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一场大火中,女主人和三个孩子不幸殒命。在“信息量”还不足以让事件明了的时候,舆论的浪潮里,只能看见汹涌澎湃的“生扒”。社交媒体的热榜上,“纵火案保姆常开主人80万豪车”的标签一直在TOP1上驰骋,讨论的情绪流早已脱离对真相的追逐,只是一股脑在善恶的河流里划桨弄潮。 因为是女保姆纵火,很多人吃瓜的精神自然就会被点燃。那种女保姆和男主人苟且的桥段,也就会在脑子里瞬间释放,“保姆小三论”很快成为一种流言被消费。还好男主人和女主人的很多聊天记录还在,谣言瞬间破灭。 紧接着,吃瓜的姿势继续深入,开始“活扒”保姆的过往,沉迷赌博,负债累累。甚至为了给这种恶习定性,将其不幸的经历也随之附上。似乎生母去世,家境贫寒就注定有个溃烂的人生。至于躲债外逃的行为,对于一场纵火案而言,早已显不出蓄意恶行的小宇宙。 不管怎样,恶人就不配有个好人生,这大概是吃瓜论指导下的主要方向。紧接着,善恶的影子被抽离。作为雇主,不仅给保姆高工资,还给借钱好车开。这种时候,农夫与蛇的故事自然会被请出来作为参照。可是农夫已死,再怎么去追忆,也不如让蛇伏法。 然而,舆论才不会满足于此,大众的情绪有时候根本要的不是真相。他们只希望能在一场悲剧中,将自己的悯人之心完全托出,证明自己是个会流泪辩是非的人,至于悲剧者的人生,他们压根儿不会上心。保姆的悲剧,死者的悲剧,说到底还是他们自己的悲剧。 外人再怎么沸腾,也会在头七之后归于平静。可是保姆和死者的悲剧却是永生的孽缘,不管真相是什么,都已经无法挽回。很多人说,这种事情可以警戒那些悬崖边上的恶念,挽救那些不归路上的恶人。想法和逻辑没什么问题,但并不代表好想法就可以落地生根。 毕竟,在一个不敢随意扶人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同情心再怎么感怀,也依旧只停留在远方的角落和消费的嘴巴里。每跨越一步,都是一次人设崩塌的危机,每走进一步,都是一次人性凌乱的魔咒。索性,生在这个时代,就连佛陀之心也只能活在舆论里。 后续的舆论继续发酵,消费完保姆,消费物业,甚至消费人性。可是,人性本来就是如此不堪。我们不能说保姆的初衷就是为放火杀人,也不能说洋葱般的内心里没有善意。只是绝大多数恶意都不是孤立因子的结果。 一场火灾悲剧里,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不堪,保姆的恶意满满,救火的动作迟缓,社会舆论的无序,无一不透露着悲剧使然结局。可是这一切又能怎样,挡不住的是“活扒悲剧”的舆论刽子手,他们不在意真相,却又表现的很急切,大概也只是为了看清楚,悲剧时刻死者的惨状如何,除却这一点,内心也不会有太多善意增量。 当然,在最近的谈资里,也会加上一条:“保姆惹不起”。同时,大众也会对于弱势群体该不该保护出现争议。因为,此刻我们分明看到弱势群体也在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