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使中蜂上规模,人工育王要掌握

 养蜂俱乐部 2019-10-29

欲使中蜂养殖上规模,人工育王技术必须要掌握,有王才有蜂,王好蜂则好,在蜂群的大集体中,通过不断更换质量好的蜂王可使蜂群生生不息,蓬勃发展,通过人工育王,可按照自己的养蜂目标去培育蜂王的数量及淘汰老、弱、残王,有计划的实行分蜂扩群,繁蜂强群,确保花期高产丰收。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人工育王的一些相关技术。

一、育王的时机条件


需气候适宜,外界有辅助蜜粉源。如果蜜源缺乏,但有丰富的粉源,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下,通过人工饲喂糖浆,也可以育王。温暖、有蜜源的春季育的蜂王优于秋季。夏季炎热高温育出的蜂王体质较次。从交尾的质量来,春季及初夏育出的雄蜂个体大,身体强健,处女王交尾时的天气状况较好,雄蜂较多,利于处女王择优交配,此时交尾的蜂王质量高,产卵能力强,容易维持大群,蜂王物质持续作用力持久些。中蜂蜂王巢外飞行的安全温度是15℃以上。一般要求外界环境温度以15℃以上,气温趋势呈回升,且外界开始出现雄蜂时,便可开始进行人工育王。一般春季及初夏,初秋时节较宜。

二、组建育王群的要求


1.要选择强群

育王群应选择7足框或以上的群势做为育王群。如群势达不到要求的,可采取从别群调入老熟封盖子脾等措施补足群势。这里所说的7足框是指十框标准箱,其它箱型可依情况,原则上确保群势要达到。

2.箱内做分区

①平箱分区:指采用平箱饲养的蜂群,可用立式隔王板在巢箱内隔出2框左右的无王区。

②高箱分区:指采用巢继箱饲养的蜂群,应在巢箱上加装平式隔王板。巢箱带王。

3.宜选老王群

应选择龄期在一年或以上的老蜂王做育王群,如果没有这样的老王,至少也应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产卵高峰期,已出现生理性疲劳的蜂王。老蜂王因经历产卵的高峰期,生理指标已退化,虽有产卵,但产卵力明显减弱,蜂王信息素分泌也有减弱,对蜂群的控制力较差,这样容易激发工蜂有培育新蜂王的强烈情绪。

4.要有适龄蜂

有一批刚出房7到12天的适龄蜂,泌浆哺育能力强。培育出的蜂王质量较好。所以在春繁、秋繁时节边繁边育王是非常合适的。南方地区春繁,像两广、海南、福建,可在春繁提早培育蜂王,寒地宜在春繁后期择情况考虑。

5.确保有贮蜜

作为育王群,如果是平箱,需有一整框以上封盖蜜脾。来继箱的蜂群应有两张以上的封盖蜜脾。对于南方地区,育王时节外界有零星蜜粉源,可以不用喂粉。对于其他无蜜粉源的地区,应人工饲喂花粉。也可将其它群调入贮粉较多的巢脾进来,加入育王区。

6.要奖励饲喂

如果箱内有充足的贮蜜时,可在育王前三天对蜂群实施连续奖励饲喂。如果是蜜源缺乏时节,可早、晚可奖励一次。如果外界有零星蜜源时,则每天傍晚奖励饲喂一次。如遇高温或是干燥的季节,应采用适宜的奖励饲喂方法。

三、移虫育王的前期准备工作


1.提前摸拟适龄蜂集结的框位

可采用先将巢内2框卵、及孵化3日龄内的幼虫脾移到巢脾中心处,使蜂群内的适龄泌浆蜂在此处集结。为后续加入育王框促使适龄哺育蜂在上面集结建立条件反射。使其形成在此位置分布的习惯。育王框位置的摆放应根据当地外界气温确定,气温较低的时期,应放在蜂巢的中部,气温较高的时期应适当偏离中部位置。位置适不适合,可通过人工育2至3日龄内幼虫到王台上,然后插入后看被接受的情况,接受较好,说明位置适合,反之,应再做调整的。确定好位置后,可正式进入人工育王的程序。

2.育王工具的准备

①隔王工具:框式隔王板(平箱用)、平式隔王板(巢继箱用)、中蜂控产器(集中产卵用)、王笼(育王前关王用)

②移虫工具:移虫针、移虫架

③蜡碗制作工具:铁器容器铁杯(用于融蜡)、育王棒

④王杯固定工具:育王框(宽、厚1厘米)

