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航空炸弹是用航空器携载投放的装有核战斗部的炸弹,是各核大国广泛装备的一种核武器。核航弹早期被用作战略目的,如美国投向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爆炸当量分别为1.5万吨TNT和2万吨TNT。这一时期的核航弹既大又笨重,往往需要根据它们的尺寸来设计轰炸机的弹舱。氢弹发明出来后,热核炸弹的当量动辄上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TNT,如美军装备的B43热核炸弹威力达到2 500万吨TNT,热核炸弹成为了战略核武器的主导,当量较低的裂变弹就作为战术核武器来使用了。战术核航弹由战术轰炸机携带,威力一般在数千吨至数十万吨TNT当量之间,可用不同方式投放,在预定的地面和空中爆炸,可采用自由降落空爆、触地爆、减速-延迟地爆等多种引爆方式。 MK-7“托尔”是美军第一种战术核航弹 MK-7“托尔”是美军第一种战术核航弹,也是第一种装备美国三大军种的核弹,1949年由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开始研制,1952年5月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它为枪式铀裂变弹,胶囊型结构,长4.6米,直径770毫米,重762千克,分为10种型号,TNT当量分别为:8 000吨、19 000吨、22 000吨、30 000吨、31 000吨、61 000吨,既可以空中引爆也可地面爆炸。MK-7核弹由战斗机外挂,为便于外挂,MK-7使用了可收缩的稳定尾翼,而且采用可变威力设计,其裂变物质储存在独立的容器中,可以在起飞前再放入核航弹中。该炸弹的投放使用了一种全新的低空轰炸系统,战机首先低空飞向目标,然后快速拉一个4g的筋斗,在接近筋斗顶端时投下原子弹,接着以“殷麦曼滚转”脱离现场,这样确保了战机的安全。 MK-7“托尔”的投放使用的低空轰炸系统示意图 MK-7核弹于1952年进入美国空军服役,总共生产了1 700~1 800枚,服役15年后被MK-28和MK-43所取代。凭借着可以伸缩的稳定翼,MK-7可以由多种飞机携带,包括空军的B-45“台风”、B-57“堪培拉”、F-84“雷电喷气”、F-100“超佩刀”、F-101“巫毒”,海军的道格拉斯A-1“天袭者”、A-3D“空中武士”、F-3D2B“天空骑士”、麦克唐纳F-2H“女妖”、F-3H“恶魔”等。另外,1960年MK-7通过北约提供给英国皇家空军使用,由英军的“堪培拉”轰炸机运载,并部署于德国,但是这些核航弹的控制权仍掌握在美军手中。 英国第一种战术核航弹为“红胡子”核弹,为降低纯钚弹提前爆炸的风险,该炸弹的核物质使用了钚和铀,此种设计在1956年的“水牛行动”中进行了两次核试验验证。该核弹长3.66米,直径0.71米,重794千克,有Mk1和Mk2两种型号,爆炸当量分别为1.5万吨TNT和2.5万吨TNT。1960年“红胡子”核弹开始服役,皇家空军分配到了110枚,其中48枚储存在塞浦路斯,48枚储存在新加坡,搭载战机有:英国电气“堪培拉”和V轰炸机。皇家海军分配到了35枚“红胡子”核弹,搭载战机有:布莱克本“掠夺者”、“海泼妇”和“弯刀”海军攻击机。1971年,此型核弹全部退役。 “堪培拉”轰炸机配备的“红胡子”核航弹 “弯刀”战机携带的“红胡子”核航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