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大凤飞机库防御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为防止一旦飞行甲板被穿甲弹穿透,爆炸碎片飞入机库内对飞机和人员器材造成损伤,机库的顶部还有一层10毫米厚的装甲板,其与飞行甲板的装甲板之间距离有70厘米,而机库的侧壁也有25毫米DS装甲板防护。机库侧壁另有一项设计,即在其支撑柱之间设有长1.5米、宽0.7米的爆气排放孔,外侧用25毫米钢盖覆盖,当机库内部发生爆炸、产生爆风,此钢盖就会瞬间向外脱落,从而将爆炸威力释放出去。
在大凤设计完成、投入建造的时候,设计和造船人员都信心十足,认为这真是一艘“完美无缺”的航母,即使被20枚炸弹和鱼雷击中也不会沉。按照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海战标准,这就等于宣称大凤与大和型战列舰一样,是一艘不沉战舰了。
竣工服役的大凤经过短短数周时间的紧急磨合,于1944年3月25日回航德山,编入3月1日刚刚组建的新第一机动舰队即小泽机动舰队, 28日便跟随机动舰队一同驶往新加坡林加锚地。4月15日大凤取代翔鹤的位置,正式成为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的旗舰,同时直接率领翔鹤、瑞鹤两艘功勋老航母,一同编组为第一航空战队,下属海军第601航空队。5月15日小泽机动舰队进入联合舰队塔威塔威基地集结。美军庞大舰队出现并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消息传来,大决战随即展开。为真切描绘大凤的悲惨结局,以下引用日本海军军官时任小泽机动舰队司令部附属技师长、海军技术大佐的盐山策一的战后回忆:
“6月13日清晨,全舰队整列驶出塔威塔威基地,就在出港前,我被命令登上大凤舰。我将家里祖传的军刀插在腰间,带着装换洗衣物的两个箱子登上了大凤的舷梯。与我(兵校)同期的先任参谋大前敏一大佐说:‘我在出港以后就一直在舰桥里了。你就用我的房间吧。’于是我安顿了下来。……但是出港还没多久,一架在前方实施警戒的战机着舰的时候发生事故,与飞行甲板上系留的其他战机相撞发生了火灾。虽然这场火灾很快就被扑灭了,但确实令人非常担
6月13日的这场事故是一架在大凤上降落的天山舰攻不慎撞上甲板上多架系留战机并引发了火灾,损毁零战2架、九九式舰爆2架、天山舰攻1架,有1名飞行员和7名地勤人员死亡,可谓出师不利。6月19日上午7时25分,大凤的舰桥桅杆上,“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Z 字旗猎猎飘扬,8时25分,第一航空战队(甲部队)3艘航母同时迎风转向,出动128架战机的第一攻击波机群。相对于经验无比丰富的翔鹤与瑞鹤,这是大凤的第一次战斗,舰上每一个人都显得异常激动。
“飞行甲板上的飞行队由舰桥后方指挥所中的飞行队长指挥,按顺序排列,飞行员们缠在头上的白色毛巾迎风飘扬。舰桥中的军官们拿着右手的白手套挥舞,甲板上的本舰水兵们则要么挥舞两袖要么挥舞帽子,一架架起飞的战机在上空进行编队。最后一架起飞的战机突然之间急速向右转,直接突入水面。从敌潜艇大青花鱼号发射的鱼雷拖着白色雷迹直朝大凤而来。突然扎下海面的战机就是向着这艘潜艇的潜望镜扎下去的。”
这架主动扎入海里的彗星战机的驾驶员是小松咲雄兵曹长,他到底是想以己身挡住直飞大凤的鱼雷还是撞向大青花鱼号潜望镜已经很难搞清楚了,但这样的英勇行为也于事无补。美军潜艇早在6月15日便发现了由塔威塔威基地出发的小泽机动舰队,大青花鱼号(SS-218)就是根据这个情报与刺鳍号潜艇(SS-244)一同跟踪小泽舰队,并趁着大凤忙于起飞战机的时候率先发射6枚鱼雷攻击的。不管小松座机有没有挡掉一枚鱼雷,总之多枚鱼雷还是向大凤扑去,最终有一枚命中了右舷。
