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这一生没什么好遗憾的, 我为英格兰生了丘吉尔

 Zhcx123 2017-12-12

【版权声明】本文系顾映映原创稿件,非商业用途载:请标注出处并保留公众号'顾硬硬”(ID: bigbigstyle)信息及作者署名。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Jennie Jerome出人意料的死亡, 是因为太爱漂亮。

67岁的她因为着急试穿一双新高跟鞋,从朋友家的楼梯上摔了下来,造成脚踝骨折, 又因为她不幸生活在抗生素还未发明的年代, 伤口迅速感染,一个月后不得不进行截肢。但这没能保住她的性命,截肢后的第19天, 英国上层社会闻名遐迩的美人Jennie Jerome死于截肢导致的出血症, 人生戛然而止。

据说她去世前留下一句话: '我这一生没什么好遗憾的, 我为英格兰生了丘吉尔。'


▲Jennie Jerome和儿媳妇Clementine Churchill
▲Jennie Jerome和儿媳妇Clementine Churchill

是的,Jennie Jerome正是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的母亲, 史料上的正式称谓为Jennie Spencer-Churchill, Spencer-Churchill是夫家的全姓, Jerome则是娘家的姓氏。

丘吉尔一生都是母亲的大粉丝, 现正上映的冲奥巨片《至暗时刻/Darkest Hour》中, 首相面对国王追忆起母亲, 会说: My mother was glamorous; 路遇同姓Jerome的群众, 会兴奋莫名: Oh! Jerome....my mother is a Jerome。

不过'我这一生没什么好遗憾的, 我为英格兰生了丘吉尔'这句话是否真的出自Jennie Jerome之口值得怀疑,因为她去世的1921年离她那位大器晚成的儿子临危受命接任首相, 在生死存亡关头带领英国走出二战阴霾还有将近20年。

▲1945年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 丘吉尔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1945年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 丘吉尔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当然Jennie Jerome亲眼见证的儿子的成也足够令任何为人母者骄傲不已: 丘吉尔不到50岁已担任过英国的海军大臣、军需大臣、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和空军大臣, 在任期间推动了多项对世界影响重大的发明,包括坦克、飞机和化学毒气。

他是政治家,战略家,演说家,发明家,画家和作家,曾获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他是'具有西塞罗文采的凯撒大帝'。

西塞罗/Cicero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因擅长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 并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 美国国父之一的亚当斯(John Adams)和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西塞罗的话, 丘吉尔也不例外,《至暗时刻/Darkest Hour》中你能看到他在唐宁街首相官邸中穿着睡衣上蹿下跳寻找不知被自己扔在哪里的西塞罗著作。

所以二战后任何人用''她这一生没什么好遗憾的, 她为英格兰生了丘吉尔'这句话评价Jennie Jerome, 就完全没有毛病了。

▲丘吉尔太太Clementine和女儿Mary在诺奖现场
▲丘吉尔太太Clementine和女儿Mary在诺奖现场

丘吉尔最著名的演说之一《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的最后一句话是: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有人把the New World理解为当时迅速崛起的美国, 而the Old则是正经历二战浩劫的欧洲。丘吉尔本人恰恰综合了the New和the Old的所有优点。甚至把the New/Old World换成the New/ Old Money也无不可, 因为属于Old Money的父亲给了丘吉尔在英国上层社会和政界立足的贵族头衔,而属于New Money的母亲则是丘吉尔父子巨大的家庭财富和社会影响力助推器

作为第一批漂洋过海嫁给英国贵族当媳妇的美国富家千金, Jennie Jerome是其中最漂亮、最聪明、最成功、也过得最不憋屈的那一位

▲《丘吉尔夫人传》
▲《丘吉尔夫人传》


━━━━━

嫁到英国去


1874年丘吉尔出生后不久,海那边的美国进入了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工业化与移民潮是其主要特征, 铁路的发展让美西丰富的资源不断被运往东部, 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石油也获得了大量需求, 一批巨富应运而生: 洛克菲勒 (John D. Rockfeller) 、卡内基 (Andrew Carnegie) 、范德彪(Vanderbilt)这三个人类财富史上闪着金光的名字都出自那个时代。

