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济南有“住东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说?

 西窗听雨 2017-12-17


住东不住西,住南不住北——对于济南人来说,这个说法已流传了很多年。究其来源,是与济南历史传承下来的城市布局、功能区划有关。同时,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住东不住西:与城市功能区划有关

济南的故城在哪里?答案是现章丘的东平陵城。西晋永嘉年间,对于济南来说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代。此前,济南的地理意义是东平陵城,在这里有著名的龙山文化;有《诗经》记载的古谭国;有《管子》记载的东平陵城;有西汉设置的济南国;有王莽新朝时改名的乐安;有唐代李世民赐名的全节县……当然,这一切都在西晋永嘉年之后发生改变,济南的治所西迁至历城,长达1500多年历史的东平陵城,其政治权力中心的地位被历城取代。至明朝,德王开府后济南的政治权力中心再次西迁。

通过历史的演变可以看出,济南府城的核心区是从东平陵城迁建而来,大体位置就是现在的济南东部地区。所以,因为在传统的城市布局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和定位的不同,济南的东部一直是核心区,承担着城市管理的运行的主要政务功能。因此,东部地区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而济南的西部,在明清时期一直没有承担济南府城的主要功能。直到清末济南自主开商埠后,西部才成为商埠核心区,慢慢变得繁华,随着商业功能的全面兴起,各项生活居住功能才逐渐成了规模。

不过按照中国历史上对各阶层的划分:士、农、工、商,商业功能区的地位远远不能与前三者相比,承担商业功能的西部地区,其定位决定了无法与东部相比。济南这种东西部发展的不均衡,也体现在相关城市配套上。比如长久以来东部还是科教中心,高校众多,科研机构集中,加之是济南四大泉群所在区域,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环境优越。而西部长期以来承担城市商业、农业功能,城市配套建设滞后,与东部形成鲜明对比。

2、住南不住北: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济南的南部山区是泰山余脉,地理位置的原因,天然形成了一道城市绿色屏障,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是济南各大泉群的发源地。从历史上来看,因为生产技能和技术的落后,济南的南部山区一直处于未开垦的状态,但这无形中对南部山区的植被起到了保护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801地质队经过长期的研究调查,首次证明了济南群泉的发源地是南部山区,提出了对南部山区的保护建议等。因此,南部山区的绿化、水土涵养等力度不断加大,并成为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也就是说,从城市功能区划上来看,南部山区被作为泉水之源、泉城之源来保护的,是城市重要的水源供应区,是济南农业特产的供应区,这也其他区域的功能完全不同。

青山入城的城市景观是济南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必然选择。这也使济南的南部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生态、清新洁净的空气环境、淳朴厚实的民风民俗……

济南的北部临近黄河,尤其是清朝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这条悬河就成为影响济南城市安危的隐患之河。水火无情,古人们面对这种灾患往往束手无策,筑坝修堤,一道坝不行,再建个行洪区、二道坝……因此,北部就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弃儿。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人民的不懈努力,黄河被成功的束缚。北部也建设成为了重工业区,承担着城市的工业生产功能,为济南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济南传统的工业企业都位于北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胶济铁路从北部地区穿过,可以方便工业产品的运输,减少交通运输的成本压力。

住东不住西,住南不住北——这也是一个老黄历了!尤其是近年来济南改变了东西两向建设的格局,在加大南部山区的保护同时,开始实施北跨战略,黄河将成为城中河,小清河的航运功能已初步恢复,正变成城市的景观河。可以预见的是,北部地区的发展将驶上快车道。而西部地区随着高铁西客站的建成,一场三馆的文化辐射力不断加强,住东不住西的说法也终究会消散。

相信,济南的明天将更美好!济南的东西南北都将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老济南人都说,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在十几年前,济南的西边和开发的东部一比,简直是这样的感觉: 但都说了,那是很多年前的了,现在济南的西部,谁敢小瞧?西部交通不行?那是历史啦!


2006年之前,那时的西部新城只是7个村庄的聚集地,落后贫弱,偏居一隅。不过,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启用,西客站作为京沪高铁五大始发站之一,左手北京,右手上海,高铁的开通大大提升了济南在全国的城市地位,更重要的是开启了西部新城的崛起。

2013年5月,济南市规划R1~R3线三条线路建设的36个站点公布。其中R1线、R2线都将经过西客站,西客站将成为济南轨道交通的重要枢纽。最新消息,2015年7月16日,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济南迈入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时期。
高铁开通之后,一夜之间,济南西部各种崛起,成为济南新的文化高地!
省会大剧院、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群众艺术馆……都在这里!
齐鲁之门,未来济南第一高!
西部的繁华,不再逊色!谁说济南住东不住西?




