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妍妍妈妈 01 看了一本书《法国妈妈育儿经》,作者德鲁克曼说,带着小豆荚第一次外出旅行,他们在餐厅等待吃饭时,小豆荚非常不耐烦,爬上爬下,餐桌被弄得乱七八糟,但一旁的法国小孩却耐心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等待饭菜的到来,而他们的父母则在一边轻松地聊天,而反观自己和丈夫,则是手忙脚乱、灰头土脸。 德鲁克曼对法国孩子这种耐心感到好奇,于是她走访了一些法国朋友和育儿专家,因而发现,法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耐心的培养,常常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处在等待的状态。 法国有一种专为孩子设计生产的酸奶蛋糕,可以让孩子用空的酸奶杯子称量材料来制作蛋糕,孩子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自我控制和严格遵照程序。 蛋糕烤好后,妈妈会要求孩子到喝下午茶的时候再吃,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就必须要学会等待。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等待培养,法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为理性和能够自我控制,不会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尖叫发飙。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棉花糖(Marshmallow)实验。在实验中,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十几年后跟踪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获得成功。 02 实验的过程非常有趣。在短暂的等待期间,孩子们的行为千奇百怪。有的用手盖住眼睛,转过身,故意不看桌上的盘子;还有的不安地踢桌子,或拉扯自己的小辫子...... 但大多数孩子都没能成功等到实验者返回,他们猛盯着棉花糖看了大概30秒,然后就摇铃说等不了了。 后来,米歇尔又做了类似的实验,经过数百小时的观察,他发现那些有耐心的孩子,他们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而是会用手遮住眼睛,或者在桌子底下玩躲猫猫,或者高唱从电视上学会的儿歌。 米歇尔认为,这些经得住诱惑的孩子,他们的欲望并没有消退,只是被暂时封存了。他们懂得“策略地分配注意力“,换句话说,就是懂得转移注意力。 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仅孩子要学,就连大人也需要。有些人,在排队时,看着长长的人群唉声叹气;堵车时不停地按喇叭;吃饭时因为上菜太慢而破口大骂......主要还是他们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了,而没有去分散开。 研究者认为,自控能力的本质就在于如何驾驭注意力的焦点而不让我们的决定被错误的思想干扰。 米歇尔说,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但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一旦我们意识到意志力其实就是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思想,也就能学会如何增强它。 03 周末的时候,和妍妍一起在一个餐厅吃饭,因为人很多,所以上菜的时间有点儿慢,妍妍等了一会,大概是肚子也饿了,开始不耐烦起来,一直想要从她坐着的宝宝椅子上下来。 然后,我就和她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然后假装我一直输给她,被她的石头砸断剪刀、被她的剪刀剪破布、被她布把石头包起来,她玩的很开心,一直笑呵呵的,玩着玩着菜就来了,然后我们就开吃了,她吃的专注而又认真。 在这个过程中,妍妍并不是不饿了,而是她的注意力被转移了,我们通过玩游戏,把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了。 就好比我们带着某种期待做事情时,这件事就算再难,我们也一样可以欣然接受,因为我们的关注的点并不在这件事上,而是在于心中的那份期待。 再久之前的一次出门旅行,我们一行人坐在快艇上,但快艇驶到海中央时,突然坏了,开船的人忙着修理,大家都陷入了焦躁的等待中,不停地抱怨、发牢骚...... 但同行的有一位妈妈对着她3岁的孩子说,哇,现在船停下来了,我们正好可以好好欣赏一下夕阳。你看,太阳公公是不是也想要跳进海里呀? 这对母女完全活在时间之外,他们并不想因为眼前的烦恼而破坏愉悦的亲子时光,让我想起了那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想,这份超然物外的恬淡,才是幸福的本源。 人生长河中,我们可能要经历无数等待,如何把等待变成一种乐趣,应该是我们的毕生功课,因为,快乐也是需要学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