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好书丨又有人要骗你生孩子:这次是圈粉无数的小小春

 我爱猫咪魔法袋 2017-12-14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网络热播,带火了新一波酷爸萌娃。其中,陈小春和应采儿的儿子小小春(Jasper)可谓圈粉无数。



他是粉丝们眼中的“小甜椒”,软萌可爱,与“朝天椒”一样火爆的爸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是爸爸们眼中“很好带”的小孩,节目中听话、懂事、高情商的表现非常地可圈可点:


脾气暴躁的爸爸陈小春会因为Jasper动作慢、没有及时回应他这样的事情被“激怒”,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大声训斥。画面中的两个人像极了咆哮的狮子王和一个被吓懵的小兽。


面对爸爸有点凶、有点吓人的样子,小小春没有被吓哭,更没有像熊孩子一样发脾气、不配合,而是一声不吭,乖乖听话,并且会在陈小春冷静下来后,向他描述他当时生气的样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小大人般的样子,让爸爸陈小春感到十分惊讶:“我没想过他会跟我有这样的交流。”



其实,小小春之所以被骂被催,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例如,对一台喇叭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玩到爱不释手,甚至忽略了爸爸的声音。小小春Jasper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在节目的先导片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当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来到陈小春家,小小春在开门迎接他们的过程中一人分饰自己和巴斯光年两个角色,在工作人员和爸爸妈妈面前上演了一出自导自演的“迎接活动”,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自娱自乐的满足,有时连妈妈应采儿都一脸迷茫和宠爱地表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虽然小小春十分享受自己的小世界,但他也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对外在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能与他人展开令人惊喜的沟通。尽管在节目中,小小春并没有太多地与其他小朋友主动交流,但少有的几次却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当爸爸们出海打渔,嗯哼因为想爸爸委屈地哭起来。本身也非常舍不得爸爸的小小春为了安慰嗯哼,主动陪他玩石头剪刀布,还拿出了实力派的“演技”故意输掉逗他开心,暖化了观众们的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小春之所以如此贴心可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内向型的孩子,并且有效地发挥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里的“内向”并不等同于害羞、不善表达,而是一种气质类型。内向者需要从内心吸取能量,并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例如,拥有内向气质的小小春乐于独处,可以用一个喇叭自娱自乐,可以和喜欢的巴斯光年一起构建想象的世界,并且获得属于自己的乐趣。


在小小春身上,我们看到:内向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意味着迟钝或太过自我,反而蕴含着独特的优势与潜能。而内向者的潜能一旦被挖掘,就能够如小小春那样,显现出乖巧、贴心、高情商等优点。


那么具体而言,内向者都拥有哪些值得挖掘的潜在优势呢?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中,作者马蒂·奥尔森·兰妮博士给出了答案:



1、内向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2、内向的人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

3、内向的人热爱学习;

4、内向的人善于创造性思维;

5、内向的人擅长艺术创作;

6、内向的人情商很高;

7、内向的人精通谈话艺术;

8、内向的人乐于自处;

9、内向的人拥有可喜的谦虚态度;

10、内向的人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11、内向的人是好公民;

12、内向的人是良友


(摘自《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第3章)


兰妮博士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养育以小小春为代表的内向孩子的一部指南。作者将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具体的实例结合在一起,充分阐明了内在气质的定义、成因,并且以可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方法,给出了养育内向孩子、帮助内向孩子发挥自身潜在优势的实用建议。



例如在书中很多章节的开篇,作者都会以讲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一个案例、一个发生在普通家庭的情景。通过实际可感、司空见惯的情节引出将要探讨的问题,并给出科学的解释与说明,让读者对现象背后的根源形成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紧接着,作者会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明确指出积极的应对和解决办法。从而帮助读者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转化、运用科学知识。整个过程摒弃了冷冰冰的说教,而借助一气呵成式的内在逻辑、结合更多生动的语言表现形式,让比较生僻、专业性较强的科学知识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此外,文章在内容安排上也有一些小亮点。例如在正文以外增加了相关的补充性内容,实现了对主要内容的延伸与扩充。它们有的是对科学理论的严谨说明,有的是对一些生僻名词的生动解释,有的是帮助读者进行实践的其他参考书籍。这些内容的增加,不仅仅让本书的“含金量”更高,同时也成为辅助读者理解、运用书中知识的又一“拐杖”,足见作者的用心。


当你真正地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它不仅是“小小春”养成指南,更是帮助你应对、处理孩子们世界里各种小问题的“独家秘笈”。例如当外向型的嗯哼和内向型的小泡芙因为玩具闹起矛盾,爸爸们应该怎么办?如果读过这本书,相信爸爸们将会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这个情况。



书中,作者讲述过一个哥哥与妹妹抢皮球的案例,并且分析了孩子们表现背后的生理因素,更重要的是,为面对这种情况的家长提供了让孩子们“听话”的实用建议。所以,如果你是父母或者相对于孩子的“大人”,这本书将帮助你摆脱对“熊孩子”的无能为力,让你从不怕孩子制造的各种“麻烦”、善于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开始,找到相较于抓狂、咆哮、暴怒而言,更可取的态度与方法。


而如果你正是一个内向型气质的人,或者拥有内向型的家人、朋友,这本书将很好地帮助你认识、了解内向人群,对你的自我成长、家庭关系的优化、朋友感情的维护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际上,书中很多的观点与建议,已经不仅仅限于内向的孩子。在介绍内向者特点的同时,作者必不可少地以对照的方式带出了对外向型气质的解析,对我们理解和帮助外向孩子的成长、认识外向型的个体,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也许对很多非教育专业的读者而言,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比网络小说以及十分通俗化的社科书籍更让人费力。然而,就像注水的猪肉,那些被淡化、稀释到已经不太能看出本来面貌的知识,它们对我们头脑与心灵的营养意义,实在禁不起考量。


虽然,阅读这本内容上富有深度的书籍、吸取其中没有被太多修饰与通俗化调剂冲淡的精华,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通过这样的阅读,也许你将更好地与作者对话、与知识对话,向作者学习,向知识本身学习。


读书应趁早。趁误解与矛盾还没发生,趁你的孩子还小、趁我们还充满力量,去爱去给予。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作者:【美】马蒂·奥尔森·兰妮 心理学博士/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