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精神病”的艺术家,岂止梵高一个?

 板桥胡同37号 2017-12-13

图文来源:壹号收藏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每个人对他从事的职业,“爱”它是常人的品性,“迷”它才是非常人的志趣。而艺术家对艺术的痴迷,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质的,甚至由“迷”到“疯”,不疯魔不成活。如此看来,说艺术家们是“精神病”,或许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坊间流传的公式


精神病+厨师=无法下咽的饭菜

精神病+律师=原告被告都判刑

精神病+医生=病人的可怕命运

精神病+工程师=楼建歪桥梁修塌

精神病+企业家=股东们不敢想象自己的股份还剩多少

精神病+艺术家=伟大作品



12月8日,《至爱梵高》在全国上映,我们再次聚焦梵高这位艺术生命短暂却拥有传奇一生的艺术家。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他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开枪自杀。


不光是梵高,世界上许多著名艺术家们的精神病(病理性、或因为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独特个性和气质)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英国《卫报》曾公布研究结果发现:艺术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基因上有相似之处。


尼采将艺术家称为“患病动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凯·贾米森发现: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艺术家中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和具有躁郁型气质的人更多。


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戈登.克拉里奇教授说:“许多文献资料表明,天才与疯狂二者间存在关联。极富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方式类似。”


达利曾说:“从疯子到天才仅一步之遥。


关于这些研究的权威性暂且不论,在绘画领域中这种“天才与疯狂并存”的艺术家确是大有人在,梵高、高更、米开朗其罗、爱德华·蒙克、毕加索、达利、弗里达、草间弥生、徐渭、唐寅、八大山人、石鲁、沙耆等等。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无疑都是十足的疯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确是艺术的精灵,伟大的天才。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精神病的定义,百科上是这么描述的:


“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很明显,能达到“精神病”病理级特征的艺术家凤毛麟角。在艺术创作中,很轻微的精神性障碍,确实有助于形成独特面貌的作品。


有资料可以证实,以上列举的艺术家中确实患有“精神疾病”的是梵高、高更、蒙克、米开朗其罗、草间弥生、徐渭、石鲁、沙耆。


【国



梵高



梵高遗传了家族宿疾癫痫,这个定期发作的痼疾深深影响他的情绪,他易怒、易沮丧,也导致他有短期失忆症。他用扭曲的线条、强烈的颜色进行创作,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颜料,自己却连土豆都吃不上;因为没钱买衣服,穿的都是捡来的旧衣服,七拼八凑,走在普罗旺斯阿尔的街道上;他感情充沛,爱过表姐,恋过妓女,并亲手割下自己的耳朵赠予。



《梵高割耳自画像》(局部)梵高 1888年作



据说因为他的艺术伙伴高更离他而去,梵高觉得自己快疯了,住进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没过几年,便对着自己腹部开了一枪离开了这个世界。 


梵高的自画像


梵高29岁开始学习绘画,自杀时39岁,他的一生只画了十年的画,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不朽名作,不能不说是一位异理于常人的天才。


梵高经典作品解析



名称:《吃土豆的人》

类型:油画 

时间:1885

尺寸:83×114.5厘米

收藏:阿姆斯特丹国立文森特·梵高艺术馆


《吃土豆的人》展现出贫苦的一家人劳作一天,晚餐桌上的主食却只有土豆而已。画中右手边的老妇人,生活的重压剥夺了她全部的生趣,她机械地倒着手中的咖啡,目光不与餐桌上的任何一个人交接;画中左手的中年男子,他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对面的母亲,似乎为自己的胃口充满了负罪感。昏黄的灯光下,围坐在餐桌边的一家人眼中却仍然透露出饥渴的神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他们的哀伤。梵高在这幅画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而不再拘泥于写实主义的“冷静旁观”。

 

名称:《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时间:1888年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51×横45厘米 

收藏:私人藏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勾鼻子、三角形不对称的脸孔和那突出的颧骨、下陷的双颊,他的形象给人以极其深刻印象。梵高的自画像,往往成为对画家心理探索的佐证,是画家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画家在描绘自己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又是最为动人的一面。



名称:《蹒跚学步》

类型:布面油画


这幅作品是梵高临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画面是一个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民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步。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这虽然是梵高临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画都显露出梵高个人的风格。画面用色鲜明,多用蓝,黄和绿色。整幅农村景象让人感到农民的实在生命,平凡但跃动又充满亲情。


