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成果】《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编制思路、内容及特点(中篇)

 张顺4yd4js5u22 2017-12-15


一、五大理念的体现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导则》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内首次从控详标准的层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相关理念要求贯穿于《导则》的全文。具体包括:

       创新方面鼓励发展嵌入式创新空间,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

图1.WE WORK联合办公空间(上海)


       协调方面,(1)倡导社会融合,鼓励多样化住宅,增加中小套型住房和租赁房等;(2)倡导社会关爱,增加提升型服务设施,重点关注老幼服务需求。

图2.提升型老幼服务设施示意


       绿色方面,(1)倡导绿色出行,提高机动车路网密度和步行网络密度;(2)关注生态环境,强调公共绿地的5分钟可达覆盖率。

图3.依托高密度路网,构建完整步行网络


       开放方面从控制街坊尺度、沿街布局设施以及塑造街道活力三方面,营造开放的街区格局。

图4.通过街道界面塑造开放活力的街区格局


       共享方面,鼓励各类附属绿地和设施向公众开放、鼓励设施分时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图5.附属空间与社区设施的共享使用 


      此外,《导则》还重视社区文化风貌,针对里弄住宅、工人新村、工业遗产以及特色公园等提出相应的文化风貌控制要求。

图6. 社区风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二、  新理念和新生活方式的体现

                             ——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例

       通过设施体系、类型、布局与使用等方面的导向与策略,《导则》中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要求实现了四个转变,包括从“设施底线保障”向“服务全面提升”转变;从“条块分割”向“倡导复合共享”转变;从“建设规模管控”向“综合品质管控”转变;从“强调指标体系”向“实现社会效益”转变。

01

现状特征

       通过微信问卷调研,分析和总结出上海社区生活的三个特征:

       一是居民对社区的依赖呈上扬的微笑曲线特征。即年龄越小和年龄越大,对社区依赖度越高,上班族的社区参与度最低。


1.居民对社区的依赖呈上扬的微笑曲线特征

图7. 社区生活参与度的微笑曲线


       二是居民对设施的关联度需求呈倒微笑曲线特征。即年龄越小和年龄越大,其每次出行的地点单一,对设施的集聚要求不高;上班族一次出行普遍多种目的、多个地点,对设施集聚设置的要求较高。


2.居民对设施的关联度需求呈倒微笑曲线特征

图8. 社区设施之间关联度的倒微笑曲线


       三是新生活方式下服务设施此消彼长。受互联网的影响,部分设施的使用频率减少,但休闲和健身的需求增加,并涌现出大量新兴的体育、休闲、服务和儿童设施。

图9. 新生活方式下社区设施需求呈现此消彼长


       针对上述三点,《导则》在公共设施标准制定中分别从设施类型和设施布局上予以了回应和落实。

02

设施体系

       与十九大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契合,《导则》中的服务设施重点关注需求的差异性,设施体系由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两类构成,其中:基础保障型: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品质提升型:在满足居民新的生活需求。 

03

 设施类型

       设施类型的设置,重点考虑了三条原则,即关怀全龄生活服务需求,体现最具吸引力的生活,适应城市人口多元特征。同时,借鉴全球城市经验,在设施类型方面体现了以下六大趋势:

       1)丰富多元的文化服务:鼓励博物馆、剧院等设施小型化、多样化、全覆盖的网络格局,增加10分钟可达的文化活动室作为品质提升类设施。

       2)老有颐养的乐龄生活:根据“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重点补充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动室等基础保障类设施。

       3)学有所成的终身教育:重点增设社区学校(含老年大学、职业培训学校和儿童教育培训)以及养育托管点等涵盖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在各类教育设施,作为品质提升类设施。

图10. 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与乐龄生活


       4)全面管理的健康服务:提倡由病时方就医,向实时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转变,切实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5)无处不在的健身空间:鼓励结合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文化设施等,设置慢跑道、自行车道和健身器械等,达到健身空间无处不在的目的,增设5分钟可达的健身点作为品质提升类设施。

        6)艺术便捷的商业服务:增设社区食堂、生活服务中心等品质提升类设施,并鼓励商业空间加强艺术感和体验感。 

图11. 便捷艺术的休闲服务空间


04

设施布局

     《导则》倡导公共服务设施在布局上满足“三个优先”,包括:

       1)老幼人群优先 :老幼设施优先布局在离家5-10min的范围内,并集中设置关联度大的设施。

       2)服务半径优先 :设施总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单个设施可进行小微化的调整和适应,以确保步行可达。

       3)区位选址优先 :公益性设施优先布局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段。

图12. 设施布局原则概念示意图


05

 设施共享

       借鉴共享经济的经验,发挥设施共享的积极作用,《导则》鼓励设施的复合设置,形成“一站式”服务中心;鼓励设施的分时共享,提高空间利用率;鼓励资源的开放共享 ,地块的附属服务设施分时段对外开放,为居民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图13. 设施共享案例:上海漕河泾产业社区


注:

1.本书可在京东图书、亚马逊、当当网等平台上阅购,感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