其中, 范德彪(Vanderbilt)还和丘吉尔家族攀上了儿女亲家。

在“镀金时代”, 美国的女继承人们再富有也难以在美东/纽约的上流社会圈子里享有崇高地位, 嫁给英国贵族能让她们一步到位成为拥有'Lady'尊称的贵夫人。而英国贵族则正需要一大笔钱来维持自家庞大庄园的运作与修缮,因为在那个年代, “为赚工资而工作'对于英国贵族的老少爷们儿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还记得《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里老夫人那句著名的: 'Wh-what is a weekend“吗?

这种美国富家女和英国贵族男之间的联姻一度蔚然成风, 仅在1895年一年, 就有9位美国小富婆跨海做了贵族夫人, 她们丰厚的嫁妆几乎是让她们的英国老公体面地“白得”一大笔钱的唯一方法, 这是他们和英国贵族小姐们联姻绝对无力做到的,何况他们还能名正言顺地以女婿的身份获得美国富豪岳父长期'爱的供养',爱情与这一切相比, 又算得上什么?

丘吉尔的堂兄Charles Spencer-Churchill便是在这种'阶级需求“的驱动下迎娶了Vanderbilt家的宝贝孙女康修罗(Consuelo),即便这对CP在婚前早已各有所爱,女方在婚礼举行当日甚至脸都是哭肿着的。

别看这类婚姻中提供贵族头衔的是男方, 实际上选择权却掌握在富有的女方手里。通常的操作是: 英国贵族会根据有意出嫁的美国富家女的资产量级看人下菜碟表达迎娶意愿, 而富家女的家长则会根据对方的“贵族'含金量 - 即联姻后能为自家地位的提升贡献几何 - 来最终决定和谁结亲。

说千道万, 什么时候都是握有经济大权的一方更主动啊~

▲Consuelo Vanderbilt小姐的英国贵族生活
▲Consuelo Vanderbilt小姐的英国贵族生活

康修罗(Consuelo)小姐的祖父Cornelius Vanderbilt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大富豪, 这种财富级别可不是随便什么英国小贵族就能压得住的。丘吉尔的堂兄Charles Spencer-Churchill是如假包换的未来第九代万宝路公爵(the 9th Duke of Marlborough), '贵'就贵在Duke Marlborough这张双王炸

《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里的老夫人说过: “The Bristish peerage is a fountain of variety” 直指英国贵族爵位的复杂性。世袭贵族总共分为五等,从高到低依次为: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 、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我们在英剧和英国电影里耳熟能详的'Lord“(勋爵), 并不是其中任何一等, 而是前四等世袭贵族的非长子们在社交场合里的简称。

在这个体系中, 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爵位, 公爵(Duke)作为世袭贵族最高的一级,在社交称谓上享有其他四级都没有的特权,即公爵和公爵夫人在社交场合直接被称为Duke和Duchess。非长子们则均被称为Lord, 他们的夫人们均被称为Lady

▲康修罗(Consuelo)和丘吉尔
▲康修罗(Consuelo)和丘吉尔

从这一点上讲, 康修罗(Consuelo)小姐身前身后都永远会被称为Duchess of Marlborough, 而丘吉尔的母亲Jennie,名号则'只能'是Lady Randolph Churchill, 因为她的老公、第七代万宝路公爵(the 7th Duke of Marlborough)的第三子Randolph,只能被称为Lord(勋爵)。

作为终身尊贵身份的交换, 康修罗(Consuelo)小姐的夫家 - Spencer-Churchill家族 - 通过联姻从Vanderbilt家族获得了$250万美金(相当于现在的$7000万),岳父还另外再给小两口每人每年$10万美金的零花。不过金钱不是万能的, 这对没有爱情的CP毫无悬念地不幸福, 婚前就各有所爱, 婚后又双双被其他人迷住, 最终离婚收场。

