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叫有文化?

 天宇春涛 2017-12-14

什么才叫有文化?

2017.12.13


回答一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象传》

文化是比较复杂的概念,很难具体与精准的定义,文化是内容与本体,即是可以显性的呈现,亦是可隐性的体现。文化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含的内容汇总。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很容易混淆也是具有争议和能动的。比如说社会制度、宗教、哲学、文明、历史……即是文化本体亦是文化载体和表现。比如说艺术、民族文化、教育……属于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却不能等同于文化本身。又比如说饮食、服饰、武术……属于文化现象而非文化本体。

我们国家是文化大国,更是泛文化大国,文化无处不在,文化标签可以随意贴。跳个广场舞也可以是文化,街道也可以是个文化圈,酒文化、茶文化、性文化、车文化……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广义的的理解文化那肯定是文化无处不在,甚至于非人类的也可以是文化,离开人本在的宇宙万物都具备与生的文化属性。

文化反映在人个体的体现是什么呢?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是什么呢?这本身就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概念,也是标签化的概念。如果说精神是文化内容那么类似品德、素养、修养……甚至于气质都可以是个人文化的一种体现。如果说物质和制度是文化内容那么人的穿着打扮、吃饭、出行都可以是文化的体现。

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储备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的素养但是并不能决定或等同于他就是有文化的。物质可以通过外在改变一个人的文化体现更不能说明他就是有文化的。

其实界定一个人有无文化应该是相对的和难以量化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非要贴个标签的话那文化反映在个体自身的具体体现首先应该是素质和素养,其次是学习能力(不同于知识量)。一位农民有文化的体现就是纯朴、谦虚和本分;一位工人蓝领的文化体现就是勤奋、积极向上和开朗。一位军人就应该勇敢、忠诚、自信;一位师者应该是博学、睿智、包容并序……。

文化的反映的方向不同,或是广博,或是专精;或是传统,或是进取。但是唯有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一个人如果好吃懒做,不学无术那就和有没有文化没半毛钱关系了。

学问做的越深,文化储备的越多越不会轻易指责他人没有文化,因为文化的标签可不是随意可以贴的,谁都一样要从姗姗学步开始的。普通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轻易的去指责他人没有道德是一个道理。


回答二

文明和文化都出自《易经》。

文明一词在《易传·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易·明夷》也有:“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以之。”《书·舜典》中也有:“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汉焦赣的《易林·节之颐》也有:“文明之世,销锋铸镝。”

文化在《易经》中也有,在《易经·贲》的彖辞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就是出自“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这一句。

而对文化一词给出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人类创造的物质还有精神都是文化。所以有文化就是要学继承习祖先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将它们发扬光大,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努力,就叫有文化。

这也正是易经中“观乎人文已化成天下”的本义,观乎人文就是观察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所了解了,才能化成天下。

而这个化成天下还有教化的意义,观察到好的就要学习并教化后代,观察到不好的也要学习并警示后代。就象我们老爱拿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教化,也爱拿他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是文化的教育。

有文化不光是在学校学来的,家庭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景。我们常说的这个人好有家教,其实就是说这个人有文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进行文化教育。

现在有的中小学校,在宣传板上贴出了什么是老礼,这也是在进行文化教育。

有文化首先要有礼,知识虽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象孔子所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就是说的礼。而从现在社会上很多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没有礼貌的行为,也可以看到,文化教育的缺失。

而《论语》中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到今天还有文化教育的意义。以我来看,礼就是要遵守的社会准则,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所以有文化首先要明礼、懂礼、守礼,然后才是学习其他和文化有关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