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然已经取得了荆州, 为什么孙权不放关羽一条生路?

 tng1959 2019-01-30

第一,关羽是孙权最危险的敌人。

孙权把江陵借给刘备后,关羽坐镇江陵,他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不时找借口挑衅鲁肃,企图挑起战争。

孙权很愤怒,就打算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占为己有,派了三个人,分别挂长沙太守、零陵太守、桂阳太守的大印,走马上任。三位东吴任命的太守还没走到目的地,便被关羽派人一打痛扁,鼻青脸肿逃了回去。

孙权很生气,派吕蒙带着两万人的东吴兵团杀入荆州,直扑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大怒,打算出兵跟吕蒙干上一仗。但是,正好在这个时候,传来曹操大举讨伐汉中张鲁的消息。刘备若一意孤行,与孙权开战,恐怕将死得很难看。双方谈判后达成协定,把荆州一分为二,以湘水为界,以东归孙权,包括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西归刘备,包括南郡、零陵、武陵。

关羽利用荆州无战事的良机,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势力越发强大,成为孙权的心腹之患。

第二,吕蒙吹风点火

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替其职,驻兵于陆口,监视关羽。与鲁肃温和派的立场不同,吕蒙属于军队中的鹰派人物。鲁肃是政治家,更多考虑的是政治方略;吕蒙则是军事家,更多考虑的是军事战略。

自从刘备借荆州后,吕蒙便视狞猛枭鸷的关羽为心腹大患。在他看来,关羽乃是一员骁勇虎将,决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荆州,一有机会一定会向外扩张;更令人担心的是,关羽驻兵于长江上游,倘若发兵攻吴,则可顺江而下,占据地利上的绝对优势。此人不除,终究是东吴的心腹之患。

除掉关羽,势必与刘备彻底决裂,那么凭东吴的力量,能否独自抵抗曹操呢?吕蒙有自己的分析,他晋见孙权,秘密进言道:“若我们全面夺取荆州之地,可派遣征虏将军孙皎守备南郡,潘璋驻扎于白帝城,蒋钦率一万人马作为机动力量,游弋于长江一线,我亲自屯兵襄阳。如此一来,曹操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何必非得倚靠关羽呢?”

说实在,孙权对刘备的背信弃义早就一肚子牢骚,无处发泄,听吕蒙这么一说,眼睛为之一亮。

吕蒙继续说道:“刘备、关羽君臣一伙,诡计多端,狡诈多变,反复无常,着实不可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如今关羽之所以迟迟没有对东吴用兵,只因为主上圣明,还有我吕蒙等人在,不敢轻举妄动。倘若不在我们强大时摧毁其力量,一旦我等去世,想要跟他们较量,还有可能吗?”

这些可说到孙权的痛处去了。当年要不是他出手相助,刘备、关羽早不知死到哪去了,他们非但没有报恩之心,巧取豪夺益州后,还赖着荆州,每想到此,孙权都窝一把火。还有一件事,孙权也一直耿耿于怀。当初孙、刘结盟,孙权为了拉近关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后来又打算与关羽结为亲家,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求婚,欲迎娶其女儿。不过孙权派去的使者见到关羽后,关羽破口大骂并把使者赶了回去。这件事,着实让孙权很没面子,要知道他的地位可是比关羽要高,以高就低已经是很看得起关羽,没想到却自取其辱。

想到这些,他更加坚定铲除关羽的决心,全力支持吕蒙的计划。

3、杀关羽是向曹操示好。

作为一位政治家,孙权心里很清楚,要从关羽手中夺取荆州,意味着与蜀汉决裂。东吴与蜀汉决裂,就势必要向曹操妥协,以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窘境。

孙权与曹操秘密联系,出其不意地进攻关羽大后方。关羽傻了眼,老巢被端了,长江航线也被东吴所控制,想杀出一条血路回益州也难上加难。他一路向西,手下人马越来越少,大家都知道大势去矣,逃的逃,跑的跑。等到关羽行抵麦城(湖北当阳东南),已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此时荆州几乎全部落入东吴之手,关羽一支孤军怎么可能杀出重围呢?孙权派人前来劝降,关羽心知已陷入天罗地网之中,不如假装同意,等孙权疏忽时杀出重围,便可逃往益州。主意已定,他便将计就计,谎称欲投降,暗地里扎了许多稻草人,树于城头,城楼上还挂满旌旗,伪装成主力部队尚在城内的假象,实际上却偷偷打开城门,溜了出去。

但是关羽最终没有逃掉,他还是有骨气了,拒绝投降。不投降,关羽对孙权的惟一价值,就是对曹操示好了。于是关羽被砍下首级,送到曹操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