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松程岭乡凿山仙洞内

 夜黑心明 2017-12-15

凿山仙洞位于程岭乡凿山村境内。位于凿山山脉的东部尽头,距县城15公里,由宿许公路的桥头,转白子口乡村公路,至三仙庵下车,向东步行400米即到洞口。凿山仙洞系石灰石地质岩层,经千万年的风化和地下水相容而形成的钟乳石溶洞。



凿山仙洞是古时“宿松十景”之一。历史上政客骚人常常到此游览,现存古诗近十首,赞之曰:“枯风顶上有清香”,“元幽不自曲中生”“石乳熏风片片香”…也发出了“洞门深闭几神仙”的感慨。



今存凿山仙洞虽不见历史旅游的繁华,却仍有游览、观赏、考究的价值。洞口在坡顶层岩下,层层石块狭缝中长出了灌木荆棘。旁有石墩、碎石,杂有黄晶石子。登高临风,对日玩石,颇具诗意。



相传凿山洞有十八重(无考),今能进入观赏的只有三重,

第一重

洞高20米、宽30米、呈三角形,顶端为尖角、底面平坦开阔,石壁多为层岩,层岩厚薄不均,一顺斜向,本属天然却似人工。底部有一小口,高不足一米,宽约1.5米,俯身方可进入。进入后渐高渐窄,能容一人直立探步,十余米后又是宽阔大石殿。黑乎乎的对面不见游伴,只有一层余光经窄缝射入可见一线光亮,几十瓦的手电筒在二重洞殿内也只有晕黄一缕弱光。



第二重

洞殿高约30米,整体呈穹顶形,底面近圆形,直径30米光景。周边是整块岩石,壁有小洞,形若神龛。借助电筒微光,可见石钟、石乳。石乳形状别致,如鱼、如鸟、如龙、如花、如人。千姿百态、越看越生神想。西壁上的一板石乳群,酷似国画。下面是巨大的灵芝,上面端坐一尊慈佛,旁有莲花,栩栩如生,令人静心向善,邪念净除。穹顶上蝙蝠数千,黑压压一片,叫声似百鸟出林,底面上多是蝙粪与沉泥,软绵绵,气味殊闻。第二重径深有一石笋如门如人,石笋背后又有一狭窄小洞,能容人侧身进入,通向第三重,弯弯曲曲、峥嵘突兀,阴森森的,少有游人探其终境。据传洞底下溶洞交织、有暗流、地下河、河通江湖。



凿山仙洞传说颇多。唐朝诗人罗隐曾经游历于此,以洞穴为家,以松竹为友,挽风沥雨,对日月而长哦。罗隐亲近百姓,百姓也很好客,彼此结下深厚友谊。后来民间传说却把罗隐神化,说他是凡身御口,出口灵验。他与凿山洞附近白子口一名叫梅花的贤惠女子有恋情,离开时点化梅花得道成仙。至今白子口仍留有三仙(梅花、金花、银花)庵。凿山洞能容千人,历朝战乱凿山仙洞都成为老百姓的避难场所。太平天国时期躲长矛(捻军)、抗战时期躲日寇。传说日寇占领宿松,侦察兵登上了凿山,站在凿山仙洞高坡上,洞内藏有几百民众却全然不知。他们用望远镜向东一望,望到泊湖水茫茫一片,认为没有东进意义,使程岭人民免于灾难。



凿山仙洞因仙而闻名遐迩。在皖、鄂、赣三省民间颇负盛名。文革期间,迷信、赌博一时盛起。宿松、太湖、望江、彭泽、湖口、东至、黄梅七县信男善女纷纷到此求神问卜,日近万人。凿山仙洞周围有装神的、有求神的、有赌博的、有做买卖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叫声鼎沸。这是凿山仙洞有史以来最热闹、最混乱的场景。今后如有人正面引导,开发资源,还其旅游价值,可让凿山清音传得更远。

凿山仙洞真的神奇,称之仙洞名实无愧。






 —— 八期农产品推荐  ——

五香花生米坚果零食特产小吃


2年农家正宗土鸡滋补老母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