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还没有成功,其实不是你水平不行,让韩愈来告诉你原因

 历史客栈 2020-11-04

韩愈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之首,还被誉为“百代文宗”,写文章没有比他更牛的了。但你知道吗?韩愈当年考进士,考了三次都没考上,让他非常郁闷。

韩愈的文章水平自然没得说,那么为什么三次都没考上呢?咱下面就来看看。

贞元三年(787年),19岁的韩愈第一次进京考进士,19岁,也就是现在高考生的年龄,韩愈仗着才华横溢,很快就写完了,踌躇满志。

但遗憾的是,韩愈的文章虽好,却没有得到考官的赏识,只好郁闷地回到老家,继续苦读。

接下来的几年,他又考了两次,但还是都失败了。几次落榜,韩愈有些失望了,他感觉这辈子可能是仕途无路了。

韩愈想不通,自己的文章无论是论点还是文风,都非常新颖,怎么就没有主考官赏识呢?尤其是刚刚考完的这一次,题目是不要迁怒别人,他文思泉涌,提笔万千,把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如何豁达为人,不把自己的烦躁转嫁别人写的是淋漓尽致,就连一同参加考试的同学们,也都在私底下议论,这是质量最好的一篇文章,状元非他莫属。

但韩愈左右不了主考官的眼光,心灰意冷,决定不再参加考试了。不过,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都知道他的才华,劝他别放弃,再去考一次。

韩愈终究也是不甘心,就于公元792年再次来到长安,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并下定决心:这次要是再不中,就再也不来了。

这一次的考题是“克制人生,保持宽心”。韩愈一看,这题目与上一次考试的主题差不多,就把上一次考试时的文章稍微润色了一下,便交卷了。这次的主考官叫陆贽,也是一位大文豪,看他交卷这么快,便拿来他的文章先看看,这一看不要紧,这简直就是一篇难得一遇的好文章啊!于是,陆贽就在试卷上批示道:“此乃好文章,录取。”

就这样,韩愈终于考中了进士,虽然过程可能不是他想要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很多时候,一个人不得志,并不是因为你水平不够,而是缺少机会,总是阴差阳错地与机会擦肩而过。

看看韩愈的经历,第三次考试的文章跟第四次有区别吗?当然有,但区别不大,为什么第三次没考上,第四次却很顺利就考上了呢?这就是际遇,或是叫命运。

当然,有没有际遇是你的造化,而能不能抓住际遇,就是你的能力了。韩愈之所以得偿所愿,自然也跟他长期以来的努力与坚持有关系。

韩愈进入官场后,他的经历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公元819年,因为韩愈反对唐宪宗过于崇信佛教,劳民伤财,上书痛陈利害,宪宗大怒,把他贬到了广东梅州做刺史。

离开长安的时候,朝廷不少官员来送行,还有些重臣叮嘱他说:在任上要有“政绩”让朝廷能看得见,比如,上报存银多少,要经常上报建设情况,每年都要往长安送些贡品……

但韩愈到达梅州后,却把这些重臣叮嘱的话给忘了,从此音信全无。不过,韩愈并不是啥也没干,自暴自弃,而是在任上干出了很多实事。

他把梅州所有存银都拿了出来,甚至还捐了自己的钱,积极办学,梅州倡学蔚然成风。据记载,在韩愈之前,梅州只出了3名进士,可自从他倡导教学以后,梅州倡学一直传承下来,光进士就达172名。

而且,韩愈还在当地兴修水利,治理恶溪鳄鱼,并打造梅州的文化品牌,总结客家文化,给梅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不过,尽管他在任上兢兢业业,但由于不善于和上面沟通,结果上面对他在梅州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自然就说不上提拔了。在韩愈上任的半年里,先后有几名同时被贬的官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用,只有他还在梅州,没人注意。

韩愈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他也没有怨言,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又何尝不是平生所愿呢?

有一天,朝廷一位御史路过梅州,发现这个小城百姓安居乐业,街道整齐,书声朗朗,一片繁荣。而且很奇怪,这里的山叫韩山,江叫韩江,连街道都带一个韩字,经过一番了解,御史才知道,这是当地百姓为了报答韩愈的功劳,改的名字。

御史回到长安后,便把这事儿跟皇帝说了,不久后,韩愈就被调回长安,担任兵部侍郎。

是不是有点“鸡汤”的味道?其实客栈想说的不是“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套话,而是你要坚持你自己的本心,做你想做的事,才能实现你的人生意义,至于提拔与不提拔,都不能改变你的初心。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