Z系列相机生产于1991-2000年,在此期间共推出了六款机型,型号分别为Z-10、Z-1、Z-1P、Z-20、Z-50、Z-70,宾得Z系列单反相机与具有电动变焦功能的FA镜头配套使用,可实现电动变焦功能。1991年宾得公司在推出Z系列首款Z-10单反相机后,同年还推出了高级机种Z-1,该款相机除了具有智能电动变焦功能外,还拥有三项自动变焦功能,即:定位变焦功能、固定影像尺码循迹变焦功能和放射效果变焦功能,其中放射效果变焦功能为宾得首创。

  为了配合宾得Z系列机身上的电动变焦功能,宾得将其第二代AF镜头即FA系列镜头推向市场,宾得FA镜头采用的是KAF2型卡口,是在KAF(宾得F系列镜头卡口)的基础上,在镜头和机身上为电动变焦等功能增设了两枚独立电子触点。FA镜头资料电子触点有5个,具有电动变焦功能的FA镜头外加两枚内置独立电子触点,使电子触点总数达到7枚。每一只“SMC PENTAX FA”型镜头内部都有一块存储信息资料的芯片,将每只镜头的技术资料、参数等储存在芯片上,通过镜头所配置的新型电子接点,允许机身与镜头之间作资料交换来实现强大的自动化功能。宾得照相机的电动变焦功能和自动变焦功能是依靠镜头内的中央微处理器进行控制,依靠镜头内置马达来驱动完成,根据转动变焦环的速度不同,电动变焦的速度可分为快、中、慢三挡,而三项自动变焦功能则是电动变焦智能化的延伸功能。在镜头的前端设有自动变焦的设定和选择按钮,与机身上的TV转盘配合使用,可以选择不同的自动变焦功能。

  放射效果变焦形成了强烈的爆炸效果

放射效果变焦

  放射效果变焦是宾得公司的首创,通常在进行了指定曝光时间的一半时,自动开始由广角一直变焦至长焦端,利用此功能拍摄的照片,主体清晰,周围向四角发射出放射状线条,表现出强烈的放射爆炸效果。放射效果变焦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如果曝光时间过短,会使产生的放射效果不甚明显,相反如果曝光时间过长,会使画面的线条变得杂乱无章。

  采用固定影像尺码循迹变焦功能,可以保持两图中左面女孩影像大小相同

固定影像 尺码循迹变焦

  固定影像尺码循迹变焦也称为预选构图自动变焦,当完成构图后,对被摄主体放大倍率进行记忆,无论主体如何改变它所处的位置,镜头都会跟着变焦以维持主体的尺寸大小。这个功能能追踪那些快速移动的物体,并保持主体尺寸大小不变,特别适合移动物体的抓拍,比如拍摄儿童。

定位变焦功能

  拍摄者可以预先设定一个焦距,然后可以随意地用其它焦距去拍摄另一些景物,而一旦需要时,只需按一下变焦设定按钮,便可立即回到预先设置的焦距上,这项功能对快速抓拍精彩瞬间很有用。

  尽管这些功能都很好玩,但由于电动变焦等功能在使用方面存在很多缺陷,比如使用电动变焦进行变焦时,往往需要反复调整,很难一步到位;电动变焦耗电量巨大,增加了拍摄成本;由于电动变焦功能的设置使镜头的重量和制造成本相应增加,因此宾得在其新一代FA变焦镜头上逐渐取消了电动变焦功能,但为了与具有电动变焦功能的FA镜头相互兼容,宾得公司在其推出的第三代135 AF单反相机MZ系列的机身上仍然设有电子触点,保留了电动变焦功能,但此时的MZ系列机身上已不具有三项自动变焦功能了。

3、外观测试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45/4整体大小中规中居,搭配K10D非常的合适,重量上也十分均衡,没有前后翘的问题。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45采用超宽橡胶的变焦环,两段式的突起手感非常好,变焦也十分得轻松,并且变焦过渡很平顺,没有松紧不一样的情况发生。由于是自动头,用户可能较少使用手动对焦功能,所以手动对焦环较窄材质也较为简单。

点击放大此图片

     镜头完全伸出后,长度比较适中,外观上非常的协调没有急剧变细的情况发生,镜头的做工非常到位,镜头朝下后也不会自动伸出或者自动缩回。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45同样采用了宾得引以为傲SMC多重镀膜技术,整体呈浓郁的墨绿色光泽,非常得漂亮。

