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批90后正在丧失深度思考能力。

 黑色的救赎 2017-12-15

来自曾少贤

前几天和一位研究生同学聊天,他一直跟我抱怨现在即使努力读书,考个好成绩,拿到奖学金也没有什么用处。

我对于他的这个想法很是好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他跟我说之前一直有关注各种公众号等自媒体,这些自媒体从今年开始,就一直在宣扬“阶层固化”。

既然阶层已经固化了,那自己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实现大的翻身,还不如一直呆着原处,混吃等死呢!

听完他这番话,我再看了看他的精神状态,确实像是在混吃等死的样子。

01

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需要给予关注的,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把握的,很多时候依赖于大众传媒选择性的向你进行传播和灌输。

1968年美国举行了总统大选,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在选举的期间做了一项关于传播媒介(那时候是电视、电台和报纸)的报道是如何对选民产生影响的调查。

他们发现,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重要议程”的功能,通过大量且循环性的报道,大众传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简而言之,就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如果不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识别,我们就陷入媒体宣传什么,我们就接收、相信什么的尴尬境地。

可能你会认为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要比1968年的时候得到极大的增加,毕竟我们有了高速的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可以去百度、知乎、甚至谷歌获取想要的信息。

但实际上,我们往往患上了路径依赖症。

所谓的路径依赖症指的是当我们从某个媒体中获得与自己潜在的思维相符合的信息时,我们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它。

例如你喜欢各种所谓的干货,你就会经常浏览知乎;如果你喜欢八卦,你就会经常浏览微博;如果你喜欢轻松搞笑,你就会经常用快手和抖音。

这些媒体在你使用的过程中,会依据你的浏览记录和偏好,依照强大的算法不断给你推荐你喜欢的内容和资讯。

例如你在知乎上经常浏览各种妹纸的爆照帖子,那知乎就会在你下一次刷新的时候,多推荐这些帖子供你浏览。

慢慢地你就养成了使用习惯,成为了这个网站最忠实的用户,这个网站主流的观点和意见,也会慢慢地在潜意识影响着你,即使你丝毫没有察觉到。

02

在和那位同学交谈的过程中,我问他三个问题:什么是阶层固化?阶层固化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中国的阶层现在已经固化了?

面对这三个问题,他支支吾吾。

我们经常需要在短时间间内在一些模糊且不确定的问题中做出决策,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出答案的话,我们就会感到非常之难受。

这位同学就是在面对阶层固化这个宏大的问题时,自己的内心非常困惑,为了消除这个困惑,刚好在网上看到到处都在宣扬阶层固化的文章,于是就以为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心里面感到十分之踏实。

大部分人在面对模糊且不确定的决策问题时,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无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因为相对于混乱和不确定,任何明确的答案显得更好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类人称之为高认知闭合者。

高认知闭合者有强烈的自我强化动机,也就是说,当这位同学一旦相信阶层已经固化,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信念之后,就不会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和追问,更不会说想要去查找更加专业的文献和论文。

他们会一直抱着已有的观点不放,即使这个观点对于他们来说,是错误的,是有害的。

阶层固不固化,其实你翻开很多自媒体所撰写的文章,大多数都是用个例来论证、推导出结论。

什么清洁工人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依旧是替人打工,依旧买不起房;什么城市底层的白领,即使是名校毕业,依旧是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天天挤地铁;什么名校毕业生出来,依旧是去卖猪肉,一张文凭终究干不过别人的一个好爹。

自媒体特别擅长用情绪来挑拨受众的G点,即便观点漏洞百出,甚至可以说语无伦次,只要符合受众的偏好,立刻就能获得无数的转发和点赞。

早在1963年的时候,美国的政治学家科恩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很多时候,媒体在告诉人们“如何想”(how to think)方面都表现地不怎么样,但在告诉人们去“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方面却惊人地成功。

自媒体不会告诉你阶层为什么会固化,也不会告诉你阶层是不是固化了,更不会跟你说我国是不是正在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老路,阶层固化是必经之路。

他们只会告诉你:阶层已经固化了!不要奋斗了!混吃等死吧!

03

事实上,面对自媒体到处宣扬阶层固化这个问题时,只要你积极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弄清楚这个概念,你就会明白,其实中国目前的阶层,还没有达到固化的程度。

衡量一个社会阶层有没有固化,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代际流动,也就是父母从事的职业和你现在的职业之间的变动;另外一个是代内流动,指的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发生的变动。

据研究表明,将近6成的社会成员不再与父母从事相同的职业,其中又有将近6成流动到比父母职位更好的阶层。

年近中年的清洁阿姨辛辛苦苦把孩子供上大学,孩子毕业之后不再从事和母亲一样辛劳的职业,这就是代际往上流动最好的例子。

同样的,代内流动也呈现出这样的趋势,1990年仅有不到2成的社会成员相比第一份工作改变了职业地位,但到201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上升到了近6成,其中有2/3实现了上升的流动。

毕业后由一个小白领,通过几年的打拼,上升到了经理,或者能力更加优秀者,出来自己自主创业,这不是代内流动最好的例子吗?

当然,要在一个模糊且非常不确定的决策问题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毕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人都是非常懒惰的,一听到需要辛辛苦苦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立刻就产生了逃避的心理,于是就甘愿把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拱手交给别人。

我们让别人去帮我们读书,我们让别人代替我们去思考,我们让别人去替我们做出选择。

我们害怕自己去费劲思考,我们害怕可能会得出自己不想要的答案,我们更加害怕自己得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

很多人甘愿把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交予他人,就是不用为决策进行负责,一旦出现任何的差错,立刻就可以把责任甩给他人:

瞧,这都是别人给我出的馊主意。

04

最后,我想给你一些关于如何深度思考的建议:

1,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逃离路径依赖。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当某一个网站已经把我们的习性给摸得非常清楚,我们喜欢什么东西就推送什么东西给我们的时候,就一定要对此保持警惕。

因为它很有可能会把你的思维设定在它的框架之中。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单单依靠某个信息渠道去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要去看看别的网站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差别体现在哪里。

2,多问一句为什么,不要急于得出答案。

遇到别人向你灌输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记得在心里面打一个为什么,这样可以避免让自己变成他人的跑马场。

不要害怕自己给自己提问,不要害怕模糊和不确定性。

因为正是这句为什么,才会促使你去查找资料,收集素材,从而让这个疑问得以解决。否则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个视频,都意味着你已经达到了终点站。

你要试着把它变成起点,即使它没有终点。

3,自己给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热门的综艺节目、无数的新闻热点、数不胜数的明星花边,这些东西看似非常重要,但也只是大众媒体给你定义为非常重要而已。

因为他们深知你会盲目从众,你会为了博取大家的喜欢,你会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你一定会去看这些节目和新闻。

你要夺回自己身体和灵魂的掌握权。

在30岁之前,尝试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即便这件事情会让你看起来很特立独行,很与众不同,但至少证明,你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硬生生地活成别人想要的那个样子。

主流观点都希望你能赚大钱,都希望你能身材保持苗条,都希望你人缘非常好,但这些主流观点,如果不加以辨别就接受的话,就会让主流观点掌握了你,而不是你自己掌握了自己。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你来说,非常重要。

希望对你们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