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次迁都,看孙权逆天的政治谋略和高远眼光,太牛了!

 半梦书斋 2017-12-17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更多都是从曹操或者刘备的角度去观察记录三国这段风云跌宕的历史,作为三巨头之一的孙权总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以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三国粉认为他就是一个命好的二代而已,政治能力、军事能力、谋略、眼光等都是五渣级别,并赐予他戏谑的绰号渣权、孙十万。实际上的孙权呢,曹操夸完刘备夸,刘备夸完苏轼夸,不仅从来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而是万夸大帝,雄踞江东的吴大帝。作为事实上执政五十二年的东吴一哥,孙权可被称道的太多太多,我们仅从他主持下的五次迁都,看孙权的文韬武略,厉害极了。

吴大帝孙权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从哥哥孙策手里接过江东印信,被曹操表为会稽太守,治所设在吴郡(苏州)。到208年,孙权一边西征隶属刘表的江夏太守黄祖,占据江夏,一边警惕着意欲南下荆州的曹操,知道与曹操必有一战。为更有利于指挥前方,孙权从苏州迁都到了京口(镇江),筑铁瓮城。并于当年联手刘备,在赤壁取得了对曹操的大胜。虽然孙权本人并没有到最前线,但也将总指挥部溯江而上设在了距前线更近的柴桑(九江)。赤壁之战后,孙权又亲征东线的合肥,以缓解曹仁、徐晃、乐进等人给江陵、夷陵方面带来的军事压力。

赤壁古战场

211年,孙权把治所从京口迁到了秣陵(南京),并在第二年修筑了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孙权只在京口驻了三年,这次为何又要迁到南京呢?是听信了臣下及刘备都说秣陵有王气,是建帝王基业的好地方吗?当然有这样的理由成分在里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孙权更为高瞻远瞩的思考结果。孙权这里主要有几个考量:1、曹操不会善罢甘休,既然长江中游的荆州方向格局已定难以突破,势必把进攻点放在长江下游,索性“天子守国门”;2、南京影响力可覆盖太湖流域,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甚至长江以北的江淮平原。3、震慑长期以来为乱作祸的山越人。

孙权剧照

到了221年,见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孙权迁都鄂州,并改为武昌。此时荆州已经基本都握在孙权手里了,且两年前与曹操联手做掉了关羽,主要矛盾已经是孙刘之间。为防范刘备集团的攻击,索性把都城再次迁往一线,有利于政治和军事的双重部署。事实也证明了孙权的战略眼光,此后刘备果然大规模发兵伐吴,荆州再次成为主战场。一年后,孙权被曹丕加封为大将军吴王,他修筑的武昌城被称为吴王城。此后一直到229年称帝,孙权都是以武昌为都。

孙权雕像

称帝半年之后,孙权再次把都城迁到了“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的建业,以图进有利可战、退有险可守。也从此开启了王朝以南京为都的历史先河。再插一句,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吴郡、京口、柴桑、武昌、建业,孙权总部所在都喜欢沿长江而设,并且还都在长江以南,他是多么真心觉得长江是天险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抛开私德和人品,不得不说,孙权还真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大家。他的固守江东,不谋取天下,或许也是他审时度势后的高明之举,是不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