名称:《十五朵向日葵》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100×横76厘米 

收藏: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


名称:《鸢尾花》

类型:油画 

时间:1889

收藏: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藏


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连花叶也绿中偏蓝,缘情随性的。构图上,鸢尾花的整体造型 “内倾”,与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应。野菊的赭红,与土壤色系相谐。赭红与蓝——一种躁动的情绪总在对话忧郁的述说。二者相接处,有一白色的鸢尾花,朵大,茎长,花蕊正对前方,成为画面的亮点。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前方没有路。这便是1889年5月间的梵高,他将心魂留在了画上。



名臣:《桃树花开》(淡紫色) 

类型:油画 

时间:1888


此画又名《盛开的桃花》。是1888年梵高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画的作品。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芦苇篱笆,两株玫瑰色的桃树,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作品传达出梵高理想中的日本风景,同时呈现春天的喜悦和乐观的情绪。



民称:《星夜》  

时间:1890年6月 

类型:油画 

尺寸:73.7厘米X92.1厘米 

收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光灿烂的夜空》是梵高在艺术成熟期的一幅代表作,是他埋藏在灵魂深处对宇宙、世界的感受。一见到这幅画,便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息,一下子唤醒人们对入夜后的印象,可以感觉到暖风和畅,夜晚的宁静中孕育着勃勃生机,盘旋的云龙说不清是色彩还是情感。



名称:《罗纳河上的星夜》(星空) 

类型:油画 

收藏:奥塞美术馆 

时间:1888


这幅《罗纳河上的星夜》中,星星和天空悬在上面,城中的煤气灯闪着小仙女般的甜蜜,倒映在河中。阿尔勒缩减为细长的一条,几乎无法隔开缓缓拍打的水面和星空。一对中年夫妻,手挽手,全神贯注,望向天际。梵高和他们一起,和那天空一起,到达了自己惊人的想象。正像梵高自己说的,他希望自己可以捕捉我们心灵的丰富与完全;最终,他做到了。可梵高还是要对付自己脑海中的喧嚣。



名称:《夜晚露天咖啡座》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81×横65.5厘米 

收藏: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咖啡馆。咖啡馆的耀眼灯光和布满天空的星辰,激发了他作画的热情。他在这幅画上,用黄和蓝来表现一种独特感受。画中被灯光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梵高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名称:《阿尔勒的卧室》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72×横90厘米 

收藏: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藏


1888年9月,梵高搬入“黄房子”,靠提奥供给的生活费,把住宅布置一新。在此之前,他独自一人生活了好几个月。他希望将黄房子建成他梦想的艺术家聚居地。他选择了式样普通、格调不俗的家具来布置,而他自己房间的摆设却出奇的简朴。梵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运用鲜明的黄色和淡蓝色,描绘了自己的卧室。此时已定居下来的梵高,之所以画出自己的房间,主要是想让弟弟西奥看到他目前的生活情况。朴素的床、椅子和洗脸用具等,都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这次画的只是我的卧室。这幅画要由色彩来当家……就是说,要通过色彩,表现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围。一走进这个房间,想像力就可以得到休息……四四方方的家具表现卧室不应受到干扰的宁静。”


名称:《嘉舍医师的画像》(第一版本) 

类型:油画 

收藏:私人收藏 

时间:1890


《嘉舍医师的画像》是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于1890年,当时他已住进精神病院接受保罗·嘉舍医师的治疗。1990年5月15日,此画以8250万美金创下有史以来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此画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现私人收藏;第二个版本的目前存放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高更



梵高的好朋友高更,同样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然而,这位著名的法国画家与许多受折磨的伟大灵魂一样,也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并一度企图自杀。



他痴迷绘画,决心成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画家。为此,他抛弃了富裕的经纪人职位,妻离子散,过着苦行僧式的画家生活。1891年,他孤身一人乘船到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可以说,高更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塔希提岛上完成的。

   

高更自画像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明白了这个原始小岛同样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有痛苦和不幸。这时,高更面临着经济的窘迫,疾病的折磨,爱女的死亡。这一连串的打击,使高更痛不欲生,萌生了轻生的念头。他于1898年跑到深山,吃下毒药,等待死去,并以自己的尸体喂野兽,以求彻底的解脱。但是,他被人救回。

   

《When Will You Marry?》(你何时嫁人?)