3.蜡碗的制作

蜡碗的王台基必须符合中蜂自然王台的内径:从王台基部直径6.5毫米,逐渐过渡到中部直径8毫米。过渡间距约1厘米。人工制作的参数要求应与此尺寸基本相符,中蜂宜采用人工制作的台基,不建议采用塑料制作的台基。

①浸棒:制作前5个小时将木制育王棒放水里浸泡

②溶蜡:采用割取的封盖蜡块敲成小块,放在铁杯上,同时在蒸锅里放上水,把装有蜂蜡的铁杯放在水上,下面放些小方条或支架,待溶化后,将铁杯提出放在盛有开水的盆子上。借开水的温度,使蜂蜡凝固速度缓慢,如盛器中的水逐步冷掉,可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在制作蜡蜿时,可边做边换开水进去。

蘸蜡:育王棒可分三次插入蜡溶液中,第一次可插入约10毫米深,提出稍冷后再插入蜡液约9毫米深,提出稍冷后再插入蜡液约8毫米深,然后,提出浸一下冷水,轻轻捏住蜡碗旋转一下脱模取出。这样做出的蜡碗底厚口薄易于被接受。完成一定数量后,可放通风处阴干。

粘结:为方便日后操作,指方便给蜂群介台时的摘掉操作,不能将王台直接粘在王台条上,应先将蜡碗粘在较薄的竹片或是木片,或是无异味的硬薄纸壳板上,然后再一个个粘在王台条上,滴溶蜡于薄片上把蜡碗垂直放平,溶蜡凝固后即粘结好了。蜡碗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大于15毫米,一个育王框排列的总蜡碗数不要超过25个。

修整:将粘好蜡碗的育框插入蜂群中让工蜂修整一个半小时左右,有育王需求的蜂群会将插入的蜡蜿清理干净,边缘修整清理。修整清理过的蜡碗边缘有被啃咬的痕迹。插入的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经过蜜蜂清理修整过后,移虫接受率较好。未经清理,则较差。

四、移虫育王的操作过程


1.第一次移虫

第一次移虫可任取一健康群的1.5日龄左右的工蜂幼虫。移虫的操作方法应注意移虫笔舌尖部分要沿着幼虫“背部”处的巢房壁伸入,插入巢房底托起幼虫,再转移到蜡碗底部的正中位置,轻扣弹簧推干将幼虫连浆一起,顺势推入王台底部。移完一个王台条后插于王浆框槽内,使蜡碗大口朝下,盖上清洁的毛巾,合部完成后把王浆框插入原来做过摸拟幼蜂集结的位置,也就是前面进行蜡碗清理修整的框位。于24小时后,取出育王框,用蜂刷轻轻驱赶附着蜡碗上的蜜蜂,不可抖动脱蜂,以使蜡碗上的虫、浆不要因用力抖而移位。影响第二次育王的接受率及育王质量。取下台条平放在一器具上,旋转育王框,使蜡碗大口朝上。挑掉第一次的幼虫,挑虫时尽量不要扩大面积把蜡碗内的王浆给搅动或搅掉,摘掉没有被接受的蜡碗。

2.第二次移虫

①幼虫来源:选择蜂场综合性状好,群势强、分蜂性弱、抗病性强的蜂群做为母本群,移虫的蜂群来源应多于二群以上,这样可避免近亲繁殖、血缘关系过于单一。

②移虫环境:第二次移虫的环境要求温度不低于20℃,并且不要高于30℃,相对湿度为80%左右,避免阳光直射,需无风的环境下操作。一般转场外地,可在帐蓬内进行,定地养的,则可在干净的屋内进行。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室内提前通过洒水给屋内增湿。第二次移虫的操作要领同第一次幼虫,移入的幼虫应是让其刚好浮在王浆上最好。完成一条王台条的移虫后及时覆上湿毛巾。确保离巢后幼虫湿润不脱水。移完整个王浆框需要的数后应带湿毛巾拿到育王群及时插入蜂群里。

③第二次移虫的虫龄要求:只能是孵化后1日龄以内的幼虫,刚孵化出的最佳。刚孵化出的幼虫受到工蜂王浆的饲喂,营养物质好,大龄幼虫是受工蜂用蜂蜜饲喂,营养较差,发育也较差。刚孵化出的幼虫特征:体色淡,大小与卵差不多。为便于识别,新巢房与蜂卵的色差容易给视力不好的蜂友带来移虫的麻烦,建议采用已育过几批次蜂的半新半旧的巢脾供蜂王产卵,这样棕褐色的巢房与白色的虫卵将会形成显明的色差,容易区分,不会造成视觉的疲劳。

