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记》之楚元王世家—手足之情,家国之恨

 金色年华554 2017-12-14

有句俗语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汉高祖刘邦做了天子之后,刘氏宗族的人都得到了重用,同时为了防止异姓王作乱,定下了异姓不得称王的规矩。同时册封了很多刘姓的王,也就是分封诸侯以防有变。

七国之乱

吕雉死后,诸吕作乱,但是在陈平和周勃的主持下很快就被平定了。异姓王没有了,同姓王就要生事了,这里要从刘邦说起。汉高祖刘邦有兄弟四人,在刘邦成为天子之后都得到了册封。这里提到的楚元王刘交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他被册封为楚王。

刘邦喜欢交际,经常领朋友到家里吃吃喝喝,那个时候刘邦的大哥早已经过世,家里的很多事情要嫂子来操持。嫂子对于刘邦的“不务正业”很是反感,因此就经常在刘邦和朋友来的时候用锅铲去划锅底发出刺耳的声音。很多宾客听到后就不在到刘邦家里来了,因此刘邦对嫂子一直怀恨在心。

天下平定了,别人都封王了,就是没有册封大哥的儿子。刘邦的父亲就去问刘邦原因,刘邦说没有其它的原因,不是我忘记了册封,主要原因是我嫂子不懂事,不明事理,我才没有册封。看到了吧,刘邦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一直记着仇呢。最后刘邦碍于父亲的颜面,总算是松了口,不过封王是不可能的,给个侯爵已经是给足了面子了。

王戊立为楚王后,因为在薄太后服丧期间违背理法和女子通奸,因此被去掉了封地中的一个郡。这里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位楚王的道德水平很低,第二他的身边有人告密,第三楚王很自大,完全没有把中央当回事。因为收到了处罚,楚王一直怀恨在心,他没有学到刘邦的本事,却学到了刘邦的鼠肚鸡肠之能,有本事骂街没本事做事,这是我对楚王的评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想到了造反,但是他也知道自己除了吃喝玩乐没有什么本事,于是去找资历老注意多的吴王(都是姓刘的)来商量。由于晁错在推行削藩令,对吴王也也构成了威胁,因此两个人一拍即合。

有人傻但有人不傻,楚国的国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就不傻,他们知道就凭楚王这点本钱是没办法造反的,只能是自取灭亡。他们选择了直谏,这点就不明智了,因为对于楚王来讲,反对者只有一个结局就是死,因为死人才能保守秘密。不过这两位没有在乎这些,他们是在尽臣子的本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所谓的履职尽责。他们没办法阻止七国之乱,但是有人可以,不过使用武力的方式。

这个时候挡在楚王和吴王面前的是一代名将周亚夫,在周亚夫眼里楚王和吴王就是两个纨绔子弟,除了会吃喝玩乐,正经事一件不会干,他们的军队也是一群乌合之众。就是所谓的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周亚夫是名将,他手下的都是强兵,收拾楚王和吴王的军队就像是饿狼进入了羊群,如斩瓜切菜般容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亚夫对于两国的将军和士兵来讲就是死神的代名词,遇到了逃跑都做不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不久吴楚之乱就被平息了。

还有一个不知死活的赵王,他也和楚王、吴王一起造反,他遇到的对手是栾布。这位老兄和周亚夫比较的话,周亚夫只能说是狼,凶狠有余威势不足,栾布是真正的虎,是老一代的将领,老谋深算,惹上他结局可想而知自杀结束。赵王最开始也得到了臣子的直谏,但他的做法和楚王、吴王一样,他没有听从,并把敢于直谏的大臣处死,从而走上了身死国灭的不归之路。

栾布是真正的老虎

七国之乱被平息了,总结楚、吴、赵三国灭亡的原因,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君主自身骄纵,贪图享受,不遵守理法,不知道礼仪;

二、不能任人唯贤,重用小人疏远贤臣,不听取臣子的正确建议,一意孤行;

三、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很好的评估自己的能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做事,贪得无厌不知道收敛;

四、军队战斗力差,没有汉军训练有素,战斗力差,摆摆造型还行,上了战场就是摆设,连逃命的能力都没也挺。

五、出师无名,清君侧诛晁错在汉景帝处死了晁错后失掉了口实,变成了彻底的叛乱和造反;

六、百姓不支持,西汉的百姓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这几个藩王就开始折腾,让百姓们不能安居乐业,不得民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