2015年2月9日以3亿美元(约合18.7亿元人民币)成交。


高更和梵高都是绘画界的奇才,都把绘画看作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宗教,都有一种至死不渝的狂热,且都是绘画的殉道者。但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梵高有更多的人道主义,而高更有更多的神秘主义。


高更经典作品欣赏



《梵高绘向日葵中》


《身着晚礼服的高更夫人》


《自画像,身后是“黄色基督”》


《黄色基督》


《瓶中花》


《静物与日本画》


《神圣之山》


《沐浴的塔希提女子》


《两位塔希提女子》


《大溪地牧歌》


《海岸》


《大提琴手谢内克鲁德》


蒙克


爱德华·蒙克,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在蒙克5岁的时候,母亲就因肺结核去世,由父亲单独抚养。其父患有精神疾病,对年幼的蒙克灌输了有关地狱根深蒂固的恐惧观念,他一再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罪,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蒙克青年时期,父亲也去世了。



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而蒙克自己也是体弱多病。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兄弟安德烈结过婚,但婚后不过数月也过世了。眼见双亲和手足接二连三地死去,严重打击了蒙克的精神与情绪,接踵而至的悲伤对其是深度的精神折磨。经证实,蒙克本人在1908年患精神分裂。



《呐喊》布面油画   蒙克 1893年作



从小到大,死亡的烙印一直在蒙克的心灵深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呈现压抑且悲观的原因。


蒙克在晚年说到: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且持续的伴随我一生。


蒙克经典作品欣赏



《青春期》


《玛多娜》


《生命之舞》


《巴黎裸女》


《画家与他的模特》


《次日》


《病中的女孩2》


 《 男人与女人》


《割干草者》


《狗头》


《蓝衣女子》


《马拉之死1》


 《女人的三个阶段(斯芬克斯)》


《斯塔尼斯洛·普雷比斯维奇》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之一。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在西方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犹如一块高耸的、不可逾越的丰碑。他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和杰出的通才,不仅仅是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他还是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他的成就如此不凡,以至于在他37岁时,世人就尊称他为“神圣的米开朗基罗”。



对于米开朗琪罗当初独自创作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人们一直感到很好奇。而当专家们把他的家族病史、性格表现和创作天赋联系起来,最终发现米开朗琪罗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 米开朗基罗为人所知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年轻的射手(1490年)》


据说,米开朗基罗家族中的男成员都患有自闭症。他本人没有什么朋友,几乎不跟外人打交道,就连哥哥的葬礼,他也不参加。2004年的《医疗生物期刊》曾经发文说,米开朗琪罗的专心致志和他可能患有自闭症有关。和他同一时代的人也说过,米开朗琪罗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米开朗基罗经典作品欣赏



天顶画 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作于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间,历时长达4年多,由九个叙事情节组成。整幅作品511平方米,大画面的四周画有先知和其它有关故事,共绘画了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比真人大两倍的巨人形象,他们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


分开光暗



划分水陆



创造日月



创造亚当



创造夏娃



逐出伊甸



洪水汜滥



诺亚祭献



诺亚醉酒



圣安东尼受难



这幅被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的第一件绘画作品,为Kimbell Art Museum永久馆藏。


弓箭手



正如上一雕塑《年轻的弓箭手》中,米开朗基罗的弓箭手题材的作品从不出现对弓箭的描绘一直是个谜。


德尔菲女巫



厄利垂亚女巫



先知以西结



先知约珥



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在完成天顶画《创世纪》25年后,在西斯廷教堂制作的巨型祭坛画,也正是上述两幅作品令这个教堂名扬天下。《最后的审判》创作于1534年至1541年,为历时长达六年多。


人皮



《最后的审判》右下方云端是使徒圣巴多罗买(Bartholomew),手中拿着一张殉道时所被割下之人皮,这张皮画的正是米开朗基罗自己。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日本当代艺术家。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母亲肖像,画面中充满了小圆点


草间弥生原本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将家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却对女儿的精神疾病一无所知。



《波点蝴蝶》板面丙烯 草间弥生 约2000年作


草间弥生从10岁开始就看到一个满是圆点的世界,


“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身体。在寻找过程中,感觉自己被逐渐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和脚踝都跌伤了……”



《圆点爱心房》空间装置 草间弥生 2015年作


在母亲看来,草间弥生所谓的幻觉都是在胡说八道,而画画更不是富家女应该做的事情,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人”。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草间弥生的「人体炸裂」行为艺术


1968年,这场在纽约中央公园进行的偶发艺术以“当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概念,提倡大家一同“参加生命探险之舞”


