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芳华》里的邓丽君,用得真的有那么一丝尴尬

 黄金想当然 2017-12-17


这篇文字,就只是想你和尬聊下《芳华》的那些歌


冯小刚导演历经坎坷的《芳华》,终于上映了,据说,看哭了很多人(每个人的泪点都不一样)


其中的配乐也让人印象深刻,极有年代感,这部电影的配乐,是中国最顶尖的配乐大师赵季平的儿子赵麟(大师家的音乐二代,出息了!)


《芳华》还用了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歌曲

比如朴树的《那些花儿》,冯小刚和黄轩就一起唱了一般用来当推广曲



然鹅朴树先生今天又大红了一把,因为在录音棚唱《送别》,情到深处大哭(这,很朴树)


《芳华》里也有让人哭到不能自已的时候


文工团解散,大家唱的《驼铃》,这是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是现在的中影)出品的《带手铐的旅客》的插曲,写电视剧《红楼梦》音乐的王立平大师的词曲,首唱叫吴增华


这部电影是一部惊悚破案片,剧情很像第一部好莱坞在中国大陆的分账大片《亡命天涯》,著名演员于洋主演


因为《驼铃》开头的歌词是“送战友,踏征程”,之后很多年,哪怕是到现在,部队退伍的时候,都要抱头痛哭唱这首歌壮行(很多年后把这首歌唱红的人,是刀郎)


文工团解散的时候,大家一边唱着《驼铃》,一边豪饮华谊兄弟的专用酒(四川名酒某某春),据说,这种酒1980年代初的包装,如果存到现在,值几万元一瓶


中间有一段还用到了《绣金匾》,抗战时陕甘宁边区的一首小调民歌改编的歌曲,后来很多大艺术家都在解放后唱过,比如郭兰英,前几年某个卫视的《歌声传奇》,女歌手弦子就唱了这首,被致敬的郭兰英奶奶(真的得叫奶奶)还感动哭了


我个人,还有好多看过《芳华》的朋友都说,如果这部电影,在何小萍独自跳《沂蒙颂》的时候就结束了,那么,它几乎可以成半部经典(言下之意就是后面那一堆后来的故事,都是累赘)


这一段被看哭的人请举手



《沂蒙颂》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沂蒙颂》,1970年代中期曾经被八一厂搬上了银幕(所以你在《芳华》片头看到八一厂的著名厂牌,一点也不要惊讶,当然,八一厂可能是为很多战争场面和军队场景,提供了拍摄便利)


何小萍装高烧拒绝跳的《草原女民兵》,最早是1970年代中期的舞剧,有着浓郁的蒙古族舞蹈特色

在1976年的纪录片《百花争艳》中,就能看到这出时间只有十多分钟的舞剧



《芳华》中的《草原女民兵》造型


大家都好讨厌好讨厌的林丁丁,在黄轩扮演的刘峰变成英雄后回来的舞台上,唱了《英雄战歌》


《英雄赞歌》的年代更早,是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英雄儿女》的插曲,英勇牺牲的王成的妹妹王芳,历经一番曲折,在演出的时候唱了这首歌。演王芳的是著名演员刘尚娴,演王成的刘世龙老师今年9月获得了金鸡奖终生成就奖,但11天后就不幸去世,没能看到《芳华》。演王成、王芳生父的田方,就是著名导演田壮壮的父亲


可惜鹅厂没有雷佳的版本

《英雄赞歌》的词曲是公木、刘炽,这是两位大家。原唱叫张映哲,非常低调,这首歌风行中国50多年,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芳华》的名字,就是来自片尾曲《绒花》的歌词“那是青春吐芳华”,英文名 Youth其实也和这句歌词有关系


《绒花》是1979年北影厂的电影《小花》的插曲。《小花》中有三位后来的巨星,刘晓庆、陈冲和唐国强


《绒花》这首歌,出现在刘晓庆阿姨扮演的翠姑,为了营救唐国强饰演的赵永生,跪着在山路台阶上爬行的一段,这个段落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很经典的(还有优美的黄山百步云梯险峻风光)


当年刘晓庆阿姨还没正式进入北影,只是从四川借调来的女演员,她为了拍《小花》,也是超级拼命的(后来嘛,后来她就是1980年代无人能及的大明星了)


