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济南有“住东不住西, 住南不住北”一说

 仰天长笑123 2019-05-11

住东不住西,住南不住北——对于济南人来说,这个说法已流传了很多年。究其来源,是与济南历史传承下来的城市布局、功能区划有关。同时,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住东不住西:与城市功能区划有关

章丘的东平陵城

济南的古城在哪里?答案是现章丘的东平陵城。西晋永嘉年间,对于济南来说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代。此前,济南的地理意义是东平陵城,在这里有著名的龙山文化;有《诗经》记载的古谭国;有《管子》记载的东平陵城;有西汉设置的济南国;有王莽新朝时改名的乐安;有唐代李世民赐名的全节县……当然,这一切都在西晋永嘉年之后发生改变,济南的治所西迁至历城,长达1500多年历史的东平陵城,其政治权力中心的地位被历城取代。至明朝,德王开府后济南的政治权力中心再次西迁。

明朝济南正式开府

通过历史的演变可以看出,济南府城的核心区是从东平陵城迁建而来,大体位置就是现在的济南东部地区。所以,因为在传统的城市布局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和定位的不同,济南的东部一直是核心区,承担着城市管理的运行的主要政务功能。因此,东部地区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而济南的西部,在明清时期一直没有承担济南府城的主要功能。直到清末济南自主开商埠后,西部才成为商埠核心区,慢慢变得繁华,随着商业功能的全面兴起,各项生活居住功能才逐渐成了规模。

西客站

不过按照中国历史上对各阶层的划分:士、农、工、商,商业功能区的地位远远不能与前三者相比,承担商业功能的西部地区,其定位决定了无法与东部相比。济南这种东西部发展的不均衡,也体现在相关城市配套上。比如长久以来东部还是科教中心,高校众多,科研机构集中,加之是济南四大泉群所在区域,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环境优越。而西部长期以来承担城市商业、农业功能,城市配套建设滞后,与东部形成鲜明对比。

2、住南不住北: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南部山区的自然环境优越

济南的南部山区是泰山余脉,地理位置的原因,天然形成了一道城市绿色屏障,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是济南各大泉群的发源地。从历史上来看,因为生产技能和技术的落后,济南的南部山区一直处于未开垦的状态,但这无形中对南部山区的植被起到了保护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801地质队经过长期的研究调查,首次证明了济南群泉的发源地是南部山区,提出了对南部山区的保护建议等。因此,南部山区的绿化、水土涵养等力度不断加大,并成为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也就是说,从城市功能区划上来看,南部山区被作为泉水之源、泉城之源来保护的,是城市重要的水源供应区,是济南农业特产的供应区,这也其他区域的功能完全不同。

济南家家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

青山入城的城市景观是济南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必然选择。这也使济南的南部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生态、清新洁净的空气环境、淳朴厚实的民风民俗……

济南的北部临近黄河,尤其是清朝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这条悬河就成为影响济南城市安危的隐患之河。水火无情,古人们面对这种灾患往往束手无策,筑坝修堤,一道坝不行,再建个行洪区、二道坝……因此,北部就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弃儿。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人民的不懈努力,黄河被成功的束缚。北部也建设成为了重工业区,承担着城市的工业生产功能,为济南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济南传统的工业企业都位于北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胶济铁路从北部地区穿过,可以方便工业产品的运输,减少交通运输的成本压力。

济南的明天将更美好

住东不住西,住南不住北——这也是一个老黄历了!尤其是近年来济南改变了东西两向建设的格局,在加大南部山区的保护同时,开始实施北跨战略,黄河将成为城中河,小清河的航运功能已初步恢复,正变成城市的景观河。可以预见的是,北部地区的发展将驶上快车道。而西部地区随着高铁西客站的建成,一场三馆的文化辐射力不断加强,住东不住西的说法也终究会消散。

相信,济南的明天将更美好!济南的东西南北都将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