④如何确定一龄虫内的幼虫:除了上述一日龄的幼虫特征体色淡,大小和卵差不多加以区别外,对于新手来说,无法把控,也没有判别幼虫各龄次的经验,那么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半新半旧的无雄蜂房的巢脾,用控产器于移虫的前3天,把蜂王控制在其巢脾上产卵,3天后把在该巢脾上取虫即可。

⑤采用免移虫装置解决移虫难的问题:如果移虫不熟悉或是没有经验者,可用免移虫装置,使蜂王将卵产在免移虫装置的王台基上,等蜂王产卵后,将其已产卵的台基套上穿底蜡碗,粘接于王台条上,这种操作解决了广大视力不佳,及无人工育虫经验的朋友对人工育王障碍。此法育王也叫移卵育王。

五、检查王台


第一次检查:中蜂王在第二次移虫后的第五天一般会被封盖,于第二次移虫的时间为起点算,至第六天可对王台进行检查,摘掉未被接受的王台或是半茧王台、畸形王台。提框需一直保持垂直于地面的状态,切不可翻动或旋转,动作要轻。台内老熟幼虫或蛹易侧位与台壁摩擦,容易损伤。

第二次检查:中蜂王在第二次移虫后的第11天将羽化出房,因此应在第二次移虫的时间点算起,于第10天将王台介入到交尾群中去。交尾群可采用四室交尾箱,也可自己动手将蜂箱隔成多室,巢门各不同向的交尾箱。这样即可以节约空间,又可使蜂脾量减少。摘王台的方法是将王台粘接的竹片或木片,先用介刀于王台条粘合处轻轻划痕撬一点裂缝,然后将其取下,介入接受群时,提出接受群的子脾用手指在中下部橫有铁丝的位置掐一凹痕,手捏王台粘接的竹片或木片插入巢脾与铁丝相接处,王台一定要确保与箱底垂直的状态。随即将该装好王台的巢框及时插入接收群(交尾群)。

六、交尾群的组建


从强群中抽掉蜂脾各组一群或数群,或是将老、弱、残蜂王群把蜂王淘汰掉自组一群,也可采用从各蜂群中抽调带蜜蜂的子脾混合远距离组建交尾群。如蜂场无适宜或适量的雄蜂,可搬至有雄蜂或其他蜂场附近寻交尾。且这种交尾办法避免了近亲结合,利于种性的优化。

1.交尾群组建的时间

如给交尾群介入王台,则组建的时间提前一天进行,让蜂群有失王的感觉,这样易于接受及给予照料;如给交尾群诱入处女王,应提前2天即48小时组建。一般组建宜选在傍晚进行。

2.交尾群的组建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同箱内隔室组交尾群:需要设置不同向的巢门,常用在蜂箱后部(即原巢门反向的一侧开一活动巢门,提前30天打开后向巢门,虚掩前向巢门,但也要确保蜜蜂可进出,从而锻炼部分蜜蜂养成从后向巢门出入的习惯。在介入王台的前2天一分为二将用死隔板将原箱分成两室,关掉有王群所在的一边原巢门,让有王群蜜蜂从后通道进出,无王群巢门不变,注意分配蜂脾时有王群内一定要有即将羽化出蜂的老熟封盖子脾及较多的幼蜂,这是利用蜂恋子的特性,不会因为分蜂了,使有王群发生外逃。

②各群抽调远距离组群:从蜂场中的蜂群中抽调带蜂的封盖子脾以合并的形式进行合并后,搬运到离蜂场5公里之外的场地,缷下后重新分配成几个小群。此法应在外界有大流蜜时进行。缺蜜期别采用,新分成的交尾群宜诱入成熟王台,诱入处女王应在组建交尾群2昼夜后(即48小时后)诱入。此法适合转场落地分蜂繁殖。

③整群或拆分几群交尾:将有王群作准备做交尾群,可将整群迁至10公里外的新址,等适应新址的生活后,再将需淘汰的王除掉或是贮养起来,可整群做一交尾群,若强群可以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就在原箱内进行分隔处理。巢门不要同向,箱边各开一个巢门。

