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对于古琴的一些说法,你知道吗?

 xiaoyawuella 2017-12-13

  袁荃猷奶奶是“琴奴”王世襄先生的夫人,她老人家远不如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著名,但我知道她是俪松居真正的主人,袁奶奶指尖的“流水”是王世襄先生的魂魄。

  袁荃猷先生与王迪大师同门,均出自管平湖先生门下。

  明年是管平湖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王迪大师的嫡传弟子乔珊先生自北美回京,要筹划相关的纪念活动,我想起了袁荃猷奶奶的事儿……

管平湖和他的弟子们

照片前排左起:许健、管平湖、郑珉中

后排左起:王迪、沈幼、袁荃猷


  周绍良先生让我将敦煌段文杰院长的壁画图样带给袁荃猷先生,那些是关于古代乐舞的资料。当时袁荃猷先生是中国古代音乐研究所的馆员。

  我第一次见到了古琴,知道了琴人,听到了“平沙落雁”。那时古琴几乎无人问津,我在袁先生家见也摸过那几张后来拍出天价的古琴。

  周绍良和杜仙洲先生都认为我可以学一点儿古琴,就是今后忘记了也不怕,总是见识过祖宗留下的正经学问吧!我上了一些袁先生的琴课,学了“平沙落雁、关山月和阳关三叠”。

  袁先生说我是聪明孩子,但做不得好琴人。她说知道有古琴就是很好的事,你经历的事儿再多点儿,火性下去了就会体味更多了。在袁先生辞世之后,我又见过郑珉中和成公亮先生,也和徐健老师学过几曲……

  我觉得袁先生说的是有道理的,心性是磨出来的,磨出来了,琴就入了门了。

  王世襄先生对古琴的收藏多少含有“爱屋及乌”的意思,家中藏有的几床传世名琴,都是夫人袁荃猷奶奶学琴、抚琴的日常用器,古琴也成为他们夫妻几十年恩爱生活的见证。袁奶奶久病辞世后,王老不忍睹物思人,便将家中所存古琴连同与夫人共度几十岁艰难时光的各种珍藏,尽数释出。

  袁荃猷先生系江苏松江人。在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学过教育。于1947年与张伯驹、管平湖、王世襄等一同发起组织北平琴学社,与溥雪斋等经常琴会雅集。我印象中袁荃猷奶奶除了王世襄先生之外好像没给什么人弹过琴,但陶艺先生曾经给我看过一张有他在场的袁先生抚琴给王世襄先生的照片……

  90年代之前,在中国学弹古琴的人很少。袁荃猷先生参与制作了古琴专用的琴桌,并接待了许多海内外来京的琴家,袁先生亦曾研究过古琴的琴囊与丝弦。

  “人生最高的生活境界,在于格调和品位。”

  袁奶奶曾与管平湖先生一起对嵇康的《广陵散》古谱进行了考证。而此时正值王世襄先生被打成右派,家中最为艰难的时期。

  袁奶奶认为古琴是“道具”,不是取悦于人的“艺具”。弹琴是要使人的心性、举止符合“礼”的形式。教学生古琴是磨心性,不仅仅是传技法。

  袁荃猷先生有许多关于古代音律的著述:汇编《〈神奇秘谱〉指法集注》,195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影印出版;编写摹绘《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6至10辑,1958、1959、1964、198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分期出版;《关于信阳楚墓虎座鼓的复原问题》,载1963年《文物》第2期;《一幅难得的清代蒙古族作乐图》,载1981年《故宫博物院院刊》第3期;《聂耳》图册,与向延生合编,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冼星海》图册,与齐毓怡合编,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谈箜篌》,载1984年《音乐研究》第4期;《中国音乐史图鉴》,与刘东升合编,1988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1996年大象出版社出版。

  现在经济发达了,玩儿古琴的人也多起来,真希望袁荃猷奶奶这样的古琴老师也能多起来……

作者介绍:

  盛澜,1975年生于北京,数学博士,对佛教建筑、佛教文献、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有研究。

  师从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周绍良先生。

  曾任中国佛教古代文献保护中心理事、香港东方佛教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佛教建筑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九十年代末,经周绍良先引荐,到杜仙洲先生处从事佛教古代建筑专项研究,期间参与完成了对杜先生著述《中国建筑明式彩画图集》、《青海乐都瞿昙寺研究报告》、《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山西永乐宫研究报告》、《中国建筑清式彩画图集》等文献的图文勘校工作。

  早年曾于袁荃猷先生门下修习古琴,与古琴宗师成公亮、陶艺、乔珊素有交往,在古代琴器研究方面得到了郑珉中、马俊昌先生的指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