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的儿子是谁?告诉你一个真真切切的曹雪芹之子

 風荷 2017-12-17

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1763年除夕,曹雪芹莫名其妙的,死了。

由于曹雪芹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说:“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甲戌本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后经过周汝昌先生考证认为,乾隆二十八年北京闹天花于,雪芹好友敦诚、敦敏一家就被天花夺去五口人的性命.据而推论曹雪芹之子死于天花。

至此,曹雪芹死于丧子之痛说法几成定论。

但细细思来,此中大有文章。据庚辰十八回眉批:'树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已卯本十九回夹批:'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畸笏与脂砚是否一人姑且不说,但二人必定是曹雪芹至亲近之人无疑。曹雪芹死时脂砚斋说“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后来版本的批注却透露了本书最后的章节“警幻情榜”的内容,可以说自相矛盾。

另一方面,单就曹雪芹因丧子悲伤过度去世的说法,总感觉十分牵强。封建社会,父亲对待儿子的态度多少有如贾政对待中邪的贾宝玉那样。即便为父的切实的、大大的伤心,必不致死,如果是亲娘,我觉着倒是更可信。而且曹雪芹对小说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事业未竟,怎会伤心而死?而曹雪芹的死必另有致其绝望的原因。另敦诚悼曹雪芹诗中有“新妇飘零目岂瞑”一句。新妇是指谁?既然新妇,幼子何来?

结合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这句中引用泪尽的说法,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自比,我认为新妇指的是脂砚斋,也是曹雪芹死后出现的畸笏叟。而曹雪芹好友和脂砚斋口中的死去的曹雪芹幼子,实际上指的是“红楼梦书稿”!

那么,曹雪芹就是因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幼子红楼梦没有了,而他也受到惊吓,忧思过度,感觉自己时刻有生命危险,无法从新还原书稿,整日借酒浇愁,所以才泪尽而逝!

据传《红楼梦》问世不久,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被人们视为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而他的作者,就像很多名著一样,是不具真名的,后经胡适考据,我们才知道其作者是曹雪芹。而由于其作品的敏感内容,作者本人也并不张扬,只是一门心思的偷偷写作。所以说至今,我们只知道曹雪芹有几个好友,其中就有做悼亡诗的爱新觉罗·敦敏(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五世孙,敦敏与弟爱新觉罗·敦诚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交好,敦敏家族虽在乾隆朝恢复了皇室宗籍,但仍处于受排斥的地位。)而脂砚斋的真正面目,也并不十分分明。

后人绘红楼梦插图

当年曹家被抄,曹雪芹来到京城,也过了一段积极求仕的日子,但是身为罪臣之后,仕途并不顺利,后来曹雪芹在几个好友的劝说之下,不再走仕途,“专心著书黄叶村”。

回过头再看曹雪芹死的时间,乾隆二十七年。处于清朝的中前期,也就是民间还有很多怀念明朝的思想,并且有不少打着反清复明旗号起事的人。而满清因为是以外族身份最终统治中原汉族的王朝,他们最忌讳的正在与此。而乾隆中期正是文字狱特别惨烈的时期。从乾隆十五年开始,孙嘉淦伪奏稿案,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王锡候《字贯》案,徐述夔的《一柱楼诗集》案等等,文字狱持续了十几年,生无中之有为能事。这些获罪的人,大多是写的诗有歧义,或者用词用字犯了皇家忌讳。龙颜大怒之下,九族诛灭,一时间人头落地者,甚为惨烈。

但是曹雪芹不同,曹雪芹写的不是诗,是小说,市井之间广为流传。但众人往往一开始先看到其情爱之肤浅表面,而作者又百般遮掩,未必明白其中真意,如果大肆查抄,恐怕流传更甚。而且市面上流传的,也只有八十回,皇帝可能也看了,但是也不知道最后具体写成什么样,是不是大逆不道。于是乾隆二十八年,在别人告密揭发之下,皇帝派人找到曹雪芹,索要(搜查)了其全部书稿,带回宫给皇帝查阅。此后几个月,皇帝也许沉迷于小说忘了这回事,也许是还没想明白暂时不想问曹雪芹的罪,反正曹雪芹自己在丧失书稿的伤心之下,在对于自身命运的忧惧之下,情绪低落,借酒浇愁,死(或自杀)于当年除夕。

曹雪芹死后,好友敦敏想给后世留下一点线索,说其死于丧子之痛。此后脂砚斋隐姓埋名,化名畸笏叟,远走他乡以避祸。 而红楼梦后四十回因为尚未备份,仅有的一份被皇帝拿走了,所以自此绝世。如果不是曹雪芹的死和书稿丢失两件事同时发生,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可能消失无踪。后来感觉不久于人世的脂砚斋在抄本中批注:“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余二人,指的就是我们二人,也就是曹雪芹和脂砚斋,就是红楼梦的两位合作者,也就是宝玉和黛玉的原型。

曹雪芹死后过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书看的差不多了,感觉自己差不多看懂了,文字狱搞了这么多年也搞得没兴致了。又或者是想看看民间到底还有没有后四十回,就派人网罗文人程伟元,另其找人去民间搜索红楼梦残本。如果没有官方授意,我不相信程伟元敢这么光明正大的搞红楼梦。他拉拢了高鹗,传达了圣意,收集整理了符合需要的全本红楼梦,而且堂而皇之的印刷了。这如果不是政府工程,我觉得两个人活的太腻了。

那么,一向附庸风雅以文人自居的乾隆,他所看到的红楼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感觉最关键的一点,是黛玉之死。黛玉的死,绝非什么病死。如果是病死,那么曹雪芹苦心孤诣这么多年,就写一个因病而死的悲剧(看完观众会想,林黛玉哭哭啼啼不爱惜身体,身子太弱,这怪谁?23333这也太韩剧了)。也不是封建家长主导的婚姻悲剧(这好似婆媳大战家斗大戏,况且就算贾母死的时候宝玉还未成亲,她完全可以立遗嘱,相信贾政对母亲临死的嘱托不敢不从)。我感觉很有可能就是林黛玉被皇家的人看上了,这样,下人口中,“只等老太太发话,再无不准的”木石姻缘,怕是谁也不敢挡了。而黛玉做了妃子,却始终不忘宝玉,终日以泪洗面,泪尽而亡。而宝玉,在黛玉成为王妃之后,一个是镜中月,一个是水中花,再无见面机会,但心中不能相忘。

就在贾府把人力物力尽其所有都奉献给皇家之后,突然获罪,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之景,仍然不能自保。必不是程高所续的兰桂齐芳之景。这是一部富有哲学深意的,教人有反叛精神的,关注人性和情感的赤裸裸的禁书!而乾隆之所以召集文人刊印自己授意的版本,目的就是混肴视听,要想禁得住,禁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把假的散播出去,真的也就欲辩不明了。而且可以借此机会,查找民间是否还有真本流传,乃一举两得之事。

红楼梦插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