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画师与伦勃朗、梵高齐名,却在死后200年才名声大噪

 铁血老枪 2017-12-12

这位画师与伦勃朗、梵高齐名,却在死后200年才名声大噪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1632年10月,一个男婴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一个画商的家里。父母很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维梅尔。

维梅尔渐渐长大,对父亲经手的一幅幅画作十分感兴趣,稍长后,父亲就为他请来名师学习绘画。兴趣加上正确的引导,维梅尔的绘画技艺进步飞快,成为年轻的画师。父亲去世后,他继承父业,同时从事绘画创作。

这时,爱情翩翩而来。20岁的维梅尔与他的一位模特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幸福平静,他精力充沛地投入到绘画中。几年后,维梅尔便在小城里有了些许名气,有人开始上门求画,还两次被选为公会的会长。但维梅尔生性恬淡,并不热衷这些名利,只想默默画画。

与同时代的男神——伦勃朗画风不同,维梅尔放弃宗教、历史题材,更愿意贴近生活,更专注于市井百姓的日常,以家庭妇女的肖像画为主,特别是忙碌的女仆。他总是细致地观察仆人的一举一动和微妙神情,他笔下的女仆,尽管多数由富家少女装扮而成,依然显露出大方质朴的气质,让人一眼难忘。

这位画师与伦勃朗、梵高齐名,却在死后200年才名声大噪

▲ 倒牛奶的女仆

比如《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等,都在维梅尔设置的轻柔光线里显得和煦沉静,画面中柔和的色调,神秘的光影变化,恬静的人物,无一不是维梅尔凝结全部心思的创作。正如画面中常常存在于左侧的窗户,给画作带来光线的同时,也为观者打开了一扇窥见画家内心的窗口。

虽卖画为生,维梅尔却从不肯敷衍,每一幅作品都认真对待,慢工出细活,再加上他对绘画的兴趣远远多过买卖的兴趣,生意惨淡而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贫困。他与妻子养育了11个孩子,生活费显然成了刚性需求,尽管日子过的苦巴巴,他还是埋头到绘画创作里,把家务生计等琐事都甩给了妻子。可生活终究越来越潦倒,最后不得不搬入岳母家。

1675年,维梅尔的身体日渐消瘦,过度劳累加上异常困顿的生活,贫病交加的维梅尔终于倒下了,给妻子和儿女留下一堆债务和无尽的想念,年仅43岁。

这位画师与伦勃朗、梵高齐名,却在死后200年才名声大噪

▲ 花边女工

因为太过于沉默,维梅尔一生不为人知,死后的200年里更是无人问津,以致销声匿迹,被遗忘到了角落里。直到19世纪中期,这位“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才被艺术评论家偶然重新发现,考究的画面、精当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以及玄幻的光影,都让人为之着迷,特别是他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少女回眸的那一刹那,似有似无的微笑,像谜一般,吸引着世人大开脑洞地猜测:模特到底是谁?为什么戴着头巾?又透露着什么信息?少女转身回首、欲言又止是为何因?有人因为对它着迷,写出同名小说,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了银幕,旋即刮起一阵头巾风;甚至还有人因为临摹他的画,而产生一个著名的公案——“维梅尔骗局”。

这位画师与伦勃朗、梵高齐名,却在死后200年才名声大噪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不管怎么说,一生都默默无闻的约翰内斯·维梅尔,创作出这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太多的话题,他用这幅与《蒙娜丽莎》齐名的大师级画作,向世人宣告了他在世界绘画史上无可替代的位置!

沉默不是沉寂,是积蓄力量等待发出耀眼光芒的那一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