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改大潮中,法院一位研究室主任的演说真情流露

 芬芳家园阿芳 2017-12-15

 


编者按:娄星区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打造了司改的“娄星模式”,紧接着,进行了内设机构的调整,由原来的19个整合为10个,据此,研究予以合并到政工室,以下为担任研究室主任且兼任员额法官的他在演讲测评大会的演讲,本公号予以择要刊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回顾一下我在法院的2O多年的工作历程,经历过了法院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从最高法院内部组织的初任法官考试,到司法考试,到审判长选任考试,到现在的员额制改革,可以说,每次的改革,我都积极参与,并以此为荣,因为我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中,能感受到我们法治的脉搏,此生无憾。现在我们娄星区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的内设机构改革又一次进入了整合期。我积极参加中层正职的遴选,将我的情况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党员。我政治立场坚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办案20多年,结案数千件,每一件案件均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基本上没有案件当事人因我所判案件不公而投诉过我。工作上尤其不愿给领导添麻烦,让领导们很省心。

作为一名员额法官。我审判经验丰富,能处理各类案件。我从事过民事审判、行政审判、刑事审判,可以说是案件的“全科医生”,通过审理各案件,既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有时虽然面对烦心的案件也曾焦虑过,但我换一种思路,带着感情办案,有时把小案例故事写入我的公众号文章,心态就完全不同了,故能在如潮水般涌来的案件中仍能应付自如。

作为一名研究室主任我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胜任中层正职岗位。今年我担任研究室主任期间,带领研究室全体同志,身先士卒,为娄星区法院的司改宣传鼓与呼。“娄星模式”的司改宣传报道多次在《人民法院报》刊登,还在《法制日报》《中国网》《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信息》《中央政法委工作信息》等中央媒体及中央机关有力地进行了宣传和推介,其成果还得到了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的批示,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不是我一个的人功劳,但却充分体现了一个研究室主任的能力与担当。这在娄星区法院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估计在以后的岁月中也难以再复制。现在研究室要合并了,做为一个研究主任,除了小伤感之外,更多的是动力。因为按照中央的改革方案,员额法官更多的是要从事审判工作,研究室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但他的功绩却永远记在娄星区法院的历史上,我以娄星区法院的研究室主任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同时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锻炼,让我成长。

当研究室主任后,有些朋友惊奇地问我,看不出你的潜力这么大,以前我们怎么没有发现。我对他们说,我平凡,是因为我低调做人,不喜欢张扬,我就像一颗锥子,当没有把它放到口袋里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锋芒,而一旦放入囊中,锋芒就立该显露出来了,所以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就是那万马奔腾中的一匹千里马,在座的各位均是我的伯乐。

现在又到考验我的时候了,如果领导们把我放到另一个业务部门,我也有能力让锥子锋芒毕露,(如我的头一样)闪闪发光。

当然,不是每次努力均会有结果,万一遴选不上,我也早有心里准备,毕竟我是一个经历过机构分分合合的人,在涟源法院工作时,我呆过的二个法庭都已合并了,现在我呆的研究室也要合并了,这符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我也能坦然面对。

如果没有当上一个中层正职,我想当一个单纯的员额法官也挺好的,努力办好自己的案件,争取在退休前办一二个经典案例,写入中国司法改革史,也不枉虚渡此生。

最后我想说,世事我曾努力,功成不必在意。

 

谢谢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