反战:在布鲁克林大桥举行裸体乍现并且烧毁美国国旗。为了发表反战的诉求,成员举行乍现活动大量燃烧美国国旗。同年他们在联合国大楼前也举办过一次。


之后,她被诊断为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草间弥生的创造力。她利用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创作手法展现她所看到的圆点世界,虽然她一生都在与幻觉抗争。


《无限镜屋》


草间弥生的装置艺术

《爱知3年展2010》


70年代草间弥生自愿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并每天往返于疗养院和工作室之间。草间弥生每天上午九点和傍晚七点,会出现在精神疗养院附近的小路上,她戴着如火焰般灼眼的红色或金色童花头假发,穿着浑身都是圆点图案的艳色长袍,偶尔手中抱着一只涂满黑色圆点的金色南瓜。


草间弥生作品欣赏



《自画像》


《无限的网》  152x132cm  1965


《忍辛苦地去爱下落》 2014年


《人類の愛のすべて》2015年


《私に愛を与えて》2015年


《私の愛する人々》2014年


《原爆の足跡》2016年


▲ 今天很多地方都有她的作品,尤以南瓜最为著名,她喜欢南瓜「形状可爱,又很坚强」


【中国】



徐渭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郑板桥对徐渭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徐渭出生于代级官吏之家,自幼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青年时的他,“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曾先后九次自杀。



花鸟作品


其自杀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他用利斧击破头颅,以致“血流满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因怀疑继室张氏不贞,居然将其杀死张氏,招致七年的牢狱生活。



《墨荷》 立轴


出狱后的徐渭53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但他却开始纵情于山水之中,赋诗作画。他用狂草的笔法施于绘画之中,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境界,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面貌,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徐渭《驴背吟诗图》轴,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六十岁时,应好友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于和老友的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徐渭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此后,徐渭便没有离开过山阴。


《墨竹图》


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据说有人来访,徐渭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张元忭去世时,徐渭往张家吊唁,抚棺恸哭,不告姓名便离去。



《松鼠葡萄》 立轴


徐渭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他的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从徐渭手中得到了不少他的作品。徐渭晚年贫病交加,所蓄书籍数千卷变卖殆尽,常至断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见富家贵室,低首乞食。有时豪饮酒肆,有时自持斧毁面破头,精神病也日益严重


书法作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当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徐渭作品欣赏




《花瓶图》



《行书轴》


《自梳羽毛立高枝》


《芭蕉竹叶图》



花卉作品



《松鼠葡萄》 立轴



《牡丹》 立轴



《松鼠葡萄》 立轴



《牡丹》 立轴


沙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浙江韩岭村上,一位老人,

总是独自在清晨的微微亮里,

一笔一笔描画着那里的天光云影和一草一木。

在村子里,谁要请他喝酒,他就会给你画画,

人们都叫他“傻子公公”。

但大人们却从来不准小孩接近他的房子。

因为屋子里画满了没穿衣服的女人,

孩子们容易“学坏”。


沙耆原名沙引年,1914年生人,1934年改名为沙耆。其父沙松寿从中医外科,擅长中国山水画。引年幼年在私塾成绩平平,生性内向,唯爱画画。



沙耆比利时期时的自画像


1933年引年以政治原因被捕,并判刑一年。后由杜月笙出面托病交保。出狱后取艺名为耆,并从徐悲鸿学画,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1937年,由徐悲鸿介绍前往比利时留学,成为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巴斯天教授的弟子,系统学习研究传统的欧洲绘画。同年5月,妻在杭州生下儿子



《沙耆自画像》油画 1994年


沙耆一走就是十年,家乡的人都说他在外面出了名,发了财。住别墅,养情人,很得意。年轻媳妇为了养家被迫到上海教书,后来听说参加了新四军,再也没回过村子里。



1946年沙耆学成回国,父亲去世,妻儿不知所踪,剩下的只有一幢破旧的老宅。这一打击使得沙耆精神失常。徐悲鸿闻讯后,即聘沙耆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奈因病未能成行。1952年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周恩来专询徐悲鸿后,知其经历与造诣,遂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发给生活津贴。1954年进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治疗。


 

沙耆画在家里门板上的裸女  约1948年


文革期间,沙耆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不仅生活津贴被减发,寄存在别处的数百幅作品也被造反派焚之一炬。


《比利时同学像》 1930年  沙耆 2015年嘉德专场上以451万成交


沙耆晚年虽得友人照料,但心灵的创痛却无人理解。他唯有像梵高一样,将孤独的情感倾注笔端。他用极为灵动的色彩和洒脱的笔法,表达昔日时光的喟叹和遗憾,书写今日自然的生命与生机,画作呈现出的狂放无羁、天真烂漫的意味。


