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理书院传统文化学习之行——师道人生12

 感通天下 2017-12-17

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利他行道

要想学师范,先学师道。要想学医学,先学医道。

古代学医的人都先要学大医精诚,一个有良知的人才有良能。

一个人为什么要救天下病人?这是他内在良心的体现。

一个人是先看到病人苦,或体会到病苦,因此才触发出欲救之离苦得乐之心,因此学成大医之术。

所以这个世上不缺乏大医之术,缺的是良知,老师跟医生这行业,最主要的是一颗仁爱之心,要能够敬畏生命,这颗仁爱之心,也是教育最早下手之处。

如果没有爱与良心,这样的人,千万不要做老师和医生,因为会误人误己。

现在大师跟大医少了,所以教育需要改革,因为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批极其精致的个人主义者,自私加上聪明毁了自己,误了别人,非常可怕。贪官就是心眼太多,真理太少。

可见心性上有一丁点的错误,都会产生巨大的分别,你是跟着圣贤经典真理走,还是跟着名闻利养权势走?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听正经的话了,问题就多了。利他不仅仅是美德,更是人类有智慧有理性的正确行为。没弄明白这点,人生永远没有真正的快乐。

对知识的学习,是用来增进利他的技术与能力的,学知识不是为了学知识,更不是简单的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利他行道。

考试为什么

考试表面上是为了考学生,实际上是为了考老师,第一考试结束,正是发现问题的时候,而非真正结束,弱的孩子要培养他们自强,强的孩子要培养他们利他。

考试最怕的是把好孩子变得很虚荣,把考不好的孩子变得很自卑。

一个社会真正良性发展,应该是强者仁爱,弱者自强,这正是教育在干的事。

强者不仁爱,就会变成贪官土匪,弱者不自强,就会变成抑郁症,败家子宅男。

所以要让先学帮后学,强的孩子把弱的孩子带起来,这样强者学生越帮人,自己越好。

一个能帮人的人自己会不好吗?

所以老师要多鼓励考试好的去帮助学习不太好的,不要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要以乐意助人为依据。

第二通过考试,来定向培养,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考试不是暴露孩子弱点,而是发现孩子优点,每个孩子都是要强的,设学科不是发现缺点,而是提出优点。

老师要把孩子长处点出来,而不是击碎。

所以教育有四步骤,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方法——给人祝福。

现在教育很容易犯了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过错。

教育的三条原理

李老师讲,教育的原理有三条,这三条当堂课我们就能背会,按照这三条我们去做,教育绝不会走偏。然后李老师就领大家读诵这三条教育原理。

第一《论语》上讲到的教育大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些知识才艺是从道德中来,它是第四层楼,前面三层楼你没盖,你能盖第四层楼吗?

又比如拆楼,几十层楼的,你敢一下子拆第一层楼吗?

孝道就是人生的第一课,第一层楼,第一层楼拆了,整个大厦就轰塌下来。

第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后世根据孔子《论语》这一句话,就编出《弟子规》来,这一句话把幸福教育都讲完了。

你能入则孝,出则悌,就是家中好弟子,好孩子。

你能够在大众中谨而信,绝对是社会的好公民。

你能够泛爱众,那你做官就是好官员,办厂就是好老板,搞企业就是好领导。

你能够而亲仁,亲近圣贤教育,那你在家一定是好父母,在学校一定是好老师。

最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前面基础上学习文章艺术,就能成为真正的大家。

我们社会为什么很难培养出大家来呢?

因为众人只看到艺术文学,却没看到前面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所以艺术是从道中来,无道而艺,成为傻玩。

有真道德,才有真文章,有真感情,才有真艺术。故苏东坡讲,凡学术之邪正,视其为人。

第三《孝经》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

教育外在的都可以丢掉,这个根本绝对不能丢掉,好像砍树,你砍了树枝,不敢砍树根,又好像盖房子,你可以拆第十层楼,却不敢拆第一层楼。因为第一层楼拆了,全部都保不住了。

三招走天下

传道从哪里开始——以孝为本。

李老师讲到,给孩子教孝,有三个步骤,屡用屡效,堪称核心教孝三招。

第一招述祖德,念亲恩。说白了,就是先要知道父母恩重如山,感知到父母的苦处难处,好处益处,孩子就开始自动孝心发露。

所以在学校,老师要教孩子孝亲,在家里父母要教孩子尊师,那么要感念母恩,首先要明白父母有哪十重恩?从怀胎守护到究竟怜悯,父母非常不容易。

每一重恩都拿来讲解,孩子会很感动,然后听《跪羊图》,唱感恩之歌,孝亲歌,看《二十四孝》的视频图片,这样孩子没有不良知发露,热爱父母的。

所以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感动,然后胸怀天下,关爱他人,根本不需要给孩子讲太多道理,讲道理已落为下乘了。

直接打开孩子慈爱之门,一辈子你都不用去担心孩子,只有孩子来担心关心你的。

第二招明理知孝。有些孩子情感不太丰富,可以通过理性来引导,把孝道跟命运相连。

李老师编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口诀,孩子只要一读,自动都会选择孝道。

比如少年无礼,中年无友,晚年无养。

少年不行孝,无以入人道。

行孝是福,不孝是苦.

......

......

一个不孝的人,命运是很苦的,他会感召来不孝的孩子。所以孝顺父母不单是父母的需要,更是我们医生命运的需要。

所以孩子一旦对这几句话朗朗上口,就马上明白人不孝好可怕啊,一辈子就完了。

而且将来他教朋友,也知道教孝顺的朋友,这对孩子一辈子都有好处。

第三招教孩子身体力行,孝是行的,不行没有孝,怎么行呢?

李老师提到在家中行孝,无处不体现出修炼孝道的地方,比如饭桌上长者先幼者后,吃完饭后帮父母洗完搞卫生,晚上替爷爷洗脚,爸爸捶背。

这样孝悌心一开,百善自然来。

现在很多大人老人都断了孩子学孝的慧命,孝不单是美德,更是智慧。不让孩子行孝,只让孩子读书,孩子就像没根的花朵,再灿烂三日就枯萎了。

然后李老师总结了两句话,让大家都明白如何行孝,凡是父母给予我们的都要感恩,凡是家中里所能及的都要担当。

李老师笑着说,凭着三招,你就能走遍天下,没有这三招,你连家里村里都走不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