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是小宇宙|混乱博物馆

 黑猩猩表哥 2017-12-16

1855 年,神秘学家伊莱·李维在其作品《高等魔法理论及仪式》中画下了这个小宇宙灵符。

今天的“小宇宙”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但是这种动漫里的强大力量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样深邃。

这是一种廉价的初级哲学,普遍流传在欧亚大陆的古老文明中,在现代科学降临之后,成为艺术的素材已经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以下为视频文字稿:

小时候看了车田正美的《圣斗士星矢》,一度也想体内有个小宇宙,能爆发无穷的威力,其实按照古今中外神秘主义者的观点,这并不是痴心妄想。

简单的说,“小宇宙”就是人体本身,这种哲学就是“天人合一”或者“天人感应”。它们的起源非常久远,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写过许多有关宇宙的哲学著作,提出了第一个版本的原子论,认为人体和宇宙由完全相同的基本单位组成,据此相信人体也是一个宇宙,就是“小宇宙”。这到古典时代晚期就成为一种流传甚广的神秘主义哲学。

无独有偶,中国人从春秋时代就将天地万物都看作“气”的运行与变化。《道德经》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都在说人体和宇宙遵循相同的规律,就是宇宙的体现。这种观念在东汉以后形成的盘古神话里得到了最集中的展示:盘古是一个人体,却塑造并变化成了整个宇宙,其中人体结构与自然事物一一对应联系。

“人体既然是宇宙的产物,那么人体的每一个细节都必然昭示了宇宙的规律,两者也必然存在永恒的联系”这种廉价的哲学观念在主要的古老文明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彼此之间仍大同小异。《圣斗士星矢》里的“小宇宙”作为一个术语来自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神秘主义中十分流行,一度被看作相当正经的知识。

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探讨了人体的完美几何比例,这在当时意义非凡:几何学长期以来都被视为纯粹理性的体现,是神赐的先天知识,探讨人体的和谐比例,就是探讨上帝造人时的深刻用意。所以这类作品非常多见于当时的魔法书,比如那个发明了黑魔法符咒的海因里希·阿格里帕,他在自己的巨著《神秘哲学三卷》中画了很多这类东西,全用来分析外部世界“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的关系。

但这类学问说穿了其实相当的幼稚可笑:阿格里帕在这本书中耗费了巨大的篇幅来数数,数到4,就说人有四肢,大地有四极,数到5,就说人有五美德,宇宙有五元素,数到7,就说人有七窍,天有七曜;一直数到12才数不下去了。活脱就是《黄帝内经》的加强版: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十日,人有十指。

任何两个事物只要肯下功夫都能找出数不清的对应关系,如果因此就相信并提出了什么理论,那真是不可理喻的事情。

然而人类往往就是这样的不可理喻,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竟然引起了教会的强烈不满:一双日月和五大行星,构成了天空中的七曜,这三个数字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已经被安排了数不清的美妙寓意,如今再加上4个重要天体,凑成11这个平凡的数字,岂不是全乱了套?所以教会根本连碰都不碰一下望远镜,就说木星不可能有卫星,还给伽利略定了罪,让这位巨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

但是这样不可理喻的事情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出现立刻消亡,反而在19世纪迎来一个新的高峰,伊莱·李维曾经是一个基督教社会主义活动家,后来成为近代神秘主义的宗师,他最终确定了羊头人身的恶魔形象,也确定了小宇宙在魔法活动中的地位,甚至宣称用小宇宙的灵符召唤出了真的魔鬼。直到当代还有人追随他的脚步,试图唤醒小宇宙的力量。

作为另一个文化中的旁观者,我们或许会轻蔑地看待这样的事情,但东方也有完全对应的传统。中国的道教自宋代以后流行修炼“内丹”,到清初就有了一张流传至今的“内经图”,把人体画成一张山川具备的地图,相信一个人按照这张地图导引体内的真气就能在体内修炼出真正的“仙丹”。这种修炼虽然从来没有人成功过,但它也同样顺利地绵延到了今天,在很多场合被奉为中国医学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