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普及学堂龙山书院早课:《小儿语续》矮人场笑,下士途说,学者识见,要从心得

 感通天下 2017-12-14



昨天讲到这个刚刚夸赞自己聪明,障碍就来了,人傲慢心一起。灵性马上下降,所以盛衰看气象,如果你有一分的自得是衰相,如果念念都是谦下就是盛相。一个人没有去做学问,去教学,不著学识,最后最终都难以有圆满的结果。因为人活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整部历史都是教育的历史,都是文化的历史。

有些人他就说写日记写心得写文章是作家文豪的事,不关自己的事。等你一上年纪你就知道家风家训的重要了,到时才想要正家风,立家训就晚了,所以教别人最后受益的是自己儿孙。

但很多人又说自己没文笔,写不了,其实每个人他都有无限的潜能,只因为自己画地自牢,人是先认为自己不行,到后面才不行的。

在晋朝有个叫做左思的人,他平时啊反应非常迟钝,话讲不好,字写不好,这个父亲给他请了很多家教,报了书法班,古琴班,作文班,这样其他的学生都学有所成,就是左思没有学成。

父亲对着朋友叹了一口气说,我这孩子啊,脑子太笨了,连我小时候都不如,看来要寄希望在他身上是不可能的了。

左思听了后没有沮丧,他从此发奋读书,他明白自己笨拙,但他也懂的勤能补拙,人家用几天时间写一篇文章,左思他用一年的时间写一篇《齐都赋》,这文章一拿出来,大家看气势宏伟,壮丽无比,都惊叹都傻眼了,这么漂亮的文章,怎么可能出自一个如此笨拙的人身上。原来左思啊,他是反复推敲用的是别人几十上百倍的时间。

由于有这个著学识的心态啊,左思进一步又想写《三都赋》,《三都赋》不是一般人能写的,连大才子陆机啊,他都要准备再三,他听到左思要写《三都赋》笑笑说,这小子也能写,他写的文章恐怕只能给我们做盖酒瓶的纸。

面对别人的嘲讽该怎么办?逆境考验人,左思啊,并没有动气,他因此准备的更努力,进到国家级图书馆,夜以继日地阅读,还到成都啊,向那些老先生请教,明白山川地理风土民情,更到老师家中亲自请教。

为了写好《三都赋》啊,他无论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心中想的都是《三都赋》。连厕所里也放了笔纸啊,一想到一个好句子,随手就记下,床头边,饭桌旁都是他的草稿,结果十年努力,左思把《三都赋》写出,这《三都赋》一放到洛阳,整个天下的名士都要为《三都赋》作序作注啊,连陆机以前嘲讽左思的,看了《三都赋》后也佩服的五体投地,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超过左思。

一时间洛阳这些读书人,达官显贵都在相互抄写《三都赋》,洛阳的纸价都因此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由来。所以我们看再聪明的人不著学识,到底不济,再笨的人,他如果讲经说法,写日记写家书不断啊,最后都会让人刮目相看,所以聪明不足夸,保持一颗付出创作奉献的心啊,这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

你如果有这颗心,别人的嘲讽会成为你上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这颗心,别人的赞扬跟一切荣誉,都会成为你上进的阻力。

下面这句是矮人场笑,下士途说,矮人不是长的矮的人,是鼠目寸光,见识不高的人。下士途说,经常说礼贤下士,礼贤下士,身份地位卑下,而且见识不够高尚的。

什么叫上士,什么叫下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知行合一的人是上士。师长讲过,做了再说是圣人,说了然后再做是贤人,说了没有做是骗人,所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一听闻到好道理啊,马上就落实,这叫解行相应,知行合一。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的人听明白这些圣贤教诲啊,就起了怀疑,有了障碍,好像觉得有理,但又战胜不了自己习气,好像觉得写日记写家书很有意义,但是突然又想这是那些领导做的,关我什么事,我又不想成为文人作家,写这些东西做什么。有时觉得整个家族后代很重要,有时觉得自扫门前雪,自己都管不了,哪管那么远,所以才会左右摇摆,不能一心咬定。

那下士呢?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人道也,像大家出坡赤脚啊,习劳苦,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炼金刚身,而不懂的人他就会说,脚搞得满都是灰尘,这都脏死了,衣服也搞很多灰尘,乌漆抹黑的,看了后哈哈大笑。

所以在这矮人场中,下士途里啊,如果识见都跟他们一样啊,没有自己个人的独到见解,那么很快就会跟他们一样,他们得懒惰病,他们得三高,你也跟着他们的。人的识见要从向上向善中得来,要亲附善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时时有润。而不是亲附下士跟矮人,要帮助下士跟矮人,不是跟他们一般见识。

好,今天我们分享到这里,感恩大家……!

12月02日蒙群、卓玲听打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