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在个股出现无抵抗的流水式下跌之后,当出现反弹信号时,如何用成本分析功能来预测未来股价反弹目标位的方法。该方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筹码分析中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难以应用的不足。那么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情况,用传统筹码分析也会有所不足呢?如果有的话,我们用成本分析功能是否也能否进行弥补呢? 大家不妨先来看一下图1: 如图1所示,这是一只前期快速拉升后出现震荡回落的个股,应该说这种走势在股市中十分常见。我们将下跌过程中的几次短期反弹高点做一条连线,这条线就是该股下跌过程中的下跌趋势压力线。从图中最后一根K线的走势上可以发现,经过连续三个多月的回落,这时该股终于开始向上突破下跌趋势压力线,意味着调整已经告一段落。同时从下方的五日多空资金的运行情况下也可以看到,在股价向上突破下跌趋势压力线时,资金是呈现出流入状态。所以种种迹象表明,该股后期股价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 不过反弹真的那么容易吗?反弹目标位到底能有多高呢?相信很多朋友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该股K线图右侧的筹码分布图,想来看一看上方的筹码峰都在什么位置。见图2: 如图2所示,当我们打开该股K线图右侧的筹码分布图后,不由大吃一惊。为什么呢?因为该股上方最大的筹码峰居然就近在眼前,如果以上方筹码峰的下沿作为压力位的话,反弹目标位就在图2中绿色箭头所指的26.3元附近,而2016年10月10日多伦科技向上突破压力线这天的收盘价已经到了25.38元!只有不到1元的空间!这样的反弹我们要不要做呢?很多投资者看完筹码分布情况后想必立刻就失去了做反弹的兴趣。 不过还有一些人可能会这样认为,虽然该股上方筹码峰很容易在股价反弹中造成压力,但是这个筹码峰的宽度不大,距离目前股价也很近,所以一旦股价翻越过这个筹码峰,比如达到图2中红色箭头所指的29元的位置,似乎就意味着上方基本没有了套牢盘,该股上涨的空间将被打开,故此我们可以不在25.38元这里去搏反弹,但是可以在29元的位置去追涨。 能得出以上两种观点的投资者,应该说都在筹码分析上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我们用成本分析去测一下,结果又会如何呢?见图3: 与上一篇文章中所用的方法一样,我们先选中整个下跌过程中的第一根阴线,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直到挣脱下跌趋势的一根阳线。将整个区间圈选出来后,对该区间进行成本分析。从图3中可以看到,我们用成本分析算出在下跌途中不同价位上的交易筹码的平均成本是29.63元,即该股突破下跌趋势线后的反弹目标位。 与前面两种观点相比不难发现,显然比用筹码分析得出的反弹目标位26.3元要高了很多,想抄底的人这下找回了信心,因为反弹有空间了。而想在29元追涨的人这下却要小心了,因为如果29.63元是反弹的目标位,而您却在29元追涨,将意味着很可能被套在反弹的高点附近。 那究竟是用筹码分析出的结论对,还是用成本分析得到的结果更正确呢?咱们让事实来说话,见图:4: 如图4所示,多伦科技在2016年10月10日之后的确是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26.30元附件虽有震荡,但并未成为反弹的重点。股价震荡攀升,直到2016年11月21日,该股盘中最高摸至29.50元后,才结束了整个反弹过程。而这个价格与我们在一个多月之前,于2016年10月10日所预测出的反弹目标位29.63元极为接近!可见股价涨到29元时是不能追涨的,反而要逢高减仓。 那么为什么在这只个股上,我们用筹码分析得出结论不对,而用成本分析却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呢?其实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就曾讲过筹码分析与成本分析两者的各自的定义:其中成本分布统计的是一个阶段时间内的不同价位上的筹码交易情况,而筹码分布是统计的一只股票全部历史时间内的筹码滚动情况。这两个定义之间,除了两者所用的时间范围不同之外,还有一点是不同的,不知各位发现了没有?在成本分布的定义中我们使用的是“筹码交易”这个词汇;但在筹码分布的定义中我们使用的却是“筹码滚动”这个词汇。 “筹码交易”与“筹码滚动”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投资者甲在2016年7月初于33元买了多伦科技5万股,到了2016年9月12日,该股出现再次破位下行的时候,甲实在熬不住了,于是以25.5元的价格卖出了5万股,可是过了几天,甲有些后悔了,于是在2016年9月21日由以25.5元的价格将5万股买了回来。这样一番折腾之后,甲持有的这5万股多伦科技,在筹码分布图上,就会由33元转移到25.5元,这就是筹码向下发生了滚动。可是甲的持仓成本真的变成25.5元了吗?显然没有,而是依然在33元,所以在成本分布图中,2016年9月12日33元的筹码交易情况依然被记录着。 多伦科技是2016年5月上市的,盘子不大,参与其中的大多数民间游资。如果有游资主力在高位被套,由于他们操作灵活,而且比较狡猾,在该股将要反弹的时候多半是不想让普通散户知道他们真实的买入位置的。于是往往会通过对倒的手法,将筹码滚动到下方,给投资者一定的错觉,而实际上他们的成本可能还在上面。所以用筹码来分析就产生了偏差,而用成本分析则比较正确。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由于很多次新股和小盘股中的主力是民间的游资,他们不仅手法多样,而且十分狡猾,所以导致筹码分布图中的筹码转移速度极快,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难根据个股前期历史上的筹码峰来判断出正确的股价反弹目标位,这时大家可以改用成本分析功能进行判断,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