在1980年前后,逢热门电影,必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而且必然是要李谷一来唱,《绒花》就是其一


不过呢,《小花》里还有一首《妹妹找哥泪花流》,比《绒花》那可是出名多了。那个场景在电影一开始,陈冲扮演的小花,在大队伍寻找哥哥



个人观点,《芳华》片尾的《绒花》,唱得过于矫揉造作,简直就是败笔一枚(如果我们硬要去追溯的话,会惊人的发现,这位歌手的母亲,和严歌苓老师,很可能是同一时间段,在同一个歌舞团共事)


听得来好想听下原唱解解气(请注意,《绒花》是中国第一批采用电子音乐+大乐队的电影歌曲,在电影音乐史上很重要的)



《芳华》的所有插曲中,最“新”的一首歌,竟然是《高天上流云》(它没有你想的那么老),它最早是1988年央视的电视文艺片《人与人》的片尾曲,后来大家更熟悉的是张也的版本,因为是互助关爱题材,各种大型晚会啊、募捐会啊,这首歌总爱被反复拿来播放


感谢鹅厂有这个大气的版本


好,重点来了,那首让“活雷锋”刘峰一时间热血沸腾,对林丁丁表白的“靡靡之音”,是邓丽君的《浓情万缕》


《浓情万缕》出自香港宝丽多唱片1978年9月的《岛国之情歌第五集 爱情更美丽》


1978年9月!!


如果真的按时间来推算,刘峰向林丁丁表白的时间,不是1978年的秋天么?


事实上,想要在1978年的秋天,哪怕是冬天,用磁带在西南腹地听到《浓情万缕》,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如果,文工团的男男女女是收听广播“敌台”中的这首《浓情万缕》的话,是说得过去的(肯定表现不了)


在那个时代,要听到邓丽君的磁带,是非常困难的,当年的渠道,要不是从香港偷偷带回,要不就更铤而走险,渔民“走私”带回,带回来很多还得用磁带转录


所以,当年在大陆,通过不知道转录了多少手的磁带听到邓丽君,至少已是一两年前的唱片了(何况,电影中的文工团还在西南腹地,说白了就是严歌苓老师当年所在的成都)


还有个可能,就是通过“敌台”广播转录成磁带,但在那个年代,除非你在省级电台技术科有熟人!(陈灿说不定能办到)但,在那个听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可能获罪的年代,你敢吗?



只是,我还是不明白,冯小刚导演为什么要选《浓情万缕》这首歌呢,其实那张唱片里的《我心深处》和《又见炊烟》更出名啊


转念一想,这可能是要突出刘峰对林丁丁的感情,是浓情万缕的吧。另外,冯小刚能选《岛国情歌》的歌,也是要打造电影的时代氛围


实际上,邓丽君中文歌的制作水准,《岛国情歌》系列是个分割线,在这之前,她的中文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配器,唱法,就是“土”


不信我们来听丽风唱片1975年的《南海姑娘》,虽然这首歌很有名,但配器的电子琴,是不是和四年后中国大陆的《绒花》中的电子琴像极了?编曲风格也是很“乡土”(这里的乡土没有贬义,那是时代所限)


从1975年开始的《岛国情歌》系列,是将邓丽君在日本发展时期的日语歌,配上中文词,一共出了八张,无论是配器、编曲、录音,或是邓丽君的唱法,都真的比她在台湾时,“洋气”了一大截


不信我们来听《岛国情歌》全系列的第一首歌,著名的《情人的关怀》(也就是《空港》),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是不是?


这八张《岛国情歌》完全是邓丽君歌曲的精华所在,每一张都有至少两首及以上邓丽君的代表作,怪不得环球唱片今年出的全新SDCD版,会在歌迷中造成轰动


还有一点就是,《芳华》选《浓情万缕》,也可能有版权上的考量,宝丽多后来归属于环球唱片,拥有邓丽君1970年代中期之后的绝大部分中文歌版权,买版权也是比较方便的


个人觉得冯小刚导演的选歌品位,嗯嗯,还是只能算一般


中国大陆的导演中,选歌品位,目前我觉得第一流的,是韩寒


其实被批得好惨的韩寒改编自《男子汉宣言》的《乘风破浪歌》,是今年我最印象深刻的电影主题曲(一点没毛病)


所以开始期待《解忧杂货店》中文版了,科科(似乎跑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