点击放大此图片

     莲花形的遮光罩并不像其他型号的镜头大的夸张,安在镜头上非常的美观大方,整体感觉非常的协调。另外遮光罩的效果也很不错,有效的阻挡了不良光线的“入侵”。

4、细节分析

点击放大此图片

     金属材质的尾部,使镜头与机身的连接更为紧密,不会出现松垮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强了镜头的坚固程度,经久耐用。

点击放大此图片

     镜头尾部并没有完全电子化,依然保留了一部分的机械结构如光圈连东拨杆,控制光圈的收缩。

点击放大此图片

     全开光圈后,光圈环依然十分的圆,是背景虚化层次更为丰富,过渡也更为自然。宾得的制作工艺不可小视。

点击放大此图片

     这款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28M,有一定的近摄功能,可以让拍摄者离对象更近,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将对象放得更大看到更多细节。另一方面更小的物距,也可以轻松的拍出背景的虚化。

点击放大此图片

点击放大此图片

     银色的金属铭牌显得更为专业,绿色圆环以及DA字样是宾得数码优化镜头的象征。这款镜头不能使用在全幅的机身上。

点击放大此图片

     从镜头的尾部不难看出做工非常的精密,严丝合缝丝毫不差,不愧为大厂产品。

点击放大此图片

点击放大此图片

     这款镜头的重量非常轻,仅391g左右。整体是塑料与金属的完美结合,以保证了携带的便利有保证了关键部位的结实耐用。

5、宾得SMC镀膜简介

一、折射和部分反射

  当光线穿过两个具有不同密度的透明物体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弯曲),具体地说,当光线从空气中进入玻璃中,以及从玻璃中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弯曲。在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光线都 会折射,但事实上,大约有95%的光线发生折射,而另外的5%会被反射回第一种物质中。

点击放大此图片

  对摄影镜头来说,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最后达到胶卷表面的光线少了。对于一个折射系数为r(发生折射的光线的百分数除以100)的具有n组镜头(因此有2n个反射表面)的镜头来说,只有L比例的光线能达到胶卷表面,L = r 2n, 如果r = 0.95,n = 10,则 L = 0.36,也就是说,只有36%的光线到达胶卷。其余的光线都被散射掉了,而这其中的一些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鬼影或者炫光。

  二、Super Multi-Coating

  为了减少由部分反射产生的不希望的结果,科学家们发展了化学镀膜应用到玻璃表面上,这些镀能增加r值,著名的Pentax 超级多层镀膜Super Multi-Coating (SMC),r值可达0.998!对于10组镜片的镜头,用上面的计算,得到L=0.96,只有4%的光线损失。

  SMC最早在1971年获得专利并应用,当时宾得(Pentax)仍然在做螺口器材。为了突出其镜头组件是超级多层镀膜的,就把镜头产品线从Takumar 和Super-Takumar重命名为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及后来的 SMC Takumar。

  现在,在K口器材上,SMC被用于镜头,滤镜,一些机身光学元件及各种附件。绝大部分的Pentax镜头都采用了SMC技术。所有的具有SMC的镜头在他们的命名中都有“SMC”字样。

  三、SMC的好处

  宾得(Pentax)在文献06671中宣称,SMC是“非凡的七层镜片镀膜工艺,能使每片镜片表面的反射率降低至只有0.2%。其结果是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在消除炫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善。”虽然其间,所有的镜头生产商都发展了一些形式的表面镀膜,并都宣称“表现优异”,在实际使用中,绝大多数的测试都表明宾得的SMC仍然是主流方案中最好的。

  四、无鬼影镀膜

  1997年,Pentax发布了FA 43/1.9 LE镜头,第一款采用了新发展的无鬼影镀膜技术的镜头,此镀膜配方是在SMC基础上的进步,如它的命名暗示的那样,它在消除鬼影方面是非常成功的。据称,这个新镀膜技术是为了全自动交通识别系统而发展的。它由日本警方定购的,他们在晚上由于车前灯引起的炫光而无法辨认车牌号。从1997年开始,Pentax只在一些“精选”的镜头上采用无鬼影镀膜

6、畸变测试

点击放大此图片

我们拍摄标准方格纸,并采用Imatest软件进行量化分析

点击放大此图片

广角畸变

     由于采用了2片非球面镜片,所以16-45的畸变控制非常出色,仅为-4.46%。对于一款超广角镜头来说畸变控制往往都不尽如人意,而16-45下血本的设计使得镜头的素质上升了一个台阶。

点击放大此图片

长焦畸变

     广角端的畸变表现如此出色,意味着长焦端更令人震撼的畸变控制能力。经过测试,这款镜头长焦端的畸变值仅为0.189%,几乎没有可识别的畸变存在。

7、分辨率测试之广角端

点击放大此图片

分辨率标板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mm光圈4中心分辨率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mm光圈4边缘分辨率