确实济南普遍有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各方面综合原因造成的,既然有人问了我就简单分析一下:

济南特殊的地势。济南南面、西面有山,北面是黄河,唯独东面比较平整开阔。而且地势是南高北低,过去每到雨季,济南北面都会发生内涝,因此自古就有“宁要历下一张床,不住天桥一栋房”之说。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紫气东来”的说法,从风水上来说,东南助阳,西北阴气重,“住东不住西、住南不住北”并不是济南的专利。而多年来的发展,东面南面高校云集,人群素质比较高。也带动了人口流动方向。

发展的原因。济南东面有高新区、山大路等新的就业热点,因为地理位置东部相对比较开阔,东部企业公司比较多,相对高校比较多,就出现了虹吸作用,企业越来越多,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很多新就业大学生在附近居住,带动了当地房地产业、物管行业的发展,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

值的说明的是,随着城市发展,济南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多次对西部、北部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先后建成小清河流域、西部新城等新的宜居片区,北部和西部已经成为新的房地产热点,“住东不住西、住南不住北”的说法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我个人认为西南还是不错的,太偏北确实不太高,地势太低,太容易被淹,切身感受夏季一下大雨,开车都回不了家。


济南这句老话刚开始流传的时候,济南城区的格局还在二环以内。建成区面积、产业布局、人口结构等与现在都有一定差别。之所以说南比北好,东比西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从自然环境看: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泰山北枕黄河,海拔自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所以济南境内河流流向也是从南向北、从西向东流。而且黄河济南段是地上河,南部来水汇集到北部,形成大明湖等积水区域后,只能通过小清河排放入海。每到多雨季节,南部山区大小河流爆满后向北奔流,排放不及经常在北部形成城市内涝。济南越往北越容易积水。济南的名胜千佛山、趵突泉、、泉城公园大明湖等也都位于城区中部和南部。因此从自然环境来看,南部优于北部。

2

从人文环境看:

济南的政府机关、高校、体育馆、博物馆、剧院等大多位于东部和南部,比如东部分布着山大、山师、山艺、山经等众多高校;南部有省委、军区、体育中心、省博物馆等机关单位,居民素质和人文环境都较好。而西部和北部则是车站、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电厂等较多,流动人口较多,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相对较差。

1.政治原因:济南政府搬到奥体这里,带来了大量政府部门的人

2.高新区也在东边,东边有太多的公司企业,就业岗位众多,人口密集,而且和西边相比要年轻化的多,更受年轻人青睐。

3.环境好:虽然东部有炼油厂济钢,但是东部环境比西边好是事实。东南部山区多,小山众多,树木茂盛,对于济南这座污染城市来说太有吸引力。东北部确实污染大一些。但是一般所说的东部主要指奥体高新区这一片。

4.封建思想: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中国有旭日东升等,日出东方等词,而且中国也称为东方大国。从这些日常的习惯可以看出来喜欢东而不喜欢西。(纯粹个人理解,不喜勿喷)

5.东部是历下区和高新区,这两个区的工资待遇要比西边槐荫天桥好。

往南不往北

(我指的北是不过黄河的地区)

1南部山区的环境真不是吹得,有山有水。污染小。

2.北面虽然地势平坦,但是也是洼地,以前的时候都是荷花池,雨季被淹了好多次了吧印象中。

3.历史规划:北园高架周边还有往北,集中了批发城,物流这些人流嘈杂的产业链(像家具城,洛口,中恒,北外环那些物流厂房)。人口流动性太大,管理混乱,外来人口比重相当大,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4.还有好多未开发的农村,不太好走的道路还真的有不少,反正给我的印象不是太好。虽然南边也有好多不好走的路,但是看到四周的青山,心情不仅不坏,反而有一种开心的感觉。

东面南面是新开发的地方,市委政府还有许多省直机关,政府机关、高校、体育馆、博物馆、剧院,省直机关以及央企,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的机关都在那边。

因为是新城,环境比较好,山大、山师、山艺、山经等高校以及鲁能和山东电力系统;还有省委、军区、省立医院东院,体育中心、齐鲁软件园,省博物馆等机关医疗单位,都在那边。还有一些小的民营公司也都开始从西部北部开始往东面南面搬。

现在许多在济南的人,一说买房,基本都去那边。更重要的原因是那边就业机会多,可选择性比较广,年轻人基本都在那边上班,感觉在那边买房比较体面,离家也近方便。

而西部和北部原有的一些单位也差不多都搬出去了,只有火车站、汽车站,泺口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物流市场等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以及治安等等相对较差。在往北就是北二环,高速和黄河了,目前开发的不到位,相对去的人少。

不过未来几年,高铁站附近肯定要有个大的发展,不久的将来,高铁站地带也是一个繁华的人口比较密集的好地方了。

地势上讲南高北低,济南又是盆地,北面内涝严重;人文上讲天桥丶槐荫以工厂丶批发市场为主,鱼龙混杂丶人员复杂,导致以东丶南为贵!

济南本地有个笑话很反映这个现象:历下的家长谈起孩子是:去那国留学,市中是上国内那个名校;天桥就是:你家小啥时候出来。


老济南千真万确有讲头,我生活济南五十多年,历经沧桑巨变。

以前说,济南住东不住西,不是风水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济南东部聚集着所有大型国有企业,说济南高收入人群聚集地,发展快,接触新生事物多,生活富裕,农副产品丰富,企业住房发展,快设施齐全,依靠着国有企业生存。随着国企破产灭亡,这个神话已经不存在了!

住南不住北很好解释,济南南高北低,雨季来临多发山水,被大水淹没的肯定是济南的北部地区,济南北部又临黄河,过去每年发大水,济南北部深受其害,不适合居住,就怎么简单!

其它说法都是无稽之谈,随着城市建设改造,以上问题都不存在,济南就是风水宝地!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说法,这与当时济南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和北部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房价也在一直攀升,随着西客站的建设和黄河隧道的打通,未来的房价还会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