“尽管舰桥下令紧急转舵,但还是传来了锵的一声尖锐金属音,舰桥右舷下方腾起一道水柱,飞沫溅入舰桥,整艘舰都有强烈的冲击感。舰内在那一瞬间惊叫:‘鱼雷命中!’不过到底是新锐航母大凤,好似什么事也没有一般,继续平稳高速航行。为了确认舰内损伤,我立即赶赴防御指挥所,从防御甲板的人孔中探出身来的水兵报告道:‘升降机室损坏。’随后就倒下了。似乎是挥发油燃料库被(冲击波)直接击中,挥发油的臭味直冲入鼻中。我进入防御指挥所,与身为(损管)指挥官的内务长就进水区域进行了确认,随后商定需堵住挥发油泄漏的洞口,全舰通风以防发生火灾。但是,挥发油燃料库的上部就是前部升降机,冲击发生时升降机上正好有战机,战机从导轨上震落下来,以倾斜姿态卡在中间。战机起降的时候升降机正好堵住飞行甲板上的孔洞(升降机口),但现在的状态是不能再收容归来的战机了。”
此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料想到刚刚起飞的第一攻击波机群很快将在美军舰队的层层防御圈面前被消灭殆尽,只有少数幸存者能飞回来,起飞第二攻击波也只是自寻死路。对于大凤本身的安全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堵塞的升降机口恢复通风,排出挥发油气,但下达的命令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根据长官命令,我们采取应急措施,将其(升降机口)堵住,本舰工作长于是指挥收集应急木材在甲板上,连水兵的饭桌和椅子都搬来了,尽量修补至可以着舰的状态。但就在这时,从舰内挥发油库后面的弹药库传来报告,(人员)因为油气(浓度太大)而从弹药库中撤出了。”
“虽然我想叫驱逐舰过来(喷水)灭火,但高射炮弹不停砰砰燃爆,驱逐舰也无法靠近,而且它们为了击沉向大凤发射鱼雷的潜艇还在胡乱奔走。与舰内依然无法联络。终于,浑身褴褛的通信长跑了出来,报告无线电室的情况,说通信指挥室和无线电室在爆炸瞬间就被摧毁,人员当场或死或伤,各随天命。逼近舰桥的火势虽然暂时用水桶运水阻止了,但很快又复燃,到了不戴防毒面具就受不了的地步。这时舰长菊池朝三大佐判断回天乏术,建议(小泽舰队)司令部退舰,舰桥旁的救生艇被吹飞得只剩一条,于是他们将其放下海面,绳梯挂在舰桥下的机枪台上。古村启藏参谋长说:‘长官,我来带头吧。’便以其巨大的身躯攀上绳梯滑下去了。于是以(小泽)长官为首的司令部各位乘员都转移到了救生艇上。这时系留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斗机也发生爆燃,航空汽油燃烧着流入海中,很快化为一片火海,真是千钧一发。终于一行人接近了护卫驱逐舰若月号,随后又转移到重巡羽黑舰上,在这里升起将旗,机动舰队长官向全军发出‘本职在羽黑进行指挥’的布告,于是司令部再度运转起来。”
究竟是什么因素令如此庞大、在增强防护力上费尽心血的大凤仅仅被击中一枚鱼雷就沉没了呢?从大凤沉没到战后这数十年间进行过无数次讨论,最后得到的共识是,潜艇大青花鱼发射命中的这一枚鱼雷除了让前部升降机垮塌外,同时还造成了前部轻质油库上方装甲板被震出裂缝,挥发性油气由此溢出并聚集在封闭性设计的飞机库中,遇明火造成大爆炸,引发严重火灾从而导致大凤沉没。当时在大凤舰上服役的海军第601航空队吉村嘉三郎大尉在战后发表证言说,大凤的锅炉舱、主机舱在机库爆炸时是完好的,引发火灾的原因绝不在于锅炉起火爆炸,而这是其他许多大型军舰沉没的重要原因。那又是什么因素导致挥发性油气大量溢出的呢?当初翔鹤与大凤在川崎神户船厂建造时,舰体工程的负责技师是长谷川键二,而其副手是年轻的吉田俊夫。吉田俊夫1938年毕业于大阪大学造船学科,成为海军造船中尉,先后参与过航母加贺的改造工程(这里所指并不是战列舰加贺改为航母的工程,而是太平洋战争前加贺的旧锅炉改造及复原性加强等工程)、驱逐舰雪风与矶风的舰体工程等。在川崎神户船厂已经接到大凤建造任务但长谷川又忙于瑞鹤工程的一年左右时间中,是这位吉田负责总体设计图和详细尺寸图纸的绘制、与海军造船监督官的协商、材料的购买等前期准备工作,而战后吉田以日本焊接学会会长身份出席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先进焊接技术学术会议时表达了他对大凤沉没的个人观点:虽然大凤舰体构造大体采用铆接,但轻质油库是全焊接构造,尽管使用了当时(日本)最高的焊接技术,但是否有材料焊接性能不足的问题,有没有焊接技术不过关的问题,向油库中注排油的系统有没有缺陷等,由于大凤长眠海底,具体原因已找不到实物证据,最大可能还是在于焊接技术不过关。 本文摘编自《日本航空母舰全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