     这款镜头在广角端光圈全开的情况下中心分辨率依然有1630线的较高分辨率,边缘为1375线,最大光圈情况下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特别是边缘的分辨率不仅没有太大下降,并且保持在了1300以上。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mm光圈8中心分辨率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mm光圈8边缘分辨率

     光圈8一般是镜头的最佳光圈值,在这档光圈时镜头的分辨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在光圈8的时候分辨率的最高值并不是很高,但中心和边缘的水平比较接近,没有太大的落差。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mm光圈16中心分辨率

点击放大此图片

16mm光圈16边缘分辨率

     光圈16的时候镜头的分辨率出人意料的上升到了最高值,坚挺在1700线以上,并且中心与边缘的分辨率差距达到了非常平衡的值。

8、分辨率测试之长焦端

点击放大此图片

长焦端分辨率测试图

点击放大此图片

45mm光圈4中心分辨率

点击放大此图片

45mm光圈4中心分辨率

     长焦端的时候分辨率较广角端时也有所提升,达到了1668线,边缘也有1329线。

点击放大此图片

45mm光圈8中心分辨率

点击放大此图片

45mm光圈8边缘分辨率

点击放大此图片

45mm光圈16中心分辨率

点击放大此图片

45mm光圈16边缘分辨率

     长焦端时各档光圈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始终保持在1500线左右,中心与边缘的差距也非常的小,同样是在光圈16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值1699线。

9、镜头色散

点击放大此图片

广角中心色散

点击放大此图片

广角边缘色散

     广角端的色散值相对高一些,并且集中在边缘,不过最高也仅仅是3.98左右,并没有超过我们标准的4像素。这样的表现在专业镜头中也是可圈可点的。

点击放大此图片

长焦中心色散

点击放大此图片

长焦边缘色散

     长焦端的色散表现非常出色,表现出了顶级镜头的素质。中心部分的时候色散值仅为0.34,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0、官方样片赏析

宾得

机身*ist D 焦距16mm 快门1/30秒 光圈F8 ISO200 曝光补偿+0.5(可点击放大)

宾得

机身*ist D 焦距16mm 快门1/200秒 光圈F11 ISO200 曝光补偿0(可点击放大)

宾得

机身*ist D 焦距16mm 快门1/125秒 光圈F8 ISO200 曝光补偿0(可点击放大)

     宾得官方提供的样片使用*ist D机身拍摄,像素为600万将细节表现得淋漓精致,16-45的整体层次感非常好,不同的对象如奶油、草莓、金属、玻璃等都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

11、测试样片欣赏

宾得

焦距21mm 光圈F5 快门1/4000 ISO125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29mm 光圈F4 快门1/1250 ISO1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31mm 光圈F4 快门1/250 ISO1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45mm 光圈F8 快门1/250 ISO1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16mm 光圈F4 快门1/2000 ISO1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16mm 光圈F4 快门1/2000 ISO1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45mm 光圈F4 快门1/60 ISO1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45mm 光圈F4 快门1/200 ISO2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34mm 光圈F4 快门1/250 ISO2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45mm 光圈F5 快门1/60 ISO200 (可点击放大)

宾得

焦距45mm 光圈F4 快门1/1000 ISO200 (可点击放大)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200 快门:1/200 s 光圈:F6.3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400 快门:1/125 s 光圈:6.3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400 快门:1/125s 光圈:F9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400 快门:1/80 s 光圈:F6.3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200 快门:1/125 s 光圈:f6.3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160 快门:1/125 s 光圈:F5.6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100 快门:1/100s 光圈:F4.5


ISO100 快门:1/125 s 光圈:F6.3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160 快门:1/100 s 光圈:F4.5

点击放大此图片
ISO400 快门:1/30 s 光圈:F9

     16-45整体表现很不错,色彩非常忠实反映了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且拥有一定的近摄能力,镜头的分辨率非常高,丝毫必现。恒定4光圈使用非常方便,在45mm焦段的时候很容易拍出一些背景虚化的效果。

12、主编点评

点击放大此图片

     拥有出众的图像品质,这款高亮度光圈恒定4的广角变焦镜头是大多数拍摄场景下的理想选择。
     16-45/4作为宾得进军中低端市场的利器,在市场上受到了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不仅在硬件指标上不输专业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特别是只有才专业镜头上才会出现恒定光圈设计,更为这款镜头增色不少。虽然发布时作为*ist D的配套镜头出现,但是时至今日依然被广大用户追捧,用以搭配K10D以及K100D的套头使用。相信这款经典镜头,依然可以在P家的镜头系统中持久的绽放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