④原箱并列分蜂交尾法:按照原地分蜂法,将原箱往原位置中心线偏移,再在旁边摆一空蜂箱,同时从原箱提带脾的子脾另组一群,4小时左右介入王台,根据入出蜂量的多少,将蜂量少的一箱往中心线靠近,蜂量多的一箱往中心线稍稍偏移。这是基于回巢蜂按照之前熟悉的巢门进入的习性进行移近移远的。等两箱蜂量均匀平衡后,可将有王群的巢门向每天移动几厘米,把原群巢门方向调至另向,也可以每天做前后移动0.8米,左右移动0.5米,把原群逐步远离原位置,新组建群可逐日放到原箱位置处。主要是防旁边新王出巢后误投入原箱引起蜂王伤亡。此法操作应慎防盗蜂。

3.交尾群势需多少适宜

中蜂王交尾的时间随着所在的蜂群的群势大小有关系,群势较强的交尾时间推迟,群势弱的交尾时间较早,根据这一现象:在温度低时,可组3框-4足框蜂为交尾群,在温度高时可组2-3足框蜂为交尾群。如果以净蜂量算重,则交尾群的蜂量不要低于500克。组3框-4足框蜂的交尾群,内需有子脾两张,组2-3足框蜂的交尾群,内需有子脾至少1张。

4.交尾群巢门应不同向

蜂群密集,摆放规则的蜂场,蜂王交尾后易错投它群,或是旁群蜂王错投交尾群,导致蜂王被另一只蜂王扼杀掉。所以需要将交尾群巢门做上颜色标识,应与旁群的巢门方位不相向、在非交尾群上安装隔王片等措施来预防新王错投。

5.交尾群的连续使用

交尾成功后提走交尾王后,还可以继续做交尾群使用,可从它群调入封盖子脾补充蜂群群势,抽出无卵虫的空巢脾。保证一定的蜂量后,可连续用于下一个新王出台、交尾使用。

八、蜂王诞生的几种方式


1.人工育王:适合操作熟练,有养蜂经验及育王经验的蜂友,此法的难点在于对时机的把握是否恰当;一龄幼虫的辨别确认是否有经验;移虫操作手法是否熟练等等。

2.自然王台育王:有分蜂热的蜂群会在巢脾上改造自然王台,利用自然王台组交尾群培育蜂王,适合自然增殖的蜂场需求,也适合广大养蜂人培育蜂王的需要,有多个王台时,可摘掉发育短小,颜色不佳的王台,在自然王台上加上王台罩,待组交尾群交配,或介王分蜂。

3.急造王台:可提走老王,一般三天内有工蜂急造王台,急造王台培育的蜂王质量较好的机率很低,是失王急救保群的一种手段,适合新手,对于蜂场整体及未来的发造没有优势。

4.交替王台:一般是蜂王衰老,工蜂有培育新王的情绪而培育的王台,王台质量高,出台后的蜂王也较好。如分蜂需求,留王台于原箱,提出老王于旁或是远距离另组群,即可避免分蜂老王带蜂外逃的现象,又可以降解分蜂热。

5.裁脾育王:通过采用已产卵的或已孵化小幼虫的巢脾,将巢脾的下部分切掉,留下有卵及小幼虫的巢脾。在分蜂情绪强烈的蜂群上易取得成功,如无分蜂情绪的蜂群,则需要将蜂王囚禁或是提走,在无王的情况下,工蜂改造王台的欲望会较强烈。此法育王虫龄不一。蜂王质量参差不齐。

九 、如何判断蜂王的质量


判断蜂王质量的好坏可从体格、体形、体态,产卵性能、抗病性等方面综合衡量,一般是从蜂王产卵性能可知蜂王是否繁殖力强。产卵积极,集中成片,则为好王。

十、交尾王交尾成功的标志


中蜂新王出台后第5天开始发情,交尾最早的时间一般是在第5日,最迟不超12天,一般情况下,蜂王即出台后第20日没有交尾成功的话,该蜂王应予以淘汰。适宜蜂王交尾的天气需温度在15℃以上,能见度好,无风或是微风。所以从蜂王出房的第5天至第12天的天气情况非常重要,也决定着蜂王是否顺利交尾。交尾成功后的标志:一般情况下腹末夹带有橘红色的絮状物。是其与最后一只交配的蜂王残留下来的生殖器。归巢后不久,该标志会在工蜂及蜂王自身的努力下弄掉。交尾比较充分的新蜂王其腹部逐渐膨大起来。探房巡走稳健,不惊不躁,有侍卫蜂追随并悉心照料蜂王。

关于中蜂人工育王前后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细节及操作事项的详解,小编会整理汇总在“养蜂及蜂具最新技术平台”中于下一期发布,敬请留意下期发布的信息。

注:为本平台创作,仅供参考,转载需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