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告诉我们为什么有“知识”的人往往欲望多,烦恼多?

 伟天英 2017-04-18
  • 很多人认为:知识越多,当然知道得越多,却从来没有仔细想过,知识和知道是什么关系,这个知道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道德经》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什么知识越多,会离“道”越远?为什么知识越多,我们反而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人要生活,就不能不求学,不能不掌握知识。很多人说,老子根本就是反对学习知识的,那老子叫我们不要活下去了吗?如果他没有知识,写《道德经》干什么?可见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老子只是告诉我们:我很赞成你为学,但是你要记住,为学的目的是要为道,就是我们常讲的,要知“道”。知识和知“道”,人们会混为一谈,有人说自己有很多的知识,所以他就只“道”了,其实不见得。

我们所学的很多知识。看得很多书,都是不知“道”的知识。很多科学家,知识很丰富,可就是不知“道”。因为如果他知道,有些事情他就不敢做,有些论文就不敢发表,有些实验做一半就应该停止了。我们,我们一定要把知识和知“道”好好区分一下。

为什么现代人那么痛苦,容易心累,因为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了,知识太多,而知“道”太少,知识多了后,欲望和心机也增加,从而增加了自己很多烦恼。只有把这些慢慢丢掉,这样才会越来越明白天机。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至于知识,最好慎重选择那些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对我们有用的。对于那些不但没有用,而且会阻碍你知“道”的知识,就要远离了。知识越多的人。经常越不知“道”,所以闹了很多笑话,种了很多因,骂他没有良心,他说我怎么没有良心?可见他更加不知道了。

千万记住,有很多知识,我们把它叫做不知“道”的知识。会把我们跟到隔绝起来,就叫做隔阂,是我们认识道的阻碍,越有知识,越不知“道”,是需要人们时刻警惕的事情。否则学了半天,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自然法则是不会变得,但是自然法则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像这种事情再过一百年。一千年。还是这样。我们就知道。求学只有一个目的。叫做实。我们先天已经有的道要保持住,而不是学很多乱七八遭的东西。把自己和道阻隔赖来。

《道德经》里面有两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经常不明白。这两句话就是第四十八章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道德经》告诉我们为什么有“知识”的人往往欲望多,烦恼多?

为什么为学日益,而为道日损呢?这点我们一定要从老子的背景说起。

老子当过周朝的图书馆馆长,他学问好的不得了,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玄妙的《道德经》?因此我们不能说老子不重视学习,不鼓励我们学习,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说我们做学问的时候,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做学问?

读书是为了显摆自己有文化吗?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吗?读书是为了明理,做学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这才是根本。

很多人做学问到最后。学会了很多阴谋诡计,歪门邪道,这些都是用来整人,用来算计别人。夺取财富的,这样只是让自己更加堕落。现在人表面上在做学问,知识越来越丰富,以前不懂的现在懂了,当然很开心。但是要小心,因为学得越多,可能“道”就越损。不学这个,就不会做那种事情,品德还是蛮好的。可是学了这个,刚开始说绝不会那么做,最后还是因为利益做了。你看我们每次说这件事情不能做,最后还是做了,非常讨厌的,很可能变成喜欢的,这才是事实。

人往往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挡不住大量资讯的入侵,因为那些也是道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人必须要把握住自己。“为道日损”,就是说,我们不要盲目的去吸收外面的东西,盲目的认为多多益善。看一本书,先看它的目录,如果这个目录不适合自己,那就丢掉,还看它什么?有人说,不行,一定要看完,不然怎么知道它的好坏呢?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

《道德经》告诉我们为什么有“知识”的人往往欲望多,烦恼多?

  •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但是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醒我们,如果你不加选择的学习的话,学得越多,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损害就越大。除此之外,对于修身行道,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老子接着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一再提醒各位,读老子的书,不要只去看无为这两个字,就真的认为要无为,而是不要违反自然的意思。老子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不一定是要以武力征服天下,而是说取于天下,要用之于天下。我们要回馈社会,因为我们从社会中得到的太多了。要为社会大众服务。要怎么样服务呢?这个更妙:以无事。“无事”不是不做事,不做事怎么服务大众?无事就是《易经》里面讲的无咎,即没有后遗症。

“取天下常以无事”,就是说要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不要留下什么后遗症。如果因为某个人的服务和贡献,搞得天下大乱,人家还得替他收拾,那是干嘛呢!!我们常常讲:少叫那个人来,他只会添乱,添乱就是“有事”,添乱就会坏事。一个人做了很多事情,搞得乱七八糟,别人还得花时间去帮他擦屁股,那还不如不做。

