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老得快?《自然》论文揭示衰老的遗传基础

 黑猩猩表哥 2017-12-13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千百年来,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这种梦想的追求。如今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衰老生物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科学家希望逐步揭示与衰老相关的机制,提出了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氧化自由基损伤、端粒以及基因突变积累等种种关于衰老的假说。


在最近十几年中,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得以逐渐发现了上百个能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对寿命控制机制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些早期的衰老研究关注“长生”,研究思路在于寻找与长寿有关的基因,但事实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生”和“不老”并不等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虽然已到耋耄之年却依然充满活力,而也有一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行为和认知能力迅速退化。这反映了不同个体拥有不同的衰老速率,长寿和衰老也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揭示导致这种衰老速率差异的遗传基础,就是衰老生物学领域一个全新的角度。


今天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名为Genetic variation in glia-neuron signalling modulates ageing rate的最新研究。这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组完成。他们发现了一条影响秀丽隐杆线虫老化速度的信号传导通路,为全面理解衰老速率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观察到不同的野生线虫品系表现出不同的衰老速率。这些线虫在年龄相关的交配能力、摄食和运动能力上都存在差异。经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在一个全新的神经肽(RGBA-1)及其受体(NPR-28)的编码基因上存在单核苷酸多样性(SNP),这些遗传多样性,导致了野生雄性线虫的性行为等能力退化速率出现差异。

 

RGBA-1神经肽与NPR-28受体调控衰老速率的信号通路 图片来源:《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