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各位同学问】2016.01.05天贤国学馆,传统文化与中医,肛瘘,佝偻后遗症,学习交流群,

 感通天下 2017-12-15

尊敬的曾老师,我是中山天贤国学馆的明朗,多次在中山明理学习,我太太也曾在明理共修课上听过你讲课,深受启迪,心甚景仰,我们夫妻不顾一切地办国学馆,教传统文化,心中很希望能更好地与中医结合起来。

另外我有个十四岁的女儿,从八岁开始读私塾,现在选择中医作为将来方向,正学习一些中医经典,我们希望为她选择些老师来指导学习。

由于我太太老家在潮州,她下周将回潮州拜山,想借此机会去拜访请教您,探讨一下是否可以将中医传承,结合经典诵读班,一起来开办?让学习经典的孩子,将来有着更明确的方向。一切看您方便。明朗鞠躬。

答,开办中医教学,从小儿做起是最好的,任之堂余师一直都心愿办任之中医学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啊,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要教学,而且要从小教。

小孩子正适合诵读经典,丹心学堂编了一套教材,就是大字读诵版的,这套教材编得很好,感恩无名氏老师送来十套给任之堂,余老师又送一套给我们,希望我们将来能从事中医少儿教育。

现在丹心学堂少儿中医普及做得很好,他们都有网络课程,大家可以去关注,特别是把这套中医教材拿来做课诵,加进晨读里面,用读诵经典,熟读成诵的方法,让孩子在最佳的记忆年岁里头,装进大量经典,好像牛吃草一样,等到一长大,那些经典的作用就越来越强大了,营养就开始变为力量了。

所以学国学的孩子有必要兼学一些中医经典,最起码《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序》,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记得一位大师讲过,传统文化的复兴,如果没有中医的复兴是不完整的,我们看古代的智慧之士,他们都集中在哪三个地方。

一个就是学而优则仕,在庙堂之上,忧国忧民,成为官员将相,治理天下,像范仲淹、曾国藩、王阳明。

第二个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如果没当官呢?他们又会干什么?他们大都隐匿于民间,习得医术,救济苍生,像山中宰相陶弘景,《德育故事》里也讲到,皇帝有事,都到山中请教他,还有药王孙思邈,皇帝多次请他入朝为官,他都在深山里头著书立说。也就是说许多学医之人,大都有将帅帝王之才,像叶天士、徐灵胎、傅青主、李东垣、王孟英、张锡纯、张景岳等都不是普通人物。

也就是说在医界里头,藏龙卧虎,都是最厉害的人物,融到里面来,把医籍做好,所以《四库全书》医部全录可是大宝库。

这些没有在庙堂上大展抱负,却往往在江湖山林之中隐居传承这千古绝学。

特别是医学,叶天士讲过,行医治病是功德言三不朽之事,在危难中救人是立功,古代医家救人从不规定要收多少钱,救人不求回报,这是立德,然后秉烛夜书,把医案记录下来,留给后世之人参考阅读,这叫立言,这是功德言三不朽最圆满的事业啊!

当然还有第三种,就是教书先生,历朝历代为官为相,甚至称王称霸的人很多,但很多都灰飞烟灭,相反这些伏生于草庐,隐匿于江湖,不求闻达之士,默默著书,却得到更多人的尊敬与感佩。

比如《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朱子家训》的作者朱柏庐,《小儿语》的作者吕得胜,他们大都甘得住清贫跟淡泊,以教学为己任,一辈子就凝练出那一两部著作,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最优秀的基因。

现在国学班办的很多,但是把国学跟中医结合起来办的班却不多,馆长能够让孩子早学国学早学中医,这是有长远之计,非常好,等元旦开班时,山林中也会来其他传统书院的老师们,大家都可以一同探讨中医跟国学如何巧妙结合,让学国学者有一技傍身,有济天下之志。