沙耆病中在报纸上的“涂鸦”


在许多沙耆的研究者看来,他的疯狂并不简单。如果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他发病的诱因,那文明的冲突,则极有可能是他颠狂的根源。沙耆的悲剧,是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绘画史的悲剧。假若当年沙耆没有遭遇情感重创,又或者他从未返回故土,那他的人生命运,甚至中国的绘画史,将极有可能被改写。



1997年3月,沙耆由于脑中风,被儿子接往上海住院治疗。从此放下了手中画笔。2005年2月15日10时10分在上海田林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沙耆作品欣赏




《祼女》 木板油画  沙耆


沙耆晚年作品  80年代


沙耆晚年作品  90年代


沙耆晚年作品  90年代


沙耆 《戏婴图》 比利时私人收藏



沙耆 《戏剧人物》 比利时私人收藏



沙耆 《女德无极》 比利时 私人收藏


石鲁


石鲁本姓冯,生于民国期间仁寿县第一大粮户之家,因不满封建家教15岁时离家到东方美专学画,叛逆的性格初显端倪。1940年他投奔延安,因崇拜石涛和鲁迅而更名为石鲁,立志做一名革命的艺术家。



石鲁堪称天才,全才,在书法、文学、艺术都颇有造诣。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被称为“红色美术经典之作”!正当创作旺盛之际,其电影剧本《刘志丹》被批为反党事件,那年他仅四十五岁。他遭到批判,受到强大的压抑,他得了精神分裂症。“文革”中又被逮捕,差一点判了死刑。


《魔笛》


“造反派”曾把他当作“苏修特务”抓进监狱,严刑拷打。可是刚押回西安,他看见赵望云便说:“望云,我们搞国画创新才刚开了个头,被文化大革命打下去了。不要泄气,再干起来!”“不经沧海难为水,再上高山更一峰!”言志之诗,字字千斤。



在文革期间,石鲁被打入“牛棚”并两次出逃,外逃中被逼食生苞谷还不忘留下日后还债的借条,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仍创作了大量了作品。1965年因患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1966年又被文革小组从医院里揪出批斗。



在那个一切被颠倒的时代里,他像个乞丐,像疯子一样地浪迹于市井,流离失所。精神分裂症的反复使他的理智不受控制,他或嬉笑怒骂,或自弹自唱,但他本性中的灵魂却从来不曾泯灭,他奇迹般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文革过后,石鲁有过短暂的清醒和艺术创作的春天,终因晚期胃癌而过早辞世。



石鲁   《转战陕北》   208×208cm  1959年  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  横208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纵观他的一生,石鲁对艺术的特殊贡献一方面是他个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变化,从自然到艺术的升华。从自然的客观描述,笔法的工谨转化为恣意纵放的情感渲染。他于五十年代末后创作的作品,纵笔写意气势磅礴,将现代人物画和山水画创作观念引领到了一个新和层次。另一方面,在他的召领下于西部黄土高原上开创了“长安画派”,呼出了北国的在雄强气势,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石鲁   《山区修梯田》   245×108.5cm


石鲁  《红满山河》  镜心  设色纸本  179×48cm 


石鲁 辛亥(1971年)作 《黄河纤夫》 立轴  设色纸本  93.5×68cm


石鲁  《晨耕》  立轴  设色纸本  51×40cm (此件作品原藏者为石鲁临时教学助理李祝龄先生)



石鲁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04×57cm 


石鲁 1972年作 《华岳秀美》 立轴   设色纸本  179×74cm


石鲁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78×49cm 


不管以上艺术家的“精神病”是家族基因的遗传,还是由于对艺术的痴迷发疯,还是外界环境的使然,他们的艺术作品都带给我们很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值得我们为他们骄傲和鼓掌!


更多名家书画特卖

无论你是画家,还是书法家,这条消息你一定要看!

真正的和田玉老山料精雕作品,有身份的人都在收藏!  | 掌上捡漏第352期

她是中书协理事中屈指可数的女书法家,她的字纵横捭阖、劲健高古! | 掌上捡漏第351期

他的草书张弛有度,极具美感,不容错过! | 掌上捡漏第350期

难得一见的甲骨文书法!既有文字之形,又有图画之神! | 掌上捡漏第349期

这套十八罗汉条屏作品,错过一定会后悔!  | 掌上捡漏第34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