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大小熊猫哥 2017-12-16

 

一、 西域人种复杂性的缘由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西域有广义和狭义概念之分。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中亚、西亚等地。

 

先秦时期(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3世纪)

西域是世界人种的博物馆。

广义的西域人种主要有高加索人(白色人种,又称欧罗巴人,含雅利安人、斯基泰人、塞种人、萨迦人)、印欧人(白色人种,赫梯人、米底人、古波斯人、吐火罗人)、蒙古利亚人(黄色人种,含华夏族群西戎、匈奴、汉族、羌族等)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胡辣羊蹄添加标注)

据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的记载,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欧亚大陆分布的斯基泰人五大部族:

一是秃头的阿尔吉派欧伊人,分布在哈萨克丘陵地带;

(体型特征:不分男女都是秃头、狮子鼻、下颚巨大,居住在高山脚下)

二是伊赛多涅斯人(乌孙人的先民)分布在伊犁河、楚河流域;在锡尔河与玛撒该塔伊人隔河相对;

三是阿里玛斯波伊人分布在斋桑湖附近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东面住着看守黄金的格律普斯,在希腊神话中,格律普斯是一种狮身鹰头怪兽希罗多德以此作为阿尔泰部落的象征性命名。

(体型特征:毛发毵毵、面貌奇特、前额独眼)

.玛撒该塔伊人分布在阿拉克塞斯河(锡尔河)对岸,与伊赛多涅斯人隔河相对;咸海以东广阔平原地带;(索格狄亚那—康居-粟特)

(体型特征:衣服、生活方式都与斯基泰人相同,“玛撒”意为大,是一个强大的斯基泰部族,波斯人称其为“萨迦”或“萨喀”。)

.撒乌罗玛泰伊人分布在塔纳伊斯河(顿河)以东;与伊塞顿人隔河相对;塔纳伊斯河流入麦奥提斯湖(亚速海)

上列部族习俗语言相同,都属于印欧人,说着印欧语系的斯基泰语。共同特点,不论北方的游牧民,还是南方的定居农民,都戴和斯基泰人一样的尖顶高帽子。

波斯纳黑希鲁斯塔木的楔形文字石刻傻女,曾提到萨迦人的三个集团:

1.豪玛瓦尔格.萨迦人,分布在费尔干纳盆地及帕米尔.阿赖岭等地;

2.提格拉豪达.萨迦人,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草原地带;即从帕米尔、阿赖岭以北,包括塔什干、天山以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及西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

3.提艾伊.达拉伊雅.萨迦人,意为海或河那边的萨迦人,分布在阿姆河以北、咸海以东,索格狄亚那之地。

无论希罗多德的著作还是波斯文献,都是以其定居地区之名来称呼之。如玛尔吉亚那(谋夫)人、巴克特里亚人、花拉子模人、帕尔提亚人等等。印度人同波斯人一样,对中亚操斯基泰语的部族,也称之为萨喀人。斯基泰人的语言,属于东伊朗语。

中亚一些绿洲地区的居民所说的语言,同斯基泰语差不多。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曾指出,花拉子模人是属于玛撒该塔伊人和萨迦人的一部分。又说索格狄亚那人与巴克特里亚人在生活习俗上同游牧人很少区别。他还说明:米底人、波斯人、巴克特里亚人、索格狄亚那人等所说的语言都是一样的,鲜有区别。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也说:“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音,然大同俗,相知言。”中西史料说法一致,表明中亚各地农牧民说着不同的伊朗方言,可以相互了解。

塞人是中国史料中对天山以北操斯基泰语的游牧民族的别称;(中国学者杨宪益认为塞人即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西戎。)

汉文古籍传说在唐尧时期曾把活动在江淮、荆州一带的三苗部落驱赶到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以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西羌人,分布在阿尔金山、昆仑山一带。

分布在罗布泊地区的罗布人,属高加索人种。

 

二、游牧民族起源及远古迁徙概况

 

1)马的起源在东亚和中亚,马的驯养始于中亚,大约在青铜时代。即公元前2二千纪前期,以中亚草原为故乡的游牧部落东众多的部落中分离出来,形成与农业经济相对立的两种经济。

2)公元前二千纪末到前一千纪初,铜器和细石器并用时期,安德罗诺文化的最后阶段,过渡到游牧经济。公元前1800年前后,雅利安人瓦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东南游动,最后到达印度。另一部分则向西和西南方迁移,进入肥沃的新月形地带边沿的山区,这部分印欧人被称为伊朗人,即雅利安人的变音。

