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手下有多少大将?汉武帝之死解密!

 山地之仔 2017-12-13

历史有点意思

汉武帝手下有多少大将

一般来说农耕文明面对游牧文明总是很难占据上风的,因为古代打仗骑兵总是要远远强于步兵,而游牧文明兵强马壮,来去如风,农耕文明很难和他们打阵地战,因此很难胜利,后来的蒙古、女真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西汉时期,这个惯例却被打破了,面对着兵强马壮的匈奴,汉武帝和他手下的一干名将顽强的击败了匈奴,使得从此胜利的天平向着大汉倾斜。

封狼居胥霍去病

提到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最有名的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少年封侯,18岁的时候就一战成名,威震四方,后来连年征战杀得匈奴闻风丧胆,以一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魄在边疆上奋勇杀敌,多次大败匈奴,但是或许就是因为实在太过耀眼了,所以才会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一瞬即逝,年仅24岁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不朽的传说。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卫青,和豪气万丈的霍去病不同,他从小吃过很多苦,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都保持着恭谨温和的态度,他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将军,对待皇上恭敬无怨,对待手下温和仁善,虽然生涯的后期因为受到了武帝的猜忌不得重用,但是卫青依旧是平淡的过完了一生,也算得上是圆满了。

第三个将领李广就带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但是也是一个不行的将军,早年的时候碰上了景帝,正是休养生息,无仗可打,好不容易等到积极出兵的汉武帝上位了,汉武帝还喜欢任用年轻的将军,而他已经老去,几次带兵打仗运气都不太好,不由得让后人感叹“李广难封。”

三个人,三种风格,三种人生,但是都在大汉的边疆挥洒热血,为大汉镇守一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奋勇作战才有了大汉的天朝威名。

汉武帝之死解密

汉武帝是中古历史上有名的英明雄主,对于整个汉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这么一个伟大的帝王是怎么死的呢?

汉武帝

在晚年的时候汉武帝目睹了因为自己穷兵黩武而生活困苦的老百姓的处境,感到自己这些年来一心征战,对于天下确实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心中有所触动,而且求仙问道又没有什么结果,被好多个方士神棍给骗了,还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巫蛊之祸造成了自己苦心培养的继承人刘据的身亡,可以说这样接踵而至的打击,即使是汉武帝这样意志坚定的人也不由得对于自己的政策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动摇,心中生出了悔意。

痛定思痛之后,汉武帝决定下诏悔过,于是颁布了有名的《轮台罪己诏》,从此西汉再次恢复到安定之中,为之后昭宣二帝的中兴打下了基础,之后汉武帝一心培养自己的新继承人刘弗陵,并且为了避免以后钩戈夫人会重演吕后时期的悲剧就找借口处死了钩戈夫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汉武帝找来了几个有能力的大臣,霍光等人,对他们说了很多,说了自己一生,并且要他们在自己死后辅助少主刘弗陵治理天下。

之后的日子里,风雨愈急,似乎知道这个统治了中原大半个世纪,打得四夷抬不起头来的帝王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末路,在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宫中响起了丧钟声,宣告着这个雄才伟略的帝王从此告别了尘世,前87年二月丁卯日,汉武帝驾崩。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了什么建议

在历史上,所有向汉武帝的建议中,流传的最广的便是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了。那么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了什么呢?

董仲舒画像

现在流传的最多的便是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事实上,这个说法并不是事实。历史上,董仲舒的确向汉武帝提出了建议,但是并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果真要说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话,那便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武帝纪赞》中的记载便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而扎起《董仲舒传》中记载的也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而不是现在流传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建议,汉武帝开始重用四方的文人贤士,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他专门设置写书的官职和藏书的官职,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着明确记载的国家图书馆。

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建议,汉武帝将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并在长安长安设立了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儒家五经是太学里主要的教材,而其他各家的学说在太学中之不进行学习的。但是这并不是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汉武帝只是将儒学作为大力发展的对象,并没有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就算不是推崇儒家学说的学者,也能在朝中为官,就像司马迁就不是儒学起家的,他信奉的乃是黄老之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