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真乃千古名篇

 崆峒樵隐 2017-12-16

公元766年冬,诗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外敌吐蕃也不断侵袭,战祸连年不息。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下了著名古诗《阁夜》,此诗抒写了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阁夜

全诗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景:同“影”,日光。

霁:雪停

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杜甫:阁夜

年终岁末,白天的光阴逐渐缩短,流落天涯,寒冷的夜里霜雪初停。五更天鼓角阵阵,声音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野外千家恸哭,听说又要打仗了,几处响起了渔夫和樵夫唱的夷歌。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都归于黄土,人世萧条家书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杜甫:阁夜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而渗入感慨,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写冬夜寒怆,“岁暮”指冬季,“短景”指冬天日短,一个“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次句天涯,指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夜里耳听那悲壮的更鼓和号角之声,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眼见得三峡江水倒映出繁星摇曳不定,伟丽中蕴涵着悲壮深沉的情怀。后四句言情,当时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吐蕃入侵,故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渔樵“夷歌”的承平之声反衬战伐野哭之悲。结尾感慨无论贤愚,终归黄土,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全诗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