3)公元前1766年——前1112年,早在殷商时代,即有人(丁零人)从中国北部迁移到叶尼塞河流域,同当地的欧罗巴人种融合一体,公元前1200——千700年(商周时期),青铜时代末期,形成卡拉苏克文化。

4)公元前9——前8世纪,一些斯基泰部落与奇姆美利亚人游牧于黑海以北的草原。斯基泰文化属于铁器时代的文化。

5)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秦兴,开始伐西戎,先后四次(前825年,前778年,前770年,前753年)进攻西戎(即塞人)引起欧亚大陆民族西迁大潮,公元前625年,钦麦尔人、米底人、斯基泰人开始进入西亚,斯基泰人联合米底人和迦勒底人攻灭亚述王国,米底强国代之而起。亚述帝国的灭亡实由于塞人的西侵,最早产生影响的是秦穆公伐西戎。

希罗多德的著作描述:首先是阿里玛斯波伊人将伊赛多涅斯人从其居地赶出来,而伊赛多涅斯人又战胜了与其相邻的玛撒该塔伊人,玛撒该塔伊人又战胜了斯基泰人,这才迫使斯基泰人入侵奇姆美利亚人的居地。而最初促使阿里玛斯波伊人向西进攻的原因就是秦国向西驱逐西戎。经过上述由东向西驱逐挤压的波浪式欧亚大陆民族西迁,原先居住在中亚西亚游牧的斯基泰人,由于在战争中战败而在玛撒该塔伊人的压力下,越过了阿拉克塞斯河,逃到了奇姆美利亚人的土地,斯基泰人由于追踪奇姆美利亚人而侵入了亚细亚(伊朗西北),并灭亡了米底帝国。据说斯基泰人在追击奇姆美利亚人中,因为迷路而攻入米底帝国的。奇姆美利亚人是一直沿着海岸逃跑的,而斯基泰人追击时却沿着右手的高加索前进,因此他们最后欂栌竟把前进的路线转向内陆而进入了米底的领土。

经过上述的民族迁移,斯基泰人在公元前7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时,已经占据了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东起顿河西至多瑙河)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把与希腊相邻的那部分印欧部落统称为斯基泰人,其中又分为农业斯基泰人和斯基泰游牧民,对于更东面更远的地方由于希腊人不了解,希罗多德都付之阙如。他十分遗憾地说“因为找不到任何一个人敢说他亲眼看见过那里,即使是阿里斯铁阿斯(古希腊吟游诗人)也不曾说他去过比以赛多涅斯人的地区更远的地方。”

4)公元前7世纪,花拉子模农业文化。中亚琐罗亚斯德创立祆教(拜火教),流行于伊朗和中亚一带,公元前6世纪被大流士定为古波斯帝国国教,随后流行于西域。公元前7世纪末——前3世纪,斯基泰人占据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东起顿河细致多瑙河)。

5)公元前6——千4世纪,阿赫门王朝统治波斯。公元前5世纪,印度列国混战时期,悉达多创立佛教。

6)公元前550年,波斯攻灭米底,居鲁士建立波斯帝国。公元前545——前539年间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和索格狄亚那,势力到达锡尔河南岸。波斯建立居鲁士城等据点用以控制交通要道,作为进攻游牧人的基地。公元前518——512年间,波斯王大流士先后远征玛撒该塔伊人和斯基泰人,征服印度旁遮普,将其划为波斯一个郡。

7)公元前329——前312年,亚历山大东征伊朗,征服中亚;公元前312——前250年,塞琉古王朝统治中亚;公元前320年,印度孔雀王朝创立。

8)古希腊(公元前800-公元前146年)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相对应。解忧公主在西域时期,与三权分立的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10——公元前27年)晚期相对应。公元前81-79,苏拉的独裁,公元前60,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克拉苏)同盟,公元前43,后三巨头(马可·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同盟。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共和国宣告灭亡,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秦汉时期:

中亚本因波斯帝国的入侵和亚历山大东征,月氏人西迁,居民和民族十分复杂。公元前1世纪后,由于佛教的传播,印度人进入喀布河流域、克什米尔与健陀罗等地,也进入了新疆于阗、龟兹等地区,西域成了东西方人种交汇地带。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三、西域居民部族分布概况

 

