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苏宁的18万员工开微店看传统企业的“转型”有多“二”

 倾星水恋 2017-12-12

商业洞察


打碎终端为王的鬼话


这个年代,有资源的往往成了尾大不掉包袱!苏宁当年拥有无数家地面连锁,而京东几乎一家地面店都没有,在前些年能拥有庞大的地面连锁就是垄断,几曾何时我们天天宣扬“终端为王”,艳羡国美苏宁对有限地面商铺的垄断。


可是最后我们发现,谁更拥有资源,却恰恰更加失去了互联网转型的机会,国美干不过苏宁,苏宁干不过京东。


苏宁本来想自己有这么多的连锁店,开个B2C的电商还不容易,各地都有店铺都有囤货,直接以自己店铺为配送中心多方便啊!而京东呢啥都没有,只有自己老老实实地建构自己的配送系统。但是京东赢了,因为这是个电商的时代,京东的配送系统是跟电商系统一体的,而苏宁的连锁店却是电商时代尾大不掉积重难返的负累,弃之可惜食之无肉。其实苏宁把逻辑弄反了,不是地商多了个电商可以如虎添翼,而是从电商本位来看,电商多了个包袱,电商养不起铺面和围绕铺面的人工。


所有的物种进化一定是围绕时代需求来展开的,而不是围绕个体特长进行扩张的,恐龙的个头、速度、力量是哺乳动物所没有的,但到了白垩纪以后恐龙的这些特长都用不上了。涛哥也对传统营销传统广告非常了解,精心钻研了近20年,可是在新时代,涛哥如果继续抱持过去的特长,那就死定了。要想活下去就得忘记自己擅长的。


人皆知知之所知,而莫知知所不知而后知!——庄子


曾经在微信群里跟大家讲过这个话,很多人不明白,当然句子很绕口,但意思更深,涛哥简单粗暴地解读为:就是你别光顺着你自己的认知惯性去认知世界,而要放弃自己的认知惯性,去认知跟自己认知有冲突的那些认知。如果你还是不明白,那我就不费劲跟你解释了。弃疗吧!

不是什么新创意


而今苏宁又开始犯二了,18万员工开微店了,严格地讲这次比上次有头脑,他们把这些实体连锁点当成这些员工的创业平台,一方面这些员工可以在这里上班卖东西,另一方面这些员工下班后也可以打理自己的微店,利用自己的人脉圈进行售卖,苏宁地面商铺多了无数个由人组成的渠道“触须”,接触面更大。我想这就是苏宁的本意,这并不是苏宁的首发,志高空调也在这样干,志高空调除了在苏宁地面连锁平台上卖东西外,还发展顾客推荐顾客的方式,如过你作为一个顾客的身份用了志高的空调觉得不错,推荐给身边的人,那么你就有提成。不但志高是这么干的,风靡全国的培训机构思八达也是这么干的,你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听了秒哥的课觉得不错,你就拉身边的老板级朋友也过来听课,这样你也有提成了,最后一想,算了,干脆不用经营企业了,拉身边的老板朋友就可以赚钱。这事儿比经营企业省事多了,于是你和你的小伙伴们爽呆了。天天打鸡血嗨高潮宗教洗礼净化心灵还能赚钱!夫复何求?去他妈的实业吧!

害人的工具型思考


很多时候传统企业仍然是“通路思考”,他们仅仅把互联网理解为通路,他们不理解互联网的颠覆性,而是把互联网当做一种工具,嫁接原来的老做法,进行修修补补的工作。美其名曰为“转型”,所谓的转型就是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模型,而幻想进行一些“嫁接”工作,来完成一场伟大补丁工程,来延续过去的旧梦。这是典型的“工具思维”,而非“互联网思维”。


传统商业在社会大分工的影响下,各个角色非常清晰,经销商就是职业的管道,消费者就是纯粹的消费者,厂商就是专门的制造商,而随着互联网的深度介入,这些清晰的角色变得模糊,作为人的基本要义,被上一轮的工业革命社会分工给“机器化”了,这种工业文明本身是对人性的摧残,直到今天还在延续,富士康们为了效率化生产,必然要把人变成机器,而最后发现,再乖的人也还是没有机器听话,而渐渐采取智能机械手臂,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在过去几乎成为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石,在今天当然仍没有错,但是这种更加精细准确的分工不应该让人来承担,而是用机械或者智能化的机器来承担,而作为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应该从这种分工桎梏中解放出来,继续人的活蹦乱跳。


