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反山M12玉器微刻与王权象征

 天宇楼33 2017-12-13

        在良渚社会中神权、王权和军权的权威,集中在玉琮、钺、瑁、镦等玉器上充分的展现。这些玉器在工艺上最高的技术,往往表现于玉器表面上精致的刻画。玉工可以在一毫米宽度上徒手微刻3至5条纹饰,被视为良渚玉工艺空前的绝技。这种微刻所创造的神人兽面象征,就是良渚王权的王徽。

 

  中国东南36,000平方公里广大环太湖流域中,良渚文化的遗址分布星罗棋布。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和周围的遗址群为当时文化的核心。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中,居中的莫角山宫殿区为重中之重。莫角山宫殿西北角的反山墓地,被誉为良渚文化的王陵。反山墓地居中的M12号墓是迄今良渚墓葬中巅峰的代表。反山M12出土玉器的单件,就达到647件(不包括玉粒和玉片)。学术界公认良渚文化最硕大的琮王、钺王,均出土于此墓葬中。从反山M12发现的琮王、钺王等玉器上刻有众多的神人兽面象征。另一方面,反山M12神人兽面的微刻技术,展示良渚玉器中高端的绝技,反映王者惟我独尊的身分。

 

  反山M12出土玉器,提供了我们深入理解良渚文化玉器生产和消费实况等的良机。良渚文化社会仿如金字塔式分层,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平民与贵族在玉器制作生产与消费上有着显着的差异。良渚社会上可能出现过玉器生产分节构造组织(Segmented manufacturing sequence of jades),也就是说玉器生产由一些不同的空间、社会阶层玉工分工制作而成。民间玉工可以参与采集玉料、初步加工或者是制作一些简单的玉珠、管、坠、锥等器物。他们可能需要向贵族阶层上呈玉料和玉器素材。贵族以至王室则控制玉原料及高级玉器的制作,如玉琮、玉钺、玉瑁、玉镦、冠状器、三叉形器、锥形器等,特别在玉器表面上精致的微刻技术,结合神权象征的创作,都由良渚社会最高统治阶层所垄断。这些高层次王室中的制品,专供贵族阶层或者王者个人和亲族范围内的消费。

 

  反山M12中的琮王(98)、钺王(100-1)、瑁(103)、镦(91)、玉柱形器(87)五件玉器制作,精湛微刻技术均发挥得淋漓尽致,因而成为同类器物中的极品。

反山M12琮、钺、瑁和镦等玉器的出土位置

 

  这方面充分显示良渚文化具有微刻的玉器,就如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近三十年对良渚文化深入研究显示,良渚社会中不同的玉器存在很大的价值等级递变(gradation of value)。就算是同类型玉器亦可能因玉质、颜色、大小、加工技术和特殊象征符号存否等,出现价值上显着的差异。此中微刻技术和象征符号更是良渚时代衡量玉器价值重要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