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篇 第三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 麻疹

 鉴益堂 2017-12-1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全身发红疹及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多发于6个月以上5岁以下婴幼儿。常流行于冬春两季。传染性强,属中医“温病”范畴,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病因病机】 麻毒时邪由口鼻而入,毒邪犯肺,伤及肺卫,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是为疹前期。麻毒由表入里,正邪相搏,邪毒伤及脾胃,发于肌肤,皮疹累累,毒随疹透而出,是为出疹期。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为疹回期。这是麻疹的一般规律,为顺证。若麻毒闭肺,则痰浊壅盛、阻塞气道,并发肺炎;亦可麻毒攻喉,痰火热毒互结,上攻咽喉,阻滞气道;亦可因正不胜邪,邪毒内陷心包,蒙闭心窍,引动肝风,形成危笃逆证。
       【辨证论治】 当辨顺证和逆证。外透为顺,内传为逆。临床上分为毒犯肺卫、肺胃热盛、热退阴伤证。
       一、毒犯肺卫(疹前期) 从开始发热到初显疹出,3天左右。
       [证候] 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流涕,两眼红赤、流泪,口腔颊粘膜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麻疹斑,舌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麻毒由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失宣泄,故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流涕;热毒上犯,故两眼红赤、流泪。舌红,苔薄微黄,脉浮数为有热之象。
       [治法]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方药] 银翘散加减。壮热阴伤者,加生地、石斛、玄参;咽痛者,加射干、马勃。
       [针灸治疗] 可选取百会、天井、阳溪、少商。百会穴补法,余穴泻法。
       二、肺胃热盛(出疹期)从皮疹初显到透齐,3天左右。
       [证候] 壮热、咳嗽加剧,疹点先现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足心均现,疹色先红后暗,高起皮肤碍手,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
       [证候分析] 麻毒内传,肺胃热盛,故壮热、咳嗽加剧,烦躁,口渴;热毒外透,故麻疹现形于外;毒入营血,血分有热,故疹色暗红。舌红,苔黄,脉洪数为肺胃热盛之象。疹点现形于外,透发按时完成,此为麻疹外透顺利之征兆。
       [治法] 清热解毒,佐以透发。
       [方药] 清解透表汤加减。壮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山栀;咳嗽痰黄粘者,加鱼腥草、杏仁、黄芩。
       [针灸治疗] 可选取百会、天井、大椎、曲池、合谷。百会穴补法,余穴泻法。
       三、热退阴伤(疹回期) 自疹出齐至依次消退约3-4天。
       [证候] 疹点渐退,发热渐息,精神渐复,四到五天后皮肤呈糠状脱屑,十天左右消失,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 麻毒已透,故疹点渐退,发热渐息,精神渐复。故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无力为热退阴伤之征。
       [治法] 甘凉生津,清解余邪。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低热不退者,加地骨皮、白薇;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瓜蒌。
       [针灸治疗] 可选取百会、合谷、太冲、太溪。诸穴均用补法。
       以上为麻疹顺证的辨证论治,但若麻毒闭肺邪毒太盛,或调护不当,或小儿体差,麻毒不得透发,内郁闭肺,可见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煽喘息、疹点隐暗不明、舌红、苔黄、脉数为麻毒闭肺逆证。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开闭,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如热毒攻喉,则咽喉肿痛,咳声重浊如犬吠,甚则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可用清咽下痰汤加减。针灸治疗,可选人中、十宣、涌泉、天突、廉泉、丰隆等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