但康修罗(Consuelo)和前婆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离婚后她积极投身包括政治在内的各项事业, 而鼓励她发表人生第一场公开演讲的正是比她大三岁的表小叔子温斯顿丘吉尔, 他也常拜访她后来在法国的家,据说他著名的《铁幕/Iron Curtain》演说就是在那里修改完成的。

▲丘吉尔的父母拍摄于丘吉尔出生的1874年
▲丘吉尔的父母拍摄于丘吉尔出生的1874年

━━━━━

Lady Randolph Churchill


Vanderbilt家的小姐没能嫁给爱情, 只是嫁给了'尊贵', 丘吉尔的母亲Jennie Jerome则完全不同。


她嫁给丘吉尔的父亲Randolph的时候, 英/美之间'以钱换贵'的结婚潮还没开始, 两人是在上流社会特有的社交活动 - 贵族帆船赛 - 上经由当时的英王储,后来的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介绍认识的, 两人一见钟情, 男方甚至连先见未来岳丈再订亲的老令也没有遵守, 相识三天后就直接跟人家姑娘本人求了婚。

温斯顿丘吉尔独特而灿烂的个性源自于父母双方, 父亲Randolph勋爵当年在Eton(伊顿公学)时是有名的调皮蛋, 学习和运动均不突出, 却是醉酒、穿着校服吸烟、砸酒店玻璃的'惯犯', 但少年Randolph就是拥有感染别人的魅力, 而且别看成绩不好, 他可是非常热爱阅读, 同时信奉play hard, work hard。

母亲Jennie Jerome从小也不是一个易管教的孩子,她曾师从肖邦(Chopin)的朋友, 匈牙利钢琴家籍钢琴家和作曲家Stephen Heller学琴, Heller认为这个她完全可以达到在正规音乐会上演奏的水平,如果(只是如果)她愿意刻苦练习的话。然而Heller对Jennie能否做到后者根本没信心。

他们的大儿子温斯顿丘吉尔从小也被学校老师批评'爱玩儿贪吃学习不好',日后却成长为魅力无限的大国领袖, 现在看来, 完全得了父母的真传。

▲Lady Randolph Churchill肖像
▲Lady Randolph Churchill肖像

即便Jennie Jerome年轻时的衣着在现代人看来有些滑稽,但她的五官哪怕放在今天也无可挑剔地符合美人标准: 眉峰秀丽、鼻梁挺秀,下巴线条富有古典的力量感, 明亮的大眼睛闪烁着毫不躲闪的直率光芒, 即便站在人群中也根本无法被忽略。

她的倾慕者之一, 英国的迪·阿伯伦勋爵(Lord D'Abernon)说她'美人如豹/ there was more of the panther than of the woman in her look”

虽然相识三天后便宣布订婚, Jennie小姐正式出嫁却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因为双方父母磋商嫁/娶条件用了很久。岳父Leonard Jerome对英国准女婿的求婚操作颇为不瞒, 但是没能拗得过非要嫁给爱情的女儿。

▲Jennie Jerome
▲Jennie Jerome

Leonard Jerome是纽约大富豪, 买卖股票发家, 不光在华尔街上拥有'the King of Wall Street'的诨号, 还经常和Vanderbilt家族的开山祖师爷 -Cornelius Vanderbilt- 即上文康修罗(Consuel)小姐的祖父一起合伙做生意, 并在最富有的纽约人扎堆的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nue)上拥有一幢大厦: the Jerome Mansion。

Jennie的外公是一位叫Ambrose Hall的大地主, Hall家一直坚称她从外婆那里继承了Iroquois血统, Iroquois是美国殖民史中由上纽约州的六个印第安人部落组成的联盟,在17/18世纪法/英争夺北美的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不过因为时代久远, Jennie Jerome小姐的身世之谜难有物证, 人们只能从她略带异域风情的美貌和活泼坚毅的个性中猜测一二。