斯基泰人受玛撒该塔伊人的扩张压力,从中亚草原迁移到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

萨迦人是希腊人对中亚地区操斯基泰语民族的称谓,萨迦人分布在分布在锡尔河以南阿姆河以北、咸海以东;萨迦人是古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劲敌,波斯王居鲁士入侵并统治中亚,最后却在与玛撒该塔伊人的女王托米丽司的一场战争中惨败战死,波斯王大流士公元前518年远征玛撒该塔伊人也遭到失败;大流士还曾进攻南俄的斯基泰人,终因不能适应斯基泰人的战术而撤退。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中亚,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也不得不恩威并施,采用和亲方式巩固与当地贵族的联盟,他自己还娶了索格狄亚那王的女儿罗克珊娜为妻,并采用当地的制度和风俗习惯,以争取当地民族的归附。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对中亚的服饰、制度与习惯也身体力行。他手下的将领塞琉古也奉亚历山大之命,娶了粟特太守斯匹达马女儿阿帕密为妻。即使这样,亚历山大大帝也为镇压和征服索格狄亚那人绞尽脑汁。亚历山大推行殖民政策,大量移民希腊人、马其顿人到东方,定居并与当地人通婚,还在中亚修筑城墙,实行军事屯垦,实施马其顿的制度,希腊人统治中亚期间,也带来了希腊文化和习惯,城镇的兴起促进了中亚商业活动与国际贸易,这对推动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塞琉古王朝像亚历山大一样,在中亚实行殖民统治,设立希腊人定居的村庄和城镇,以保卫帝国的东北边境,塞琉古王朝虽然在中亚建城、屯垦、殖民和戍兵,但中亚草原地区的游牧人的入侵,仍然是塞琉古国家的严重威胁,中亚萨迦部落和索格狄亚那人、巴克特里亚人等不断反抗塞琉古王朝的统治,中亚各族人民的斗争,直到公元前2世纪40年代希腊统治者的最后垮台。

希腊史学家对葱岭以东的国家知之甚少,充满神秘感,古代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居民为赛里斯人,实属张冠李戴。希腊史学家对伏尔加河以东、西西伯利亚到中亚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言之不详。拟或也是月氏人的来源之谜东西方史料出现断层的缘故。

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班固,对西域各国各族的了解,仅限于张骞出使西域所见所闻,囿于匈奴、乌孙、月氏等游牧民族没有文字记载,西方的史料又无法接触,不了解远古时期西域众多繁杂的民族来龙去脉,只知乌孙故地在敦煌祁连之间,不知伊犁河、楚河流域就是乌孙人的故乡,只知月氏人从河西迁往大夏,不知月氏先民从何而来。

发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的月氏人,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最东到达河西走廊。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公元前177——176),匈奴出征月氏,大获全胜,进而控制了月氏西部的乌孙、呼揭及楼兰等塔里木盆地周边诸国。大月氏人西迁到伊犁河流域,原游牧于这一带的塞人不敌,大部分塞人西迁伊塞克湖和楚河、塔拉斯河一带,还有些塞人残部溃败中南逃,散布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

乌孙人从伊犁河楚河流域东迁到天山以北,游牧于吉木萨尔至哈密、巴里坤一带,至匈奴冒顿单于时期,游牧在敦煌和祁连山一带;公元前177年匈奴击败月氏,大月氏向西逃亡途中洗劫了乌孙,乌孙王难兜靡被杀,乌孙亡国。

公元前174年至前160年间,乌孙王猎骄靡在匈奴的帮助下联合乌孙旧部,再次驱逐大月氏,重回故乡伊犁河—楚河流域,建都赤谷城。大月氏西迁到锡尔河北岸。塞人分散逃亡,散布在克什米尔、健陀罗、以及印度半岛和伊朗东南部锡斯坦等地,建立自己的国家。

花拉子模人分布在阿姆河下游及咸海沿岸地带;奄蔡人分布在咸海与里海一带,后来改称阿兰聊。

公元前141年至前128年间,大月氏会同亚细部、帕西安部、萨卡劳卡伊部中亚游牧部族联合入侵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巴克特里亚亡国。