老师请问下肛瘘有没中药吃,大便拉不尽,擦不干净,有时又有自己还没感觉。

答,肛门是排泄糟粕的地方,《难经》上面讲,人有七冲门,从嘴巴到肛门这条管子有七个最重要的关口,比如幽门、阑门、魄门、贲门,这些地方都很容易停留积滞,气机郁结,长成痈肿热毒,像现在慢性胃炎,贲门癌,食道癌,阑尾炎,痔疮,这些疾病越来越多,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病从口入,无所顾忌地吃东西,身体就会肆无忌惮地长病,所以从食道炎到胃炎肠炎,肛周囊肿,这一整条消化道的问题,就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常清肠通腑。

现在很多人认为食物好不好吃,要看舌头,其实错了,要看肛门,肛门不点头,你浑身就难受,所以每天上厕所,你如果没有肠通腑畅,还很废纸,那么你几天的饮食,这段时间的吃东西,就有问题了。

赶紧吃粗糙一点,清淡一点,只要肛门不粘腻,断无难治之病,肛门肠道排泄不畅,人就不会真正舒服,因为你每天都处于大小便中毒状态,所以现在为什么很多脾气很臭,因为吃多肉,这些肉脂黏在肠道上,艰涩难排,水都冲不下,像焦糊那样,这种大便非常不健康,这种大便会让血液都臭浊,血液一臭浊,浑身就出大问题了。

你看到的是肛瘘或肛周囊肿,我们看到的是身体不能脏邪还腑,肛周囊肿是小问题,脏毒不能外排是大问题啊!

所以想要健康恢复生机,第一不能久坐,久坐后湿热都瘀在屁股肛周,所以要迈开腿。

第二不能够胡吃海塞,胡吃海塞,人就病得很快,大凡万物通达则健康,塞满则病痛,所以一个人能吃是福,他有东西吃是富,可是知道节制地吃,能知足,却是真正的贵,若能够让食于幼,不争夺贪吃,还能布施帮助他人,这就是智慧。所以从福到富到贵高智慧,一层一层,需要步步修上去,现在很多人还停留在洪福跟富有状态,根本还上升不到,清贵健康幸福智慧层面,所以才那么多病苦。

用药物来化病苦,欲望没有减少,就会有负作用,就像壮阳之药治阳痿,阳强过后,纵欲伤得更凶,最后就瘫痪一蹶不振,中风,这叫盈久必衰,用下火药来消炎,却不降低欲望,照样胡吃海塞,最后就会下到身体没火力,下出心慌心悸,手脚发凉,胃下垂脱肛来。所以救人病的一时可能是药物,但救人命的必定要靠智慧,要靠这些经教伏心之术。

不然的话,越富贵就越容易长疮痈肿毒,容易走富不过三代,皇帝不长命这种魔咒里头去。

请问,刚两岁的小孩,偏瘦,吃饭还行可能是吸收不好。被查出佝偻病后遗症,说是缺钙和维生素d,不知道中医有什么好办法?谢谢您!

答,万物生长靠太阳,但也靠锻炼,第三步才靠营养,所以阳光加锻炼加营养,才等于健康,一个地方贫穷落后,缺衣少食,为什么?道路不通,郁在那里,所以人郁闷啊,就会缺钙,缺锌,缺铁,会贫血,这叫百病皆生于气郁。

很多老年人,开心欢乐的,营养一下供应到皮肉筋骨脉上去,吃得很少,身体却很健康,没讲究营养,身体却从不缺营养,相反另外一些老年人,经常抑郁寡欢,不去付出利他,天天讲究最好的营养,却老是缺钙,缺血,缺这缺那,因为人一郁闷,营养都憋住,分布不到需要的地方去。

一个家庭气氛千万别郁住,只要有郁闷不和,这孩子肯定就会有不良影响,《黄帝内经》上面讲,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能行,也就是说一个人忧愁后,即使有营养,它也送不到筋骨去,我们治疗一些老年人抽筋,骨质疏松,就很有体会,让老年人疏肝解郁畅,情志,比老年人补钙补锌补铁效果更好。

