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振兴传统村落 赓续文化根脉

 木铎图书馆 2017-12-12
来源:乌鲁木齐文明网

  传统村落,见证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展,是活着的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速度加快,一些传统村落正渐渐褪去色彩,甚至消失。据统计,中国自然村正以平均每天80到100个的速度消亡,本世纪前10年已少了90多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振兴传统村落,要激发村民的主动性。目前一些传统村落遭受毁坏的因素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因为村民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缺少保护意识和意愿,更加追求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在对传统建筑的现代化改造中破坏了原有的形态。只有让村民真正看到传统村落价值,他们才会转变观念,有的地方通过商业运作让传统建筑释放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民看到了传统村落的好处,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开始自发地保护和修缮老房子,让传统风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振兴传统村落,要激活内在生存机制。不少传统村落虽然历史和文化价值很高,但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却很偏僻和匮乏,村民的生产生活还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村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无从谈起。在振兴传统村落中,必须要激活传统村落内在的生存机制和活力,根据自身特点发掘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部分,培育与其价值相适应、与环境承载相契合的业态,诸如打造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传统手工业等,让村庄依托自身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持续生存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振兴传统村落,要让文化生态活起来。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也可以成为乡村发展的“摇钱树”。传统村落保护不能见物不见人,要注重维护整体的文化生态。不仅要保护老房子、戏台等古物,还要关注戏曲、游戏、传统节日活动、民俗生活等反映地方人文历史的要素,发掘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谜语笑话等口陈资料,赓续当地传统道德伦理观、宗教信仰观、审美情感等精神文化。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更要重新激发其活力,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继承弘扬。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是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振兴传统村落就是赓续文化根脉,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我们要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中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

责任编辑:李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