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小卫 来源 | '深圳卫计委'微信号 深圳将启动公立医院第二阶段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全市公立医院统一上调761项医疗服务的价格,主要是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包括—— 等等 上调这么多 是要加重老百姓负担的意思吗? 别担心! 在上调之前 深圳早已在其他方面“降”足了空间 具体请看这道数学题: 此次上调是2017年 深圳市公立医院价格体系 “腾笼换鸟”的第3步 前面我们还有2步! 三步下来 “两降一升” 降的比升的多 老百姓总体的医药费用负担 不增反降! 预计 可减少7.54亿元! 全市门诊前17个常见病种,经测算有16个费用下降。全市住院前12个常见病种,经测算有11个费用下降。 以用药为主的慢性病患者,比如慢性肝炎、高血压患者,将受益最多,医药费用下降最明显。 这次调价哪个项目与市民关系最大? 诊查费 12月20日启动的第二阶段调价,共涉及4个类别:诊查类、护理类、手术类、中医类。 其中,诊查费对市民来说影响最广,因为看门诊或住院都会遇到。 诊查费相当于医生在门诊或住院为病人诊查时产生的“诊金”,属于对医生知识技术劳务价值的支付。而这类价格长期偏低。 这次提价后,深圳拉大了不同级别医生之间的诊查费差距。 但总体水平仍比北京低。 此次761个项目调价后,市民在这些项目上会不会要额外多掏很多钱? 深圳市医保部门表示,调价后,医保政策也会及时衔接,提高部分可按原报销比例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举个诊查费的例子: 在深圳福田中心区上班的白领小王,公司为他购买了一档医保(原综合医保)。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头痛,去了附近的三甲医院北大深圳医院看普通门诊,诊查费标准为25元,只要医保卡个人账户里的钱足够,这25元小王可以全部刷社保卡支付(其中医保个人账户支付11元,医保统筹基金支付14元),个人不用另掏现金。 这次调价对医护人员有啥影响? 技术劳务价值更受“重视” 但需要医院薪酬分配制度跟上 12月20日启动的深圳第二阶段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主要是为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升价”。 过去,医护人员在这方面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医生:高风险手术一小时收入不到40元 医生的价值被低估到什么程度?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鲍世韵举了个例子。 “ 像门体静脉断流术,是肝胆外科风险很大的手术,手术内容包括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幽门成形术,从进手术室准备、手术、复苏到出手术室回到病房,要花4至5个小时,需要3个医生、2个护士以及1至2个麻醉医生配合。但在这次调价前,手术收费标准只有2000元,根据医院绩效计算,手术医生一小时的收入不到40元。 ![]() 2017年1月,深圳在第一阶段调价时,已对部分4级手术提价50%,此次再对部分其他级别手术平均提价近40%,并根据各级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系数,拉开价格差别,鼓励医院开展综合性、复杂性手术。 护士:护理费已经10年不变 ![]() 在护理方面,深圳的护理费标准是10年前制定的,一直未作调整,价格严重偏低,导致护理人员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 “像Ⅲ级护理,每天收费标准只有3元,而服务内容却很辛苦,包括每隔三至四小时巡视1次,观察、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还要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等,付出与收费完全不匹配。”深圳市护理学会理事长丁小容说。 此次调价中,深圳对3项护理费全面提价,但仍低于北上广的标准。 ![]() ![]() 尽管还是比北上广低,但丁小容已经感到欣慰,“这个改革给了深圳34244名护理人员一份阳光,方向是正确的,一点一点积累,最终会达到目标。” 不过,此次761项医疗服务调价是直接增加了医院的收入,能否落到医务人员身上,还需要各医院相应地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下一步,深圳将会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 价格调整后,还需完善医院内部的分配机制,看看实际一线医务人员有没有获得感,如果没有,则要及时调整。 ——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主任 张杰 ![]() 深圳为啥要“两降一升”? 让患者少吃冤枉药少做冤枉检查 要真正读懂此轮深圳调价的目的,必须整体看2017年的三次改革,“两降一升”,腾笼换鸟,目的是让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更合理。 ![]() 为何要这样调整结构? 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都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脑体倒挂”:
在这种扭曲的价格体系和收入结构下——
为了纠正这些扭曲,深圳根据国家医改的大方向,从2017年开始,深入对公立医院价格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该降的降,该升的升,但“总量控制”,使老百姓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 在此轮调价前,深圳已经走了两步,降了药价,调了一次医疗服务价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