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验案-低血压案

 明月翠竹 2017-12-15

导 读“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功能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惊。其临床指征为“心动悸、脉结代”。医者深得其诣,借以治疗“低血压”病,疗效卓著。拓展了经方应用范围,充分说明中医治病只要抓准了病机,异病亦可同治。中医之先进性由此可见一斑。

分享地点:基层中医之家

分享时间: 2017-11-03

分享医生:广东省江门市星河中医诊所  赵三中

病例 

某女,28岁,201788日面诊。主诉:经常头晕。低血压多年。

四诊资料:怕冷,有汗出但较少出汗,消化尚好,偶感口渴,饮水较多,喜热饮,大便偶尔干结,次数较少,月经量少,腹部偶尔坠痛,偶尔心慌,心电图检查有心律不齐。舌淡红苔薄白根部稍腻。脉左部微细,右部稍好,但整体偏弱,有过敏性鼻炎。


   处方:炙甘草20 生姜丝15 桂枝15 人参10 生地黄30 麦冬10 大枣10 当归10 麻仁10 肉苁蓉15 巴戟天15 鸡血藤30 熟地黄30 炒白术10  阿胶10克(烊化) 6付

   米酒3两加水煮药,煮40分钟到1小时。



临证思路  


  该患者脉左部微细,为血不足,脉结代,为气血两虚之候。综合诊断为气血虚弱。

  治宜炙甘草汤加味补益气血津液,加肉苁蓉、巴戟天、熟地补肾助生气血,加炒白术健脾以资生血,加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加米酒同煮是遵仲景原意,意在加强补血活血功效。

坚持用药六付,头晕愈,血压恢复正常,其它诸症亦减。


总  结  


     本案用经方炙甘草汤加味治疗低血压头晕诸症,抓住患者脉结代这一主证,径用经方炙甘草汤气血阴阳双补,以补血为主,心血得补,则心主血的功能恢复,脉象恢复正常,头晕和低血压得以治愈。《伤寒论》原文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文概括了炙甘草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及主治证的特征。心动悸,即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心慌,脉结代本意为脉搏跳动不规律,中间有停顿,可简单理解为现在西医所说的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只要见到脉结代就可放胆使用炙甘草汤,再结合病人的症状综合辨证则更加准确。

   炙甘草汤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为辨证要点,临床为常用的气血阴阳双补之方,且本方寒热并用,有补有活,药性温和,效果极佳,凡气血不足,脉微弱及全身现虚弱症状,均可以本方化裁使用。


上期回顾:基层微课堂-方剂(三)小青龙汤


 所载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贯基层合作公众号—经方文化传播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写留言”跟贴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