我们可以用分工思维来发挥个人特长,但我们不能用分工思维来思考商业模式。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生产型消费者”,他们作为消费者将会参与到商品的生产研发,个体由单一角色变成了多重角色。传统的纵向商业链条下的分工,变成了横向的多角色的客串。链条越来越短,个体角色越来越多。

创新要先把自己干掉


苏宁的18万员工原来只是从工厂到消费者这个漫长链条的最下游环节,现在作为人的要素被释放出来,他们不再是链条中的螺丝钉,而是一个自由平台的经营者,每一个人都在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打理着自己的微店,我们进一步延展来看,这个员工微店上面有一个大店,就是苏宁地面连锁店,从目前来看地面连锁对个人微店尚有支持作用,可是如果微店进一步发展,就必然要绕过地面连锁店,获取更低的成本,我们知道互联网商业最大的特征就是首先要砍掉所有中间成本,从厂商到消费者至少经历四步才能到消费者手里。厂商——1苏宁总部——2苏宁地面连锁——3苏宁销售员——消费者。我们知道苏宁最庞大部分就是第二部分的地面连锁部分,这正是苏宁过去辉煌的重点,可是如果苏宁的销售员做自营微店一旦羽翼丰满,他们最需要的是绕过这个曾经依赖的平台——地面连锁,也就是做过去最值得的资产在今天恰恰是最难甩掉的包袱。


我们知道目前最先进的商业模式就是,生产型的消费者直接跟厂商建立关系,剔除掉所有中间商和销售员,而苏宁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经销商,本身就是新式商业首先要被剔除的巨大包袱。说白了苏宁整个组织本身都应该被淘汰,它跟京东完全不同,京东是典型的电商平台,京东没有任何实体店的包袱,完全按照电商模式打造,苏宁不是,苏宁是一家老店,一家实体店为中心的经销商组织,注意这两个字眼,“实体店”、“经销商”,这都是要被淘汰的对象。


苏宁目前仰赖18万员工的触角延展,可能会带来销量的提升,但这并不足矣解决苏宁的根本问题。苏宁的根本问题是要先把自己给解决了。张瑞敏算是有痛彻领悟能力的一位,提出“自杀重生”,是的,传统商业仰赖“转型”能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只不过面对自己成功的过去不忍舍弃,用转型聊以自慰。要活下去,就得对自己痛下杀手,必须得有自杀精神,才有重生之可能。张瑞敏的话一点也不危言耸听,而是有深切领悟。

相互背叛出卖是出路


汤臣倍健不同于安利,以往更多地仰赖地面连锁和加盟商来与消费者建立关系,而在新时代汤臣倍健开始暗度陈仓出阴招,在自己的蛋白粉上贴二维码,让消费者扫描,开始“翻墙头”绕过经销商绕过终端跟消费者建立直接关系,据说至少跟200万消费者建立了直接关系,很多终端看穿了此点开始罢售汤臣倍健的商品,跟汤臣倍健玩割袍断义。我想这对汤臣倍健来说是正中下怀,本来还不知道如何张口遣散昔日的“弟兄们”呢,这下倒好,遣散费也不用出了。


新时代下,旧有商业链条里更多的相互“背叛”或许才是出路,苦苦维系旧有的方式,并嫁接一些互联网工具美其名曰转型,死活不认输,涛哥觉得这不是什么可歌可泣的坚持就是胜利的某精神,而是愚昧。用一些技术手段就能把准备离场者继续栓在一起,抱团取暖妄图度过经济冰河期,继续活在下一个经济新纪元,知道下一个纪元是什么气候吗?


想起了庄子那句话: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何必呢?


别相信什么传统企业“转型”的鬼话,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大多数企业需要做的是“自杀重生”。


来源:涛涛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