公元前135年大月氏人越过阿姆河灭大夏,随后进入五部翎侯分立时期,基本上和睦相处一百多年。

公元24——25年间,丘就却统一大月氏五部翎侯,创建贵霜帝国。贵霜王朝同康居人关系密切,公元84年前,大月氏和康居联姻结盟,贵霜王朝和天山南路诸绿洲的陈帮助过也有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了他们之间的争斗。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贵霜王朝不但帮助班超平定疏勒反叛,还帮助东汉击败莎车叛乱。还曾遣使向东汉供奉珍宝,要求东汉出嫁公主和亲结盟,班超没有答应。因此贵霜对东汉怨恨不满,公元90年派其副王率兵七万进攻班超,被班超用计击败,从此每年都向东汉贡献礼物。贵霜帝国地处中国和安息之间,控制着丝绸贸易通道,阻扰罗马同中国的直接往来。由于安息的垄断,迫使当时盛产丝绸的中国与消费丝绸最大的罗马帝国,不得不农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贵霜帝国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就是佛教的东传。贵霜帝国极力向外传播佛教,使该教的影响远及四方。

公元3世纪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四、吐火罗人与吐火罗语

 

吐火罗人:又称都货罗人,覩货逻人,上古称为月氏,月氏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月氏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发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最东到达河西走廊。公元前2世纪40年代塞人中的吐火罗部落开始建立大夏国,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塞人将其地称为吐火罗斯坦,大月氏西迁后入主其国,公元20——30年代建立贵霜帝国。

吐火罗人泛指讲吐火罗语的游牧民族,包括于阗、大月氏、龟兹、焉耆、吐鲁番、鄯善、楼兰等。其中焉耆语为甲种吐火罗语,龟兹语为乙种吐火罗语。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原指在库车、焉耆、吐鲁番一带发现的用印度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古代民族文字(从左到右横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记录吐火罗语的文被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北部发现,现在,我国所谓的“吐火罗文”已被正式订正为焉耆——龟兹文。而用这种文字书写的语言则被订正为焉耆——龟兹语。大多数现有的吐火罗文卷本被保存在柏林和巴黎。另外,也有部分文本可以在伦敦、加尔各答、圣彼得堡和日本的一些地方被找到,这归功于英印联合探险队以及来自俄罗斯和日本探险队的参与。

吐火罗人这个叫法是希腊人的他族命名,入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把帕米尔以西的人称作吐火罗(Τόχαροι)。吐火罗人就是月氏人,与南下建立贵霜王国的贵霜月氏人同属月氏族,月氏是汉文典籍的叫法。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衰落以后,塞种人开始入侵巴克特里亚,接着大月氏人在张骞到达前征服巴克特里亚。大致居住于阿姆河以南、帕米尔高原以西、兴都库什山脉以北这一广大地区。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五、西域各族语言文字分布特点

 

王治来著《中亚通史》认为,公元前从帕米尔往西到安息的广大地区,中亚的游牧民族和定居农耕居民,都说大同小异的东伊朗语。公元前250年,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宣布独立,脱离塞琉古王朝。从秦始皇称帝前五年(前250年)到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已享国近一个半世。在公元1世纪以前希腊文在巴克特里亚一直通用,直到公元2世纪才逐渐废弃。在阿富汗的苏尔赫.科塔尔曾发现二十五行铭文,其语言是东伊朗语,而字母则是希腊文,贵霜王的钱币上也见过这种文字。这种以希腊文学的巴克特里亚地方方言,被称为贵霜文。粟特文通行于贵霜北部的中亚地区,佉卢文则通行于旁遮普与西北印度的其他地方。随着商业范围的扩展和佛教向东传播,这些文字也同时向东传播。粟特文传到中亚北部草原地区的游牧人当中。而佉卢文则传到了塔里木盆地。其时间当在公元2世纪以后,不会更早。

汉代城郭诸国的民族成分复杂,所以使用的语言文字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地说,丝路北道诸国流行婆罗迷文字书写的吐火罗语,称为龟兹——焉耆语。这种语言又分为龟兹和焉耆两种方言。一种流行于高昌、焉耆一带,称甲种吐火罗语;一种流行于龟兹地区,称为乙种吐火罗语。丝路南道鄯善诸国流行的民间语言仍是楼兰语。于阗地区除了流行古于阗文所代表的塞克语外,还流行以佉卢文为代表的“印度俗语”。随着中原汉族人民的大量移入,汉语文也在西域城郭诸国中广泛流行。一些上层贵族使用的比较多,他们在文化上,瀚文化程度是很高的。上述各类语言文字最初是写在木牍上,有些也写在皮革上,后来逐渐使用纸张。(参见薛宗正主编《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

 

2016423——24日梳理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