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北方民族(7)西域众多的少数民族:月氏 塞种和乌孙(上)

 [南国风] 2023-06-19 发布于浙江

自西周、春秋起,居住中原的人们把四周侵扰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周“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公元前771年)的周幽王就是被西戎兵打败的。

最早有记载北狄战事的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之战(公元前664年)。在追击中,齐军一度在迷谷处迷路,幸赖管仲足智多谋,找了几匹孤竹国老马(老马识途),将全军带出迷谷。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 西域诸族

自汉代以来,史书中的“西域”就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到中亚、西亚的地区。狭义上的西域则指两关以西、昆仑山以北、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的西域诸国,即现在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及中亚部分地区。

公元前3世纪以前(战国末至秦朝),西域天山以北草原地带的游牧部族主要有月氏(读音月支)、塞种、乌孙等。天山以南主要是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因国小民少,常受北方游牧民族支配。

匈奴头曼单于时期,月氏极盛,曾迫使头曼送太子冒顿为质子。后来,冒顿单于杀父即位后,匈奴逐渐强大,从月氏手中夺得楼兰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的统治权,月氏主力(史称大月氏)西迁到伊犁河、楚河流域。而老弱残部则留在原地,史称小月氏。

由于大月氏的被迫到来,此前居住伊犁河一带的塞种人势单力薄,只得迁离,除一部分南下散居帕米尔各地外,大部分都退往更西北的锡尔河(今乌兹别克斯坦)北岸。

到了公元前130年,原来游牧于今哈密附近的乌孙,在匈奴军臣单于的支持下,大破月氏,将其驱离伊犁河、楚河流域,乌孙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西域大国。

伊犁河流域

1. 月氏

商代时的《伊尹朝献商书》中就有提到月氏。西周《逸周书·王会解》中称其为禺氏,分布在西周的正北方。《穆天子传》中称作禺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海内东经》开始称作月支。

月氏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或东伊朗方言。似属于欧罗巴人种。西方史学家认为大月氏就是古希腊文献中提到的吐火罗人。

秦、汉之际,月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在匈奴崛起前,月氏曾是草原游牧各国之长,“随畜移徙”。

大月氏王庭祭祀坛

自匈奴冒顿单于即位后,公元前205~前202年间,月氏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屡屡失败。公元前177年,月氏在敦煌附近打败乌孙,杀乌孙首领难兜靡,乌孙残部逃奔匈奴求救。

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打败月氏,并夺取月氏属部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至若羌一带)、乌孙(河西走廊西北部)、呼揭(今阿尔泰山至斋桑泊一带)等26国。

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不久又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为饮酒之器。月氏大部西迁至伊犁河流域,赶走了当地的塞种人。

大月氏西迁图

此后,大月氏在伊犁河流域停留了10多年。公元前161年,匈奴扶持的乌孙王猎骄靡攻破大月氏,为其父报仇,夺取了伊犁河流域。

大月氏再次远迁,经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南下击败大夏(即阿姆河上游一带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王庭于妫水(今阿姆河)北。从此便离开中国,立国于中亚地区。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时,曾派张骞出使大月氏联络,企图建立反匈奴联盟,最终因大月氏贪图富饶安乐,无意东归复仇而作罢。

张骞出使大月氏,虽未达到军事目的,但开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王朝同西北各民族的联系,为中国同中亚和西亚各国的往来交流奠定了基础,从而开辟了丝绸之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约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大月氏的贵霜翕侯建立贵霜帝国,2世纪初成为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公元3世纪王国分裂,直到5世纪才亡于另一崛起的少数民族嚈哒(读音燕达)。

月支贵霜王国存在的数百年间,曾多次与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历史上盛行的佛教,就是在东汉初由大月氏贵霜王国传入的。

大月氏虽多次西迁,但其在故地仍留有不少老弱余部,即小月氏。小月氏在东汉三国时期比较活跃。《史记·大宛列传》载,大月氏人西迁以后,“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后汉书·西羌传》则称:“其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诸羌居止,遂与共婚姻。”

到东汉时,其服饰、饮食和语言已“略与羌同”。西晋以后,小月氏已不再见于史记。

2. 塞种

塞种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见于波斯大流士一世(约前558-前486)的贝希斯坦碑铭文中。原为横跨欧亚草原的斯基泰人之一支,语言属东伊朗语。应是最早的游牧民族,以善用车辆而闻名。

塞种人戴高而直的尖顶硬帽。塞人勇武善战,曾先后同波斯帝国和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交战。在西方史籍中称为塞克(Saka)人。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和地理文献中曾多次提到塞种人。

波斯石壁上的尖冒塞种人

自先秦至汉初,有一支斯基泰人一路东迁,来到中亚锡尔河以北一带,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斯基泰人身材矮壮,蓝眼隆鼻多须,《汉书·西域传》称之为塞种。塞人有王,大月氏就曾“西破塞种逼走塞王”。

公元前170年前后,塞种在月氏压迫下离开伊犁河流域(留下部分数年后并入乌孙)。分为数支,一支南下疏勒(今新疆喀什),建立了捐毒(今新疆乌恰县)、休循(今帕米尔高原北麓阿赖谷地)、罽宾(今克什米尔)等国。其中以罽宾国最大最强,与汉朝时有往来。

