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道德经的智慧箴言99条(五)

 geros 2017-12-13


67道的运动是必然的,它不会停止。人必须时时刻刻顺应自然,做出合理的调整。老子告诉我们,既然人是动物的一种,就必须要动。


68、道是人的本源,我们终其一生都离不开道。可是,道没有控制我们的意志。它一无所做,对我们展现的也只是什么都没有做而已,所有东西都是自然存在着的。所以,我们应该去体会它、帮助它、顺着它,我们所做的也不应该有刻意而为的痕迹。


69、读书是为了明理,做学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这才是根本。很多人做学问做到最后,学会了很多阴谋诡计、歪门邪道,这些都是用来整人,用来算计别人,用来夺取财富的,这样只会使自己更加堕落,更加不会提升自我。


70、凡是听过的必留下痕迹,非常讨厌的,很可能会变成最喜欢的,这才是事实。


71、为学的目的是要为道,就是我们常讲的,要知“道”。知识和知“道”,人们经常会混为一谈。有人说自己有很多知识,所以他知“道”了,其实不见得。我们所学的很多知识,都是不知“道”的知识,这是非常可怕的。很多科学家,知识很丰富,可就是不知“道”。因为如果他知“道”,有些事情就不敢做,有些论文就不敢发表,有些实验做一半就应该停止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知识和知“道”好好地区分一下。


72、千万要记住,有很多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不知“道”的知识。而不知“道”的知识,会把我们跟“道”隔绝起来,这就叫隔阂,是我们认识道的阻碍。越有知识,越不知“道”,是需要人们时刻警惕的事情。


73、“为学日益”,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智能而学习。但是智能增加了,接下来就有了后遗症,就有事了。因为随着智能的增加,人的欲望和心机也增加了。而我们要知道,这种欲望的增加、心机的增加,最后会使自己更加烦恼、更加苦痛。“为道日损”,是告诉我们为道的时候,要把自己后天学的一些东西赶快丢掉,减少自己的忧愁和烦恼。这才叫爱护自己,才叫修道。“损之又损”,就是把后天这些无谓的、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和痛苦的东西,慢慢丢掉,这样才会越来越明白天机。嗜欲多者天机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一旦被私欲蒙蔽,所见天机就少了;一旦知识丰富了,创造力就闭塞了。


74、一个谦虚的人,日有寸进,同时又与世无争。他的学识和涵养越是一日千里,行为举止就越是恭敬有加。越懂得道的人,越觉得跟人家其实没有什么好争的。一个人,就是因为不明白道理,才会去争。


75、道是空虚的,但正因为它是虚的,才能够容纳所有的东西。一个杯子装了酒,就不能装茶;装了茶,就不能装酒。所以,如果杯子是空的,它就可以装任何东西。这样我们才知道,人要谦虚,其道理就在这里。人能谦虚,能虚怀若谷,什么都能容得下。


76、中华文化用四个字就讲完了,就是空无多有。如果这个可以代表,那个也可以代表,就定形了。一定形,道就不动了,不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空无,才可以多有。你想要多有,就必须空无。老子明确地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请问大家,无,是不是零?当然不是零了。如果无是零,那就叫零好了,干吗叫无呢?零永远是零,除非加上一个一,否则它永远是零,一百个零还是零。可见无跟零不一样。


77、特殊的东西只能存在一时,过一阵子就不见了。凡是很特殊的都不会持久,凡是很固定的都不会变化,凡是很明显的很快就消失了,这就叫道。


传播中国式管理智慧,分享中国式管理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