现在我们很少去治老人抽筋缺钙,几剂逍遥散下去,抽筋减轻,腿脚有力,因为什么?因为你开心逍遥了,浑身上下有劲,哪有病呢?人病就因为没劲,没能量了,健的健字就是有力之义,有力曰健,哪种人有力?一种是人喝酒后胆气壮,力量雄,但酒后有副作用,酒让人昏沉,另外一种就是开心后,人开心后浑身有劲,吃得少干得多也不累。

古代有力量的人,他们都四少一多,哪四少?心中事少,口中话少,腹中食少,夜间睡少,那一多呢?能量多,气血多,干劲多,他们为什么能够修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只为自己而活,为自己力量就小,为他人为大众,力量就大,所以大家进山来学医学养生,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了什么而学,你如果为了一家温饱计,那太简单了,我们送一套普及学堂的书籍,你只要花几年把他精通熟读了,一家温饱绝对没问题,如果你是为天下苍生计,那又是另外一种教法,不是直接学习术上的东西,而是先要吃大苦,耐大劳,将身体练好,人后再利他助人,将德行积厚,厚德才能载物,你德薄了,稍微富贵一点,就受不了,好像现在孩子,由于没有习劳苦或利他,德积不厚,稍微吃饱穿暖就容易生病,父母也很揪心,但怎么也找不出原因,原因在哪里?在德上面啊,大德者必得其寿,德全不危。

故经典上讲,重积德则无不克。一个人一个家重视积德造福,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现在孩子贫血啊,缺钙啊,这都是缺德行修养的表现而已,如果忙于治这外面的枝枝叶叶,而不直接培根固本,就像看到树叶黄了,就在叶子上面,施肥用功,是不会有功劳的,必须直取其根本,根本在哪里?一个在家庭的德育教育,一个在家庭的老人身上,敬老幼才好,要往根上关心,才能枝繁叶茂。

你看缺钙是骨头里面的缺,骨头是先天,代表祖宗父母,我们要知道缺什么啊!不知道缺什么,你补什么都错。

你好,我也姓曾,女,七十年代生人,湖南永州人,曾经学过护理学和金融学,从事过多种行业的工作,在一所民办学校做过后勤工作,也在药店做过店员,今年来到东莞一家家具管理软件的公司做后勤工作,身心比较焦虑,紧张,脱发,心比较散乱,不能定下来;本人喜欢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老庄,《易》,禅悟,《黄帝内经》,《伤寒论》等都有阅读,也关注正安的,厚朴中医等中医文化组织发表的文章,特别是二零零柒年我的母亲因手术而意外死亡之后,引发了自己对生命的健康进行了思考,自己的健康也要靠自己掌握。最近因正安文化微信发表了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一篇文章从而关注了养心山庄,进而结识了你们,对龙山书院的中医普及学堂和任之堂的养心山庄的生活方式挺神往的,希望在新的一年伊始能够体验到你们的那种健康、丰富、有意义的山居生活,另建议建一个学习交流群,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不知是否可行

答,湖南曾姓,可能是曾公的后人,可以查一下族谱,曾氏之人是比较重视祖德的,在我们镇上的曾祖地里,门牌上就写着念祖德,自古素有天下有一曾而无二曾之说法,查族谱很有意义,什么是祖国,祖宗所造之国土,来养育子子孙孙的地方叫祖国,所以爱国之心,先从爱敬祖宗之心开始。

如果不能够念祖德,爱国之心啊,是很难抒发出来的,所以祖上有些立功德言的人物,要常感念,常见贤思齐,我们龙山书院可以建一个学习群,以供志同道合的人在上面学习,相互传阅资料,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现在有很多文稿,正在整理过程中,慢慢地整理校稿后,都将公布在群里头,让大家去共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些问题,可以汇集起来,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边元旦班可以报班,这期已基本人满,大家进山来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哦!山里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可能你翻越很多山头,都难以遇见其他人,健康是一种理念,理念上健康,才有身心灵的健康,任何养生之术,如果离开了理念,而依靠外界,高夸药物保健品价值的都不是《黄帝内经》所谓的上等养生。

人能够认识到回归简朴,衣不重彩,食不重味的生活,必获得安详的心境,跟健康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