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不如思痛

 何初心 2017-12-13


作者:吴非

 

七号中午,有记者来电问我如何评价今年高考作文题,我不得不告知自己一贯态度:高考尚未结束,评论试卷对考生不利,有常识的教师一般不做这样的事;当天抢着发表见解的人,不可能见到整卷,谓予不信,等完整试卷出来,和评论时听说的都有些距离。我同时劝他:媒体不要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最好能做些有利于教育的事,比如普及教育常识,监督教育官僚不要胡说八道,劝导社会不要干扰教育,反映校园真实状态,哪怕报道一下高三学生教师的健康状况也是好的。

第三位记者说,知道你从不评论考题,我是另一件事:你好像是“77级”的,想请你写一写“纪念恢复高考40年”,如何?我才想起日子过得太快,真有40年了。我是亲历者,是1977年报名、考试,市里选拔考一次,省统考一次,虽然今天看来那套试卷形同儿戏,由于当年中学教学不正常,因而录取率很低。

一说“恢复高考40年”,就不能不谈“十年浩劫”。为什么要纪念“恢复”?先得弄清是怎么“取消”的吧。现在的媒体可能日子还比较好过,年轻一代的官僚和媒体人可能难以想象,当年,就凭一个人一句话,就能把全国大学停办了!岂有此理。如今听起来像是秦时的事。大学停办,在校大学生全都放到农场工厂锻炼。五年后,只读了一年的1965届学生也“毕业”了,全国大学校园空空荡荡,真是天下奇观。然后就有了最高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大学”,——想没想过,大学文科何以被恨之入骨?什么原因,动动脑子,自己想,好玩呢。再然后就发明了不考试,“推荐与选拔相结合”,先还搞层层选拔,随即就变得没点来头和关系休想入门;农家孩子,多多少少也得根正苗红,当时各种故事多得不得了。说实话,毕竟可以进学校读书,要让我去,我肯定不会拒绝。我认识的许多“工农兵学员”,虽然没经过考试,但知道珍惜唯一的读书机会,后来也很有成就。

1977年,总算拨乱反正,恢复高考,还给大家公平的机会了。记得1978年春天到校报到时,就有同学对一些人的感激涕零不以为然:要感谢谁呢?感谢家庭、感谢自己?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挣扎到天亮。我考上大学那年28岁,班上还有七八个同学过了三十岁。该谢谁?

1977级的“恢复”还有一奇:考分不告知考生,保密。我到大学毕业后四年的1985年才被某公告知:其实当年你可以报最好的学校的。我该谢谁?

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只纪念“恢复”功业,不清算“取消高考”“停办大学”的劣行,还搞奴才谢主隆恩的那套。虽然有些人一直把奴才也当作“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