所以,“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就是说如果做了事。产生了一大堆的后遗症,人家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金钱来收拾残局,那就是不足以取天下,也根本不是服务的态度。“无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只是变了一个字,叫做没事,现在很多人,跟他讲什么,他都说没事没事,其实问题一大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记住,要有那个本领才可以讲没事。没事就是我都做好了,而且不会有后遗症。这是高度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小心。

“为学日益”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智能而学习。但是智能增加了,接下来就有了后遗症,就有事了。因为随着智能的增加,人的欲望和心机就增加了。而我们知道,这种欲望的增加,心机的增加,最后会使自己更加烦恼,更加苦痛

“为道日损”是告诉我们为道的时候,要把自己更加把自己后天学的东西赶快丢掉,减少自己的忧愁和烦恼,为什么现代人那么痛苦,容易心累,因为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了,知识太多,而知“道”太少,知识多了后,欲望和心机也增加,从而增加了自己很多烦恼。只有把这些慢慢丢掉,这样才会越来越明白天机。

嗜欲深者天机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一旦被私欲蒙蔽,比如自己的感情,婚姻,财运,事业,家庭,这些蒙蔽,而不是为了众生的最高人生价值,创造力就闭塞了。

我们去看那些名牌大学,由名师指导出来的高材生,就知道了。毕业几乎什么都不能做。别人请他们来解决一个问题,他们马上上上网查看情况。别人如果做过了。就不想再做,别人说不能解决。就不想浪费时间,别人说困难重重。也不会浪费心思。这样的人会有创造力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 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就是说有些人。学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识,导致其欲望越来越多,离道越来越远,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既然学习知识,会有这么多弊端,那我们还要不要学习呢?

在《道德经》的第二十章,有四个字:绝学无忧

《道德经》告诉我们为什么有“知识”的人往往欲望多,烦恼多?

如果从字面上解释,拒绝学习就可以没有忧愁。这更糟糕,那更赶不上时代。到处都行不通,老子会这样害我们吗?绝不可能。“绝学无忧”,就是告诉我们,要放弃一切不合乎“道”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忧愁和烦恼。

人类是由无知到慢慢来悟的,但是这里潜伏着欲速则不达的危险,如果人类说。不急不急,等把所有的情况搞清楚了,再告诉你们这是什么。反而是人类的万幸。但我们往往受思维惯性的影响,摸索到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懂了。就开始随便乱讲,那就贻害无穷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专家,都很专业,其实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很窄小的,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一件事情,本来没有那么多分歧,我们使它分歧变大,本来没有那么极端。我们说的很极端,使他分歧变大。本来可以互助,我们非要让他们各顾各。让原本可以成为成为朋友。变成敌人。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宇宙自然的认知,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如果我们用自己的浅薄知识。去给自然中发展变化的万事万物下定义,就只能自寻烦恼。那么对于学习知识,究竟持怎么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

老子说:上德若谷,大自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头。上德若谷,那种真正有大德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他什么都能容得下。“大自若辱”那种操守很高洁的人,是不会求表现的。广德若不足明明圣德很圆满了,但是他始终觉得还差很远。建德若偷,他品德很好,但是他没有想其他人一样,打广告,反而让大家看不出来。觉得这个人好像很懒惰,很不振的样子。

  • 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由于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特别谦虚,万事万物永远在发展变化中,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而要学会认知事物的本体。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讲: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最完美的东西,好像还有所欠缺,这叫做道体。道体是大成的,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把它看清楚。说明白。因此,你才会觉得好像总是少那么一点点。其实,正是因为有所欠缺,它才会变化。如果整全了,就固定了。虽然“大成若缺”,但其用不弊,它发挥的作用永远不停息。

《道德经》告诉我们为什么有“知识”的人往往欲望多,烦恼多?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道是空虚的,但是正因为它是虚的。才能够容纳所有的东西。一个杯子装了酒,就不能装茶,装了茶,就不能装酒。所以。如果杯子是空的,它就可以装任何东西。这样我们才知道,人要谦虚,其道理就在这里。人能谦虚,能虚怀若谷,什么都能容得下。

老子接着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若屈”,很正直的人,看起来好像是老好人,看似无所坚持,实际上有大坚持。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看起来都是笨笨的,他不会让别人看出他很灵巧。因为如果一旦被别人看出很机智,人们就会想尽办法对付他,他迟早会输的。大辩若讷,真正很会说话,口才非常好的人,看上去是很木讷的,不该他讲话的时候,他一句都不会多讲。

那么,在这些地方,老子所用的“大”字是什么意思?大,就代表道,因为老子说。他不知道道是什么,勉强称之为大。道德经里面的大,都是在讲道。我们后来经常说的大道。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大,代表一种非常崇高的道,我们要很谨慎的去了解。

我们要多读有道德知识,减少那些无谓的知识,这样才能减少我们的欲望和烦恼。

感谢您的阅读,感谢“关注”头条号,更多精彩还在后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