斯基泰人东迁图

还有一部分塞种人东向进入塔里木盆地绿洲,建立了若干城郭小国,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灭亡,塞种人也被其他少数民族同化。

古代塞种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分布在今哈萨克草原的哈萨克人中,有塞克-托哈拉克、别斯塞克、波尔塞克和卡尔塞克等部落,这些带有塞克名称的部落,都是古代塞种人的后裔。

斯基泰士兵

3. 乌孙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国家之一,乌孙人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共同游牧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和敦煌之间,北邻匈奴人。

公元前177年,月氏攻杀乌孙王难兜靡后,乌孙王子猎骄靡(刚出生)被部众包裹着投奔匈奴。十几年后,猎骄靡长大成人,在匈奴单于的帮助下,猎骄靡带领部众向西攻破已逃到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复仇成功。从此,乌孙部族留居伊犁河流域。

乌孙西迁后,疆域大增:东接乌贪訾离(今新疆呼图壁县);西连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西北以塔拉斯河为界(康居);南与城郭诸国相隔(天山山脉)。

公元前约160年,乌孙定都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由于吸收了当地的塞种人和月氏人,乌孙人口也迅速增加。西汉时,乌孙人口达到12万户,人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

乌孙也是游牧民族,“不田作耕种,随畜逐水草”。居住饮食方面:“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伊犁河流域牧草茂密,高及马腹,适合牧养马、牛等大型牲畜。

乌孙自古盛产马匹,富人有马多达四五千匹。汉武帝初得乌孙马时,称之为“天马”。后来得大宛汗血宝马,更为健壮,就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

乌孙天马

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后,日渐富强,但畏惧匈奴之强而羁事之。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对匈奴发起马邑之战,汉军节节胜利,至公元前119年,“从金城(兰州)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同乌孙建立了联系。张骞奉武帝之命,劝昆莫猎骄靡带乌孙部族重回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抗击匈奴侵扰未果。三年后,张骞回到长安,西汉将细君公主嫁给昆莫猎骄靡。

十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军须靡继位,细君公主公元前105年病逝,汉朝又将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双方结成紧密的同盟关系。

乌孙与西汉和亲之初,只是为了牵制匈奴,并非要与西汉共击匈奴。而“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位在汉公主之上。

乌孙这种左右逢源的态度一直延续到汉昭帝末年。公元前74年,匈奴单于发大兵进攻乌孙,侵占土地,劫掠人口,命乌孙交出汉公主,断绝与汉朝的联系。

同年,汉昭帝驾崩,汉宣帝继位,次年,解忧公主及乌孙昆莫又遣使向汉求援,汉宣帝发骑兵15万,派遣五将军分道并出,乌孙昆莫亦率骑兵5万从西面配合,共击匈奴。

这次战役大挫匈奴,乌孙攻入匈奴右谷蠡王庭,获虏4万级,夺得各种牲畜70多万头。反击乌孙的匈奴军队则遭遇雪灾,人畜冻死十之八九。

至公元前71年,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昆莫翁归靡决定摆脱匈奴,与西汉结盟。

公元前64年,翁归靡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解忧公主之子)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叛绝匈奴”,宣帝答允,乌孙与西汉的联盟正式被确立。汉武帝以来,西汉对乌孙的和亲政策终于取得预期的成果。

匈奴衰落后,西汉对乌孙的影响日渐加深。公元前60年,西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成立都护府,监领天山南北西域三十六国,并督察乌孙。

同年,翁归靡死,元贵靡未能顺利继承昆莫之位,乌孙贵族拥立了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军须靡之子,史称狂王)继位,引起西汉朝廷不满。西汉与乌孙的联盟中止。

狂王当政后,因其残暴统治,渐渐失去乌孙国人的支持,解忧公主与汉使者合谋刺杀狂王,以失败告终。这是西汉首次干涉乌孙内政,最终引发乌孙内乱。

影视剧剧照

公元前53年, 王子乌就屠(翁归靡与匈奴女之子)起兵杀死狂王。汉宣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讨伐乌就屠。西域都护郑吉遣乌孙右大将之妻冯嫽(解忧公主的侍者)劝降了乌就屠。

最后,汉宣帝册封西汉外孙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然而乌就屠不完全收归各翕侯民众,西汉便派长罗侯常惠率三校屯于赤谷城,划分大小昆弥的地界及民众,大昆弥领六万余户,小昆弥领四万余户。乌孙的大吏、大禄、大监等高级官员亦均佩汉朝的金印紫绶。从此,乌孙变为西汉附属国。

解忧公主雕像

经过数十年经营,汉朝的和亲政策在西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解忧公主及其使团在乌孙40余年,为巩固和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安定西域各国,解忧公主派侍者冯嫽,持汉朝符节,代表自己遍至天山南北,赏赐各城郭之国。各国敬重信任冯嫽,尊称之为冯夫人。

西汉使节冯嫽

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死后,其子星靡、孙雌栗靡和重孙伊秩靡等,相继成为乌孙大昆弥。公主次子万年被莎车国人请立为莎车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长女娣史嫁给了龟兹王绛宾。小女素光是乌孙若呼翕侯的妻子。

随着西汉公主及其大批侍从、使者和众多将士进入乌孙,乌孙使者、贵族及其随从人员前往长安,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乌孙农业和手工业的初步发展。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