▲ Jerome Mansion
▲ Jerome Mansion

嫁到英国后,美国千金小姐Jennie Jerome正式成为英国贵夫人Lady Randolph Churchill, 并迅速以美貌、才情、和社交魅力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名媛, 在皇族贵胄的社交圈如鱼得水。

那个小圈子狂放不羁, '头目'便是当时的英王储, 后来的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 他的母亲正是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皇(Queen Victoria), 英国日不落帝国时期的缔造者。小群体里还流行纹身, Jennie自己手腕上就纹了一条蛇。

社会资源起点高, 容貌、脑子和性格又异常给力,Lady Randolph Churchill在英国上层社会乃至政坛的影响力无人能及, 并一直延续到她去世。这一点让本就在政治上充满抱负又能讲会写的丈夫Randolph和儿子Winston Churchill如虎添翼。

可惜老公Randolph勋爵命短, 45岁就因病去世了。神奇的是, 丘吉尔首相90岁去世的日期(1月24日)和七十年前父亲离世的日期完全重合, 只不过儿子要比父亲长寿整整一倍。

▲对马术也很擅长的Lady Randolph Churchill
▲对马术也很擅长的Lady Randolph Churchill

在那个时代,Jennie Jerome这种阶级的女性并不会亲自带孩子, 丘吉尔几乎是由奶妈带大的,但他非常热爱甚至崇拜自己的母亲,在外上学时频繁给她写信,盼着她能去学校探望自己,不过Jennie很少做到。

丘吉尔在自己56岁时出版的自传《My Early Life: A Roving Commission》中毫不吝啬对母亲的赞美'She shone for me like the evening star. I loved her dearly – but at a distance/ 她对我来说就像闪耀的晚星,我热爱她,虽然隔着一段距离'。

成人后, 丘吉尔和母亲成了像姐弟般的朋友(Jennie20岁时生下了这位长子),并结成坚固的同盟, 这位在英国最高权势阶层长袖善舞的社交名媛母亲几乎是儿子的政坛顾问和导师。

即便坊间盛传英王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也是Jennie Jerome的裙下之臣之一, 她依然深得王后亚历山德拉(Queen Alexandra)的欢心, 据说后者对Jennie和自己老公的关系心知肚明, 但这位从丹麦远嫁而来的公主觉得少了精文学、通音律、善骑射又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丘吉尔勋爵夫人,社交场合就没了乐趣。

▲Lady Randolph Churchill
▲Lady Randolph Churchill

其实何止国王本人, Jennie Jerome一生从未缺少位高权重的仰慕者甚至情人, 除了英王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 随便扔出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比如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的儿子, 时任德国外交大臣Herbert von Bismarck, 以及奥地利皇太子的嫡系幕僚, 时任奥地利驻英大使Karl Kinsky。

电影《至暗时刻/Darkest》中英王乔治六世(George VI, 就是那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退位国王的亲弟弟、英国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和丘吉尔关系破冰, 就是源于两人共进午餐提到Lady Randolph Churchill时首相直言不讳的那句: 'My mother was glamorous, but perhaps too widely loved '

话音未落, 刚才还当面抨击丘吉尔性格不靠谱的乔治六世马上面露'我懂'的微笑。

▲丘吉尔和英王乔治六世
▲丘吉尔和英王乔治六世

Jennie Jerome一生都是她那个时代的潮流咖,即便到了晚年入不敷出时也依然维持着奢侈与浪漫,  不光是吃穿用度,还包括感情生活。她好像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从不因外界舆论感到心虚。

丘吉尔的父亲去世后的第六年, 这位Lady Randolph Churchill再嫁, 新郎是与大儿子温斯顿同岁、对她一见钟情的军官George Cornwallis-West, 婚姻维持了十四年。离婚四年后, 她第三次结婚, 这一次新郎甚至比温斯顿还要年轻三岁, 官拜英国殖民地总督,是64岁的新娘狂热的追求者之一。​

━━━━━

丘吉尔家族的儿媳妇们


美国历史上第三大富豪 Vanderbilt的孙女康修罗(Consuelo)小姐与英国第九代万宝路公爵(the 9th Duke of Marlborough)Charles Spencer-Churchill的婚姻, 既标志着美国富家女与英国贵族男之间'以钱换贵'的结婚潮的巅峰, 也开启了它的衰败。

很快, 精明实际的New Money们便觉得这种纯粹追求虚荣心的婚姻并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甚至是对她们父辈血汗钱的糟蹋, 英国的贵族头衔变成了美国富豪眼中没有实际价值的'劳什子“, 渐渐也就不再为了一个贵族头衔给英国人送嫁妆了。

但那些嫁到英国的美国千金们在英国近代史上的作用不可磨灭, 她们用从娘家带来的巨额资金为英国修复贵族地产、成全老公的政治抱负、还生儿育女为英国政坛贡献优秀的二代人才。

▲Jennie Jerome和她的两个儿子
▲Jennie Jerome和她的两个儿子

'为英格兰生出了丘吉尔'的Jennie Jerome当然是这批聪慧、坚韧还有点儿任性的美国富儿媳的杰出代表, 她本人甚至发表过一篇题为“American Women in Europe”文章, 坦言:

'欧洲基于傲慢而形成的针对美国女性的偏见业已消除,她们赢得了应得的欣赏。

这些美国女性漂亮时髦又脚踏实地, 和英国姑娘们很不一样; 她们博览群书并且在出社会前就已经游历过不少地方; 英国姑娘们的家庭女教师往往能力欠奉, 而条件相当的美国女性在很早的年纪就接触得到非常优秀的教授们, 到了18岁, 她们已经可以很自信地就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展示自身的独立自主。'

▲老年的Jennie Jerome,  依然美人
▲老年的Jennie Jerome, 依然美人

来自美国的Jennie Jerome并不是丘吉尔家族唯一给力的儿媳妇。还记得我上面那句“丘吉尔的堂兄Charles Spencer-Churchill是如假包换的未来第九代万宝路公爵(the 9th Duke of Marlborough), '贵'就贵在Duke Marlborough这张双王炸'吗?

其中一个王炸就在于Marlborough这个姓, 在英国世袭贵族体系中非常尊贵。从丘吉尔的堂兄- Charles Spencer-Churchill公爵 - 称号前的数字'9'便可以知道, Marlborough拥有非常久远的贵族历史。

第一代万宝路公爵John Churchill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 征服爱尔兰战功累累,而他的太太Sarah作为安妮女王(Queen Anne of Great Britain)的好闺蜜, 是那时英国最有实权的女人, 她对女王的影响世人皆知。安妮登基后,John Churchill能够成为领导征服的双雄之一, 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太太Sarah与女王极为紧密的关系。

▲Sarah Churchill, Duchess of Marlborough
▲Sarah Churchill, Duchess of Marlborough

每当公爵John Churchill外出征战,Sarah便时刻给他传递朝野的消息, 而公爵则回信授意政治策略, 由Sarah转述给女王。

被称为英国最美风景的布伦海姆宫(Blenheim Palace, 又称'丘吉尔庄园') 也是由安妮女王赐予, 由Sarah Churchill这位丘吉尔家族第一代儿媳主持修建的, 它占地2100英亩,是欧洲最大的宫殿之一, 经历300多年的家族兴衰, 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代名相温斯顿丘吉尔(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就出生在这里。

看完丘吉尔家族的儿媳妇们的故事, 谁说女子不如男?

▲Blenheim Palace
▲Blenheim Palace

▲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
▲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

点击此句即可观看《至暗时刻/Darkest Hour》终极预告


..............................................................................

【版权声明】本文系顾映映原创稿件,非商业用途载:请标注出处并保留公众号'顾硬硬”(ID: bigbigstyle)信息及作者署名。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文章所有图片